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时如有改动,侵权将被删除
鲁迅的文章其实早在民国就被编入教科书了。
比如1923年,鲁迅的《故乡》和《鸭的喜剧》入选胡适等人修订的《新学制语文课本》。
据统计,民国时期各种版本的教科书共有19部,其中有鲁迅的著作《聪明人、傻瓜和奴隶》、《雪》、《一件小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鲁迅的尊重一度达到顶峰。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的一个读者是毛泽东。
毛主席评价鲁迅,开篇就是三个家,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这些话终于进入了《毛主席语录》,因为发行量仅次于红色版《圣经》,所以成了家喻户晓的名字。
所以当时除了毛主席的文章,鲁迅的文章基本都在教材里。几乎每篇文章都会在毛主席语录之后引用鲁迅的话。
“毛主席教导我们”“鲁迅说”几乎是整个时代的口头禅。
有趣的是,有一段时间,“先生”这个词实际上已经不能用了。因为它代表了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文化落后
鲁迅破例享受这种待遇。当时鲁迅是中国唯一的君子,其他的都是同志。
改革开放后,鲁迅在教科书中的地位开始下降。
最糟糕的是他的很多表情和金句都被做成表情包了。
他不再是政治词汇,而是有点严肃的著名作家。
一个霸占课本多年的“阶级恶霸”。
2
学生时代很多人或多或少都讨厌他。
一方面,他在教科书中出现的频率远高于其他作家。从小学的《从百草园到三池映月》到初中的《社戏》到高中的《追忆刘和珍君》,鲁迅和他的文章一直陪伴着我们成长。
另一方面,很多人读了很多年鲁迅,却仍然不知道鲁迅写了什么。他们觉得鲁迅的作品平淡、阴郁、乏味。
只不过,鲁迅文章就是课本里的“钉子户”,你见或者不见,他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爱或者不爱,他也在那里,不离不弃。更可怕的是,他的文章一大半都要背,连几个字都要挑出来让你默写。
因此,长期以来,中学生在学习汉语时有三种恐惧:
“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很多年后,很多人还记得那段“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一棵是枣树,表达了作者的想法”的痛苦经历。
但是现在,曾经在课本上陪伴我们多年的鲁迅先生,正在慢慢地从课本上走出来。
我查了一个数据。2017年新版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中,小学选了2部鲁迅作品,包括《少年跃地》,初中选了6部作品,包括《从百草园到三池映月》,比之前略有减少。
高中课本上,鲁迅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走。
鲁迅真的与时代脱节了吗?
三
当我还是个学生的时候,我总是认为鲁迅的张文晦涩难懂,也许我一个字也不懂。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社会经历了风风雨雨,风风雨雨,人情冷暖,悲欢离合。
回头看他的文字,会发现每一句都是那么透彻深刻。
我们上中学的时候学鲁迅,读鲁迅,就是为了有一天遇到实际问题能有更深一层的了解,而不是只看表面。
我们不会永远长大,但现实中我们大概永远无法回避鲁迅。
1.《鲁迅写的文章 鲁迅的文章被语文课本不断删除,是我们已经不再需要他了吗?》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鲁迅写的文章 鲁迅的文章被语文课本不断删除,是我们已经不再需要他了吗?》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519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