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指南

向熹 徐文堪无尽的思念 ——敬悼张永言教授并怀闻宥先生

今年5月初,突然听到著名语言学家、四川大学中文系教授张(1927.12.4-2017.5.1)先生因病去世的消息,顿时感到无比的惊愕和悲痛。回想起过去30年与张先生的交往,不禁失眠。发现了几封90年代张先生写给作者的私人信件,反复看了一遍,心情始终没有平静下来。在乱七八糟的思绪下只能断断续续的写一些文字,实在不足以表达对张老师的悼念。

张(1927-2017)

张颜勇先生来自四川成都。我1938年小学毕业,由于当时日本人入侵,不得不举家西迁到郊区,无法读书。1939年上海光华大学迁址,光华附中先生由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廖世成先生(1892-1970)担任校长,学风严谨,教育理念先进。王先生在此苦读六年,多次获得“优质好学”奖学金,阅读了大量书籍,掌握了英语等外语,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用他自己的话说,中学让他“受益无穷,终身受益”。

张先生1947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师范学院教育系。1951年,他进入华西谢赫大学中国研究所担任助理。华西谢赫是一所私立教会大学,尤其是医学院。在温先生工作的中国研究院,(1901-1985)任院长。温先生出生于上海松江冯静古镇,自幼博览群书。在他的中年时期,他是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的先驱和奠基人,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

1940年,温先生从昆明来到成都,担任教授、中文系主任、博物馆馆长,并主持中国研究院的工作。当时抗战时期,西南聚集了一大批知名学者。温先生借此机会聘请陈寅恪、、韩儒林、方桂丽、董作斌、吴、、苗岳,以及德国汉学家傅武康、法国藏学学者施太安等教授或开展研究工作。同年9月,《华西谢赫大学中国研究所学报》(西文名称:Studia Serica)创刊,这是一份面向国际学术界的研究期刊。横向印刷,有中文和外文。到1950年,已出版9卷、13卷,在国际学术界也有较大影响。著名的诺贝尔文学奖评委、瑞典汉学家,1948年来四川考察方言时,也曾接受过温先生的教学。他写的第一篇关于四川话的论文发表在温先生编辑的杂志上。

入所后,先生广泛涉猎西方东方主义文学,并受文先生指导。他是文老师最得力的助手,他们之间有着深厚的师生友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1952-1953年院系调整,华西会改为医学院,其他文理调整为其他院校,国学院也停办。温先生被调到四川大学担任教授。1955年,他为了参加当时轰轰烈烈的民族语言调查研究,离开成都前往北京,在中央民族学院(现中央民族大学)任教,直至去世。张先生是徐中书先生极力推荐的(1898-1991)。1953年起任四川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1955年赴中央民族学院民族语言系研究班深造。文化大革命后,张先生被评为四川省中国历史学科学术带头人、博士生导师,在四川大学创办了中国历史研究所,并担任四川省语言文字学会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次学术评议组成员。1990年,他被授予五一劳动奖章。他还当选为第七届和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张先生是我国当代杰出的语言学家。长期从事中国历史、中国历史词汇学和语言理论研究。他文科高深,学过中西,一直站在学术前沿。在中国历史研究中,王先生的目标是继承传统的书香研究,同时拓展和拓展了视野和材料,突破了前人的局限,用大量的方言、民族语言和外文资料以及中国古代文献进行了验证,解决了国内外学术界亟待解决的许多难题,受到了广泛的赞誉。主要著作有《词汇学简论》(1982年)、《训诂简论》(1985年)、《中国文献集》(1999年增补版)、《古代汉语简明词典》、《新词语词典》主编等。其中《新语言大词典》1992年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后来扩充为《新语大词典》,由蒋宗绪教授任名誉主编,2015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这本书有140多万字,内容极其详细。

正是因为张先生始终注重事实,准确地分析材料,充分掌握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从来不忽略每一个字,所以研究结论很有说服力,得到学术界的认可。

在教学方面,张先生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型人才,如香港教育大学朱庆之教授、浙江大学王维辉教授、南京师范大学董教授等,他们都是其中的佼佼者,是中国历史教学和研究领域的中坚力量。

