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最根本的特征是以人为本,这种人文精神的培养主要是通过传统的仪式和音乐教育。礼仪音乐教育一方面讲“礼仪”,体现一种伦理精神;另一方面是“音乐”,体现了一种艺术精神。艺术精神的含义比一般的艺术教育或艺术门类要宽泛得多。它不是指诗歌、绘画等艺术门类,而是超越特定的艺术形式,体现艺术追求的境界和精神。
可以说,中国文化精神包括伦理精神和艺术精神,二者是相互融合、不可分割的。礼是用来规范人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即“有别”、“明辨”,确定每个人的社会责任、权利和义务,建立社会秩序;音乐是用来“统一”和“合群”的。社会是一个群体,被伦理划分为不同的身份、地位和等级,明确规定了各自不同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同时,通过音乐教育,社会不同层次可以实现和谐与融合。人们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情感,通过音乐进行交流,从而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礼乐在中国文化中紧密结合,通过礼乐教育使人成为真正的人、合格的人、品德高尚的人。以前说中国历史文化是伦理文化,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只看到“伦理”,而忽略了“音乐教育”。狭义的音乐教育是指音乐教育,包括诗歌和舞蹈;广义而言,音乐教育是指一切艺术教育或审美教育。孔子曾说:“以诗为乐,以礼为礼,以乐为乐。”他主张通过“音乐”来培养人,把“音乐”视为完美人格的最高境界。所以要了解中国文化,如果不了解音乐教育,不了解中国文化是一种充满艺术精神的文化,是不够全面的。
中国文化是一种艺术文化,我们有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从字面上讲,有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从音乐上来说,不仅是历史悠久的传统音乐,外国音乐和舞蹈也被古人吸收,使其在形式和内容上极其丰富。从古代继承下来的主要艺术形式是钢琴、象棋、书籍和绘画。如果一直追溯的话,还有六大艺术,分别是诗、书、礼、乐、射、御。这些都是艺术珍品的精华,比如古琴,昆曲。中国古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弹拨乐器,至少有3000年的历史。与印度的梵天戏、希腊悲剧、日本古典戏剧相比,中国昆曲在剧本文艺、音乐唱腔艺术、舞台表演艺术、整个戏剧理论体系等方面都具有优势。希腊悲剧早已死亡,只留下一些文学作品;印度梵天剧只零零碎碎地存在于现代印度舞蹈中。日本能剧的历史比中国的昆曲早几百年,但无论从剧本、唱腔、表演艺术理论等方面,都不如昆曲完整丰富。因此,昆曲可以说是世界古代剧种中较为完整、保存较广的一种。中国的昆曲和古琴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些例子表明,许多中国艺术在世界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其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中国的道德教育和艺术教育紧密结合,道德追求的最高境界其实就是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我们常说的“真善美”,“真”是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善”是对伦理道德的追求,“美”是对艺术境界的追求。中国人不仅讲天人合一,而且强调真善美的统一。从根本上说,对道德的追求和对艺术的追求是完全融为一体的。不仅如此,中国人还将艺术精神贯彻到日常生活中。
有人说,中国人的生活就是艺术的生活,总之,中国文化渗透着一种追求艺术境界的艺术精神,其中礼乐教育是最重要的部分。中国传统文化更注重通过音乐引导社会风气,陶冶人的情操。形式固然重要,但它只停留在外在,而不是音乐的本质。“乐手不是指黄陆,弦乐曲做得好,音乐是最后一节。”音乐不是简单的演奏黄陆,而是歌舞是音乐的最后一节。其实孔子也说过这种思想:“李丽云云,玉帛云哉?乐韵·乐韵,钟声和鼓声是不是变得模糊了?”真正的音乐教育,或者说艺术精神,是通过外在的形式来寻求人生的最高境界。音乐的本质在于培养人的品德和美德,而不是单纯培养人的艺术技能。“德上升,术下降,行在先,物在后。”。美德是最高最重要的,艺术次之。艺术不是一种竞技和表演活动。六艺中的“诗、书、礼、乐、射、御”、“射”、“御”其实都是体育活动,但本质不是竞技和表演。相反,他们应该通过艺术、体育等活动来培养自己的气质,以寻求更高的生活境界。《乐记》把德放在第一位,艺术放在第二位。通过艺术,人们追求生活的根本真理。陶冶情操,提升人生境界,艺术要入道,同时要用道驾驭艺术,这应该是中国音乐教育最根本的精神。
1.《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立于礼,成于乐》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立于礼,成于乐》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505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