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政府已经决定,出动3艘漂浮塔吊到“岁月”号沉没的地方,进行打捞准备工作。由于漂浮塔吊行驶速度缓慢,估计要到18日早上才能抵达事故现场。韩国政府称,待气象条件好转,会像16日那样向空中发射照明弹后尝试进入船舱。《环球时报》记者17日在珍岛见证了搜救天气的恶劣。事故海域阴云密布,风大浪急,下午又开始下起了雨,船只沉没地点为海水流速达到时速10千米的孟骨水道,营救只能在一天内涨潮落潮之间的四个时间窗口进行,这时水流较慢,能够让潜水员下水。

德国《图片报》引述德国航海安全专家西格弗里德·施雷伯的话说,理论上幸存者可以在有空气的情况下存活三天。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郁志荣17日对《环球时报》表示,客船不是潜艇,各舱室之间是相通的,露出海面的船体部分太小,舱室内不可能还有空气。法国“7SUR7”网站报道称,尽管人们还抱着一丝希望,但许多救生专家坦言,事故发生迄今超过36个小时,被困者生还的概率已变得十分渺茫。

德国财经网17日说,虽然世界科技突飞猛进,但海难和空难一样,仍是人类不可逾越的障碍。搜救过程中科技的不足暴露无遗。“韩国的灾难,世界的痛楚。”伦敦格林尼治大学海事研究学者克里斯·威尔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基本上每次世界发生严重海难事故,各国都会加紧监管,检讨应对措施,但这只能降低意外发生频率,无法保证海上航行的百分百安全。

1.《韩国空难 韩国的灾难世界的痛楚 海难空难人类仍不可逾越》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韩国空难 韩国的灾难世界的痛楚 海难空难人类仍不可逾越》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63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