张先生的三部代表作《辞书学略论》、《训诂略论》和《中国文献集》得到了复旦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经过负责编辑先生的不懈努力,将其编成《张作品集》,于2015年更新出版,是张先生留下的宝贵遗产。这本书的出版也给张先生晚年带来了极大的安慰。详见宋先生大文《记张颜勇先生》。

张著《文字学集解》(2015年更新版)

我和张先生的交流是从书信开始的。大约在1987年底,我就《世说新语》中“蓝月”一词的词源问题写信给张先生,征求他的意见。那时,王先生闻名于世。信寄出后,他感到有些不安,觉得自己的行为有些唐突,所以不想让王先生立即回信。从那以后我就一直和老公不停的聊,90年代最频繁。王先生的信有200多封,都是讨论学术问题的。

直到1997年我才认识了张先生。夏秋之交,老公邀请我去四川大学中国历史研究所参观讲学。虽然我很害怕,但老人不敢拒绝,所以我去了成都,在四川大学呆了半个月。在此期间,我拜会了张先生及其弟子,参加了在研究所召开的学术会议,并作了三次演讲。霍伟先生特意安排霍伟教授和我见面交谈。霍教授,1957年生,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藏学研究所所长、博物馆馆长。他是教育部的“长江学者”。他在西藏的考古工作闻名于世,例如,他在西藏中尼边境的吉隆发现了“唐朝的明天竺大使”等等。他也是中国“高原丝绸之路”上研究最多的学者,他的真知灼见来自于多年艰苦的野外实践,真的让我受益匪浅。访问前,张先生代表学校聘请我在中国历史研究所兼职教授。现在回想这些事情,我惭愧地想到,多年来我没有为中国历史研究所的工作做出微薄的贡献,没有达到张先生的期望。

从1994年到2000年,我协助王元化先生(1920-2008)编辑了《学术森林集》系列,由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我把《季林》第二、三辑发给张先生,请他指正。王先生看了之后,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1995年,恰逢温家宝逝世十周年。为了纪念这件事,张先生决定将文先生1973年12月22日至1985年9月22日写给他的88封信编为《文氏遗书》(其中有一封是文先生给我的,我没有机会与文先生见面,只有一次通信,原信转给了张先生)。之后,正如张先生在前言中所说,“这些书涉及的领域很广,具有学术、历史、文献和轶事的价值”,从中可以窥见先生的“为人和治学的特点”。

那一年(1955年),勒温先生满怀热情地赴京参加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不愿在1957年被划为“右派”。之后,他在学术界“销声匿迹”了20多年。文和张虽然相距遥远,但他们的通信从未停止过。由于身体原因,两人都无法远行,但始终关注国内外学术信息,通过书信交流。温先生几次试图去成都采访张先生,但都没有成功。1980年8月15日,温先生在信中说:“医生建议我不要出门。不仅永远不能坐飞机,长途卧铺车也可能有问题。孩子们尽力劝阻他们。所以,我已经决定放弃从西方来。估计活的那一天剩下的不多了,之后可能就没办法再和哥哥说话了,思绪也模糊了...我在西窗切蜡烛的时候,讲的是巴山夜语。如果这个愿望没有实现,我就混在一起为陈服务,我恨自己不能尽力而为。”

文薇先生(1901-1985),马悦然摄影

勒温不仅是国内外著名的语言学家,也是诗人和书法家。他还对古代器物,尤其是铜鼓和汉画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他的一生中,他喜欢收集书籍,收集拓本和保存信件。2010年,为纪念温先生诞辰110周年,文物出版社出版了《赵文罗兆堂藏青铜拓片》,共计拓片239张,其中商周时期180张,秦汉时期59张。文先生藏书八百余册,学者百余人,颇为珍贵。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雪莉研究所尚先生、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地质考古学家、古玉研究特别擅长的地质考古学家哲司先生逝世、2013年12月出版的《罗兆堂藏中国人书信及书信集》(901页)主编姜秋华先生。至于温先生最重要的中英文语言学论文,至今未收发表,仅由助手整理成小册,1985年内部印刷,这是一个极大的遗憾。

文物出版社,2010年版

华品文创出版有限公司(台北)于2013年出版

张先生是温先生的后裔。他写给我的信内容丰富,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以下只是1995年夏天的一个简短说明和一个简要解释:

温坎先生:

