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12月31日电 近日,中国释放的养老金并轨改革信号引爆全民讨论,沉伏了7年的双轨制改革终于在众所期盼中“靴子落地”。在国家加速改革进程和全民献策进议的同时,外媒对中国政府的此举也表达了充分肯定,认为对至关重要的养老保障进行并轨改革,就是取消身份特权。

中国人口老龄化迅速 养老保障至关重要

截至今年2月,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数量已超过2个亿,占总人口的14.9%,未来20年中国将进入老龄化高峰。有外媒分析称,由于中国社会人口老龄化迅速,养老保障问题变得尤为关键。

据德国之声中文网10月15日报道,《新苏黎世报》发表文章称,1986年前,中国的养老制度几乎完全是由国家负责,1997年和2005年对养老保险制度进行过修改,目前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在资金的管理上逐步形成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筹资模式,也就是国家出一部分,个人也交一部分基金。这基本与西方国家类似。

但由于中国人口老龄化迅速,养老金保障问题相比其他国家更加棘手。依照现在的计算方式,承诺支出的退休金已经超出养老公积金的支付能力。养老保险改革将势在必行。

养老金并轨改革破冰 取消双轨制就是取消身份特权

12月23日,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时透露,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建立与企业相同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单位和个人缴费,改革退休费计发办法。养老金并轨改革“原地踏步”7年后终于破冰,改革将从制度和机制上化解“双轨制”矛盾。

12月28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常委会组成人员就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作情况开展专题询问,国务院副总理马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谢旭人、财政部部长楼继伟等对最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关注的养老保险相关问题做了详尽的回答。

对此,境外华文媒体分析称,取消双轨制实际上就是取消身份特权。

美国《侨报》24日刊文称,大陆多年来饱受诟病的养老金双轨制终于走到尽头,中国百姓等这一天已等得太久了。此前养老双轨制在中国运行了约20年,在这种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中的“权宜之计”安排下,企业员工每月拿出工资的8%交养老保险,一直交到退休,最终却只能拿到原工资的50%左右的养老金。而公务员不仅每月不用出养老钱,退休后至少还能拿到原工资的80%至90%。

文章指出,养老双轨制这一明显的弊病,官民双方对此也早有共识,但因改革涉及面太广,且牵涉到公务员群体自身的利益,因此总是“干打雷,不下雨”。此次“靴子终于落地”,中国官方不仅用行动证明了以“壮士断腕”勇气推进改革的决心,更在推进中国整体改革方面迈出了里程碑式的一步。

台湾《旺报》25的文章评论此举时称,目标是从制度和机制上化解“双轨制”矛盾。大陆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一般企业职工在职期间要缴保费,公务员和公营事业人员免缴;但是退休时,公务员、公营事业人员养老金,却远高于其他职工,造成不公与社会不满。

文章还表示,打破双轨制一直是各界共识,此次大刀阔斧改革,关注焦点在是否换汤不换药,尤其是所得替代率部分。

1.《取消养老双轨制 外媒:中国养老金取消双轨制等于取消特权》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取消养老双轨制 外媒:中国养老金取消双轨制等于取消特权》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53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