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10月26日电24日,在勋伯格宏伟的《古雷之歌》声中,以“乐享浪漫”为主题的第十八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圆满落幕。17天里,来自中国、美国、德国、芬兰、俄罗斯、奥地利等四十个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家和艺术团体,精彩呈现了18场演出——2场歌剧、9场交响乐音乐会,3场室内音乐会,1场合唱音乐会和3场跨界音乐会,其中囊括了儿童音乐会、中国作品专场和都市系列等公益音乐会,同时还推出了大师班、导赏等多项公益教育活动。

从震撼人心的瓦格纳歌剧《纽伦堡的名歌手》《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到连续四个夜晚的“勃拉姆斯4+4”系列,从指挥大师萨洛宁与马勒室内乐团的芬兰作品专场,再到奥地利作曲家勋伯格的晚期浪漫派杰作《古雷之歌》的中国首演,一位位音乐巨匠从西方浪漫主义音乐巅峰上缓步走来,给观众带来了无尽的听觉震撼与精神享受。不仅如此,在气势恢宏的管弦乐歌剧声中,“京剧二黄”“茉莉花香”“西湖阙词”等中国元素却同样引人瞩目,与瓦格纳、勃拉姆斯等西方经典作品相映生辉。

歌剧尝鲜,瓦格纳大戏首演创纪录

本届音乐节以“乐享浪漫”为主题,集中展现了19世纪末欧洲浪漫主义时期杰出的音乐艺术成就。《纽伦堡的名歌手》中国首演,《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情景舞台版内地首秀,堪称今年音乐节的最大亮点。

来自奥地利的蒂罗尔音乐节全班人马来京献艺,这意味着除原版舞台制作外,包括蒂罗尔音乐节驻节管弦乐团、合唱团、歌唱家在内的200多位音乐家将悉数造访来华,堪称大手笔之作,这也是北京国际音乐节时隔7年再度以整体引进的的方式推出瓦格纳歌剧演出。

从10年前首次引进《尼伯龙根的指环》,为北京这座城市带来了第一部瓦格纳歌剧,音乐节也从此开启了瓦格纳之路:2008年原装引进德意志歌剧院版《唐豪瑟》,2013年与萨尔茨堡复活音乐节联手打造《帕西法尔》,数次填补中国歌剧舞台剧目空白,成为国内推出瓦剧数量最多的艺术机构。

矢志打造国际化前沿歌剧舞台的北京国际音乐节,几乎每年都在用歌剧为北京艺术舞台带来惊喜,剧目尝鲜,水平领衔,在一场场歌剧