舒慧和W. W .盖奇的《孟高棉视角下的越南》影印已收,感触无穷。

温先生介绍,《华夷一于一》一文已编入《学术收藏林》第六册,并已出版很久。的文章也被采纳了,回到荣那里,当面告诉了他。最近,迈尔教授给朱军写了一封来自京都大学人文学院的信。我已经代表我收到了它,并将在我们见面时转发它。不知道你翻译的那个中文翻译有没有被收录到吉林。

北大的王先生来容开会,月初来寒舍拜访,谈了《唐人西域记》的修订稿。当时参加工作的四人先后去世(杨廷黻、朱、范、张仪[温江])。言语不能不感叹,让人极度沮丧。王先生还说,张先生的《回巢五日传注》质量不错,但遗憾的是,手稿交了很多年,出版期以遗作结束(?),为此。这里很远,所以到目前为止我还没见过这个《学校笔记》,可以说是简陋。据云,王粲先生的《南海传入内法研究》一书最近能在(中国出版)这本书里找到,真是好消息。

这里没有《新闻出版报》,字典评奖结果不详细。仅从《文慧读书周刊》得知,黑龙江大学的《俄汉大词典》和北京大学的《古代汉语常用词词典》获一等奖;另一个朋友告诉我,四川参书徐中书先生主编的《甲骨文字典》得了二等奖。方先生的著作(1918—)是一部专门的学术著作。如果只从词典的角度评价,很难被冤枉,但是获奖就不容易了。这些年来,老人相继去世。《方书》序的作者吴晓灵先生(1915-1995.2.7)已经去世半年多了。

这里夏天很热,我觉得上海更热。朱维桢用之不竭,就是赞美

文琪!

张对说道

1995-08-14

信中提到的朱军是朱庆之(1956-),张先生的弟子。迈尔是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汉学家梅((1943-)。他曾为迈尔先生主编的《新词语词典》写过书评,由我翻译成中文,发表在《学术收藏林》第四辑。《纪林》第15卷(1999年出版)还刊登了先生写给徐中书先生的随笔,由徐良恭先生、徐先生整理提供,张先生撰写《前言》。著名元史学家、云南师范大学教授方(1918-2011)先生著《元明戏曲蒙古文》,由我主编,1991年由汉语词典出版社出版;后来又扩充为《古典戏曲外来词考证词典》,2001年由《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和云南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

张毅先生(1924-1994),原名文江,毕业于四川大学外语系,生活坎坷,后在四川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任研究员。除了参与《大唐西域记》的校对工作外,他的主要研究成果《天道五日通注》于1988年提交,1994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受到学术界的高度赞扬。这本书出版的那一年,张仪先生已经去世了。同样令人遗憾的是,日本学者桑山正金主编的《回巢五台主传研究》于1992年由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出版,不值得参考。张毅先生还共同翻译了现存阿拉伯文献中最古老的中国游记,即9世纪中叶至10世纪初的《阿克巴尔A1-SNWA》L-hind,并撰写了专著《古代中国与亚非海上交通》,1989年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

张先生的笔迹

自2000年以来,张先生的视力和健康每况愈下。王先生一生未婚。他从弟弟那里继承了一个女人的好运气,定居加拿大,每年回国看望王先生一次。而丈夫的日常饮食由弟弟的家人照顾。我和我老公联系比较少,但是他给我写过几次信,总是回忆文先生的过去。王先生的书房和卧室里总挂着一幅横幅,标题是“坐在夜里,记古今人的词句,记录冯对哥哥的思念。1953年秋天,我听说了这件事。他还专门找出了一些保存多年的温先生的作品的印本,送到了我们的办公室。所有印刷错误已由文先生和张先生更正。偷换了温先生的深意,还是希望温先生的学问能发扬光大。

2015年春,接到征文电话:为纪念张先生从教、米守六十五周年,拟编辑出版《论文集》。我马上写了一篇小文章《印欧人的“故乡”与吐火罗人的起源简论》,它的起源是在张先生引用英国伊朗学者H.W. Bailey (1899-1996)的话时,如果是这样的话,佛图图是说印欧语系某一种语言的印欧人,很有见地。

纪念文集共40余篇,厚769页,题为《中国历史语言学的继承与发展——纪念张先生执教65周年文集》。经过编辑的努力,2016年5月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上面提到的宋文涛先生仍然是编辑。为了祝贺宋先生的生日(2015年12月4日),宋先生特意提前制作了5册样书,并于3日从上海飞往成都,参加由亲友组织的生日庆祝会,并将样书赠送给宋先生观看。

