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北京的“公寓村”和“崛起”
昌平区东坂壁店村的四五层楼房靠得很近,街道也随着楼房的走向从左向右移动。大楼的每一层都有十几扇门。在一扇铁门上,有一个手写的警示牌:“我院非工作人员禁止在此倾倒垃圾,违者罚款100元”,签名为“我院楼主看台”。住在这套公寓里的80后女孩小那威(音译)说:“我害怕单位里的领导,也害怕回家后遇到房东。”
2010年3月,曾经的移民聚居地唐家岭完成了撤退和改造。东坂边村和邻近的西坂边村、石圪庄,将唐家岭租来的年轻白领重新组合。他们仍然住在城市的角落里,唯一的区别是一个角落搬到另一个角落。
五年前村民也开始拆平房,在宅基地上建小公寓楼,成为地主。这些三层到六层的自建房非常密集,每栋楼都有几十套出租屋,颜色以灰色为主,有一定规模,所以东班北电村被戏称为“公寓村”。城乡结合部周边经常出现类似东班壁店村的“公寓村”,如北五环外的小家河村、少子营村、天通苑附近的东三七村、东五环外的官庄乡等。
不同的“公寓村”上演过类似的场景。人口的快速增长不仅给地主带来了几十万元的年收入,还恶化了村子的公共环境,到处都是污水和难闻的垃圾,游客占据了街道。公寓楼的安全隐患并没有在安全通告中消失,从未出现过的盘根错节的电线和灭火器正在一个个暴露隐患。
麻将是村里声音最大的
从昌平永旺国际商城往北走500米,可以看到一条东西走向的小路分成两层,南高北低。两层用铁栏杆隔开,东西两端只有两个缺口。路南四座20多层的现代化建筑矗立在高地上,俯瞰着路北矮小拥挤的东本本店村。
下午,村子里静悄悄的。小市场两边的店主和售货员懒洋洋地躺在商店前面的椅子上。棋牌室里的麻将和市场里时装店里流传的流行音乐是村里最响的声音。
老张在东班壁店村住了四十多年。村子的突变是五六年前开始的。“我们以前是平房。当时也有租房的人,但是很少出去找工作。然后突然开始盖楼房,开始做房东。外国人越来越多,市场上乱七八糟的店铺也越来越多。”
人口密度的增加和成分的变化给老张的生活带来了新的变化。“我最受不了的是服装店的噪音,晚上更响,特别吵。多年来我一直不愿四处走动。下午也趁着人少,出去溜达了一会儿。”村里一家叫“北漂造型”的理发店,似乎在告诉老张,这是“北漂人”的家。
“本地人不用上班,不用靠租吃饭,不用每天下午打扑克打麻将。”一位村民说,东石场路两侧密集分布的时装店、理发店、果蔬摊、超市,并不是给当地村民的,而是针对村里的年轻租客。
村里的建筑都是居民自建的,多为三层楼和五层楼,还有一些尚未拆除的平房。窗户破了,房间很暗。房屋之间的小路又窄又弯。每隔两三百米,就有一个简单的露天公厕。每隔十米,就能碰到路边堆着的臭气熏天的垃圾和地上的污水。卷首的小便利店、小吃店分布密集,随处可见“房屋出租”的广告。村里的小楼就在小楼旁边,没有花草树木。
很难找到15平米的标准间
记者跟着一个姓李的房东进了她的四层公寓楼。在又长又暗的走廊里,每层有18户人家,现在都住满了。在顶楼的一个房间里,房客很快就会搬走。68岁的房东敲门发现租客不在,就拿钥匙开门去拜访记者。
10平米的小房间,只能放下一张床和一张写字台。靠近窗户的是对面楼的红色外墙。楼主开玩笑说:“房子多好啊,有光,有通风,没有太阳。说不好听,我家也防自杀。这么窄的缝,你要跳楼,你想都别想。”楼里的房间都是一样的格局,每月400元,包括水电费和网费,还有300元押金,按月支付。
这是记者走访村里几套租来的“公寓”后发现的第一套空房间的公寓,但也是条件最差的一套。大楼里没有公共厕所或浴室。只能去楼下的公厕。楼主说近期要在楼里装厕所,四楼不行,因为村里自己打井,水压可能不够。“村里有很多年轻人租不到房子。他们都住在这里等着,找个好地方再转。”
按照每层可以入住的计算,李姓房东每月收入2.88万,除去水电费,至少可以净赚2万多元。东班壁店村的公寓多为15平米带卫生间的房间,租金650元;有20平米带厨卫,租金750元。每个公寓都有一个专门的值班室来管理和接待租户,值班室通常是五层,每层大约15个房间,或者是三层,每层25个房间。所有房东都声称自己的楼已经满了,必须等到月底才能有空房间。
