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我的名字出现在习近平主席署名文章里,我感到十分荣幸、惊喜万分。

1985年,我获得北京大学奖学金来到中国。在北大4年的汉语和中国文学学习,让我熟识了这个国家。后来,我每年都会回北京一两次。中国一直在发展进步,速度之快让我感觉一旦长时间没去,就会落下很多故事和素材。中国节奏带给我灵感。

和中文结缘,源于年少时对李小龙电影和中国武术的痴迷。在慢慢接触到汉字、中国文学、东方文化后,我如同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奇妙世界。中文是我见过的最美丽的语言,大气含蓄,中国文学则蕴藏着深邃的智慧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不了解过去,就无法更好地解读现在和将来。温故而知新,中国古典文学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当代中国。这是我喜欢中国古典文学很重要的原因。

让西班牙读者品味到一部部深刻且有趣的中国文学作品的魅力,一直是我努力的目标。分享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我喜欢并坚持的事情。

从最开始的《文心雕龙》,到后来的《文赋》《西厢记》《窦娥冤》《赵氏孤儿》和《牡丹亭》等,在40多年的翻译和研究工作中,对于每部作品,我都会习惯性地先去了解作品的时代、语言风格以及当时民众的生活。原著里可能有诗歌,也有口语俗语,还有多多少少的儒家、道家及佛教等背景。历史令人兴奋,这个过程让我非常享受!

以《牡丹亭》为例,作品文字高雅,节奏明快,有鲜明的音乐性,传递着很多可与现代相通的价值观,翻译过程宛若在听一出精彩的戏剧。

如今,越来越多的西班牙人开始学习汉语、研读中国文学、了解中国文化,这在10年前是难以想象的。目前西班牙共有8所孔子学院,超过4万名学生学习汉语,学生数量在欧洲首屈一指。越来越多的汉学家走进西班牙各个学校的课堂,孜孜不倦地致力于中华文化的传播。西班牙人需要去了解并读懂中国,这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同样,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来到西班牙,学习西班牙的历史和文化。在格拉纳达这个西班牙小城,就有200多名中国留学生。

中国和西班牙都是孕育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历史上,两国人民通过古丝绸之路建立起密切的人文联系。如今,西班牙有了马德里中国文化中心,中国有了北京塞万提斯学院。相比以前,两国的交流进入了空前紧密的好时代,我坚信,未来两国文化互通的空间将越来越广。

眼下,我正在翻译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楚辞》。很多人说我在很早之前就看到了未来,我则回答说,当年、现在以及将来,我都单纯地喜欢中国文学。我很感激,也觉得不可思议,我喜欢的中国文学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如此丰厚的馈赠。感谢中国!感谢中国文学!

本站

1.《万丰国际 传递中国文化之美》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万丰国际 传递中国文化之美》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56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