中国历史语言学的传承与发展——纪念张先生执教65周年文集(2016)

2016年12月23日至26日,四川大学还举办了“第五届张、、、教授中国历史与学术思想研讨会”,来自全国近50所高校的100多名学者出席了会议。我们都真诚地祝你丈夫长寿幸福。没想到,你老公又回到了刀山。纵观温先生的一生,和温先生一样,由于种种原因,他的学术抱负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还有很多没有实现的愿望和理想。我觉得,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学习,一步步把汉语言科学推向巅峰,是对老公最好的纪念。

2017年5月21日来源:徐文侃)

1.《向熹 徐文堪无尽的思念 ——敬悼张永言教授并怀闻宥先生》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向熹 徐文堪无尽的思念 ——敬悼张永言教授并怀闻宥先生》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483833.html

上一篇

中国梦之声贝贝 中国好声音第四季第一期:贝贝资料曝光 曾参加《中国梦之声》

下一篇

曹光彪财产全部捐赠清华大学 真相原来是这样!

中国好声音第四季第一期 中国好声音第四季第一期:贝贝资料曝光 曾参加《中国梦之声》

中国好声音贝贝微博数据曝光参与了中国梦之声17日晚,《中国好声音》第四季开播。第一个节目播出后,学生们变得很受欢迎。其中来自湖北武汉的专车司机贝贝演唱了《花火》,最终加入了汪峰团队。她的微博被网友发现,纷纷关注,从30...

中国梦之声贝贝 中国好声音第四季第一期:贝贝资料曝光 曾参加《中国梦之声》

中国梦之声贝贝 中国好声音第四季第一期:贝贝资料曝光 曾参加《中国梦之声》

中国好声音贝贝微博数据曝光参与了中国梦之声17日晚,《中国好声音》第四季开播。第一个节目播出后,学生们变得很受欢迎。其中来自湖北武汉的专车司机贝贝演唱了《花火》,最终加入了汪峰团队。她的微博被网友发现,纷纷关注,从30...

好声音第二季收视率 《中国好声音4》收视率爆表 周杰伦是关键

周杰伦助“好声音”打造新节目群:不要忽视它的专业性前几天,第四季《中国好声音》如期首播,以39.48%的市场份额,获得全天所有时段所有节目榜首,比第二名高出一倍多。CSM全国网最新收视率数据甚至创下四年来最高收视率记录...

华西村是哪个省的 中国最富有的十大名村,天下第一村华西村

  • 华西村是哪个省的 中国最富有的十大名村,天下第一村华西村
  • 华西村是哪个省的 中国最富有的十大名村,天下第一村华西村
  • 华西村是哪个省的 中国最富有的十大名村,天下第一村华西村

华西村是哪个省 中国最富有的十大名村,天下第一村华西村

  • 华西村是哪个省 中国最富有的十大名村,天下第一村华西村
  • 华西村是哪个省 中国最富有的十大名村,天下第一村华西村
  • 华西村是哪个省 中国最富有的十大名村,天下第一村华西村

中国最大的村是什么村 中国最富有的十大名村,天下第一村华西村

  • 中国最大的村是什么村 中国最富有的十大名村,天下第一村华西村
  • 中国最大的村是什么村 中国最富有的十大名村,天下第一村华西村
  • 中国最大的村是什么村 中国最富有的十大名村,天下第一村华西村

中国最富有的村 中国最富有的十大名村,天下第一村华西村

  • 中国最富有的村 中国最富有的十大名村,天下第一村华西村
  • 中国最富有的村 中国最富有的十大名村,天下第一村华西村
  • 中国最富有的村 中国最富有的十大名村,天下第一村华西村

烘焙论坛 豆果美食| 2020中国焙烤行业发展高峰论坛:家庭烘焙论坛

  • 烘焙论坛 豆果美食| 2020中国焙烤行业发展高峰论坛:家庭烘焙论坛
  • 烘焙论坛 豆果美食| 2020中国焙烤行业发展高峰论坛:家庭烘焙论坛
  • 烘焙论坛 豆果美食| 2020中国焙烤行业发展高峰论坛:家庭烘焙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