东班壁店村南入口的一栋三层楼前,建筑工人正在用铲子把沙子扔进搅拌机里搅拌成泥浆。这栋楼旁边是一栋建了很多年的小楼。工人告诉记者,大楼还需要一个月才能完工,因为业主学识渊博,经济实惠,估计主楼造价可以控制在50万元以下。建房出租后,不到一年就可以收回成本。“这个人有钱有地,”工人激动地说。“如果我有土地,我想自己建一个。我绝对不用担心租不出去。”
唐家岭的“老游击”舍不得离开
刚在上地一家销售公司丢了工作,小宇站在一家餐饮公司的招聘广告前犹豫了。她说:“这个时候,我不敢惹楼主。他不担心租出去。我还没找到下一个家,剩下的钱只够在这里租房子。”
除了租金低,东班壁店村还有其他优势。记者在一家小店里遇见了陈建刚。他是一名“老游击队员”,在唐家岭战斗,并于2010年退役。他说,听到谣言后,他和住在唐家岭的朋友们早早开始找房子,经过近一年的辗转反侧才发现了这片“宝地”。当时这里租房的人不多,租金比现在便宜,一个单间一个月300多元。开通昌平线后,他在上海上班,每天只需要坐两趟地铁。"交通便利,性价比很高."
“现在在城里租不起,就是不想搬。”陈建刚说他习惯住在村子里。他的邻居大多在中关村或者上地工作,主要从事电脑配件的销售。他住在村里最好的白领公寓,每月租金800元。“条件不比城里的老房子差。价格低,果蔬比城里便宜,每个月省下不少钱。”
对于小玉来说,村里到处张贴的求职信息已经成为她目前留在村里的一个重要因素,东班壁店村的“口碑”吸引了招聘人员的目光。墙上贴的招聘广告要求至少大专以上学历,针对的是有一定学历的北漂。
临近傍晚,村里的餐馆把桌子和食品架从商店里搬了出来,水果摊搬到了街中心一米处。服装店的售货员站在门外,村外有很多面包车,搬出东西摆摊,卖二手书、衣服、饰品、日用品、电子产品。
公寓村形成的背后
在租来的房子里,铝合金窗户被护栏紧紧包裹着。在这座三层建筑中,记者没有发现灭火器和其他消防设备。一栋楼前有三根电线杆,离楼只有半米,顶线到二楼。二楼东侧有几栋出租屋。十多根电线穿过建筑物正面,电线与建筑物的距离小于一米。
在记者走访的十多栋公寓楼中,没有发现相应的消防设施和设备。
相比五六年前在唐家岭租的平房,东班壁店村等公寓村还是蛮大的。从地面升起的公寓楼密集在一起,大量年轻人的涌入也导致了村里小餐馆、杂货店和游客的兴起。城市里的新村庄更像是一个年轻的北方漂泊者聚集的小社区。
至于频繁出现在城乡结合部的公寓楼,东班壁店村委会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该村位于城乡结合部,城管、街道、镇政府的管理都是交叉的。村民在原有菜地或原有宅基地的基础上建房是非常常见的。但几乎所有建的房子都没有相关手续,在鉴定上应该是违法的。多党管理的难点之一是,一般情况下,只要村民不扩大宅基地以外的建筑面积,村委会或城管不方便拆除,以免激化矛盾。
对于几乎每个家庭在建的公寓楼,村民都不担心被拆除。一个村民说,城管会在村里转,转了就不工作了。城管走了,还会继续建楼,建一两次楼。
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夏学銮认为,公寓村这种交通便利、租金便宜的聚集区,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北郊年轻人理想的居住场所。然而,违法建房、肮脏的卫生设施和突出的安全隐患不容忽视。与过去的城中村相比,新的城中村已经改造成公寓村。不变的是,住房条件还是比较差,安全隐患依然突出。但是租房群体数量在增加,教育水平也在提高。不再是过去初中毕业去北京工作的群体,而是受过大学教育或者高等教育的群体。
1.《北京北漂公寓 探访北京郊区“公寓村”:年轻北漂扎堆 15m2标配一房难求》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北京北漂公寓 探访北京郊区“公寓村”:年轻北漂扎堆 15m2标配一房难求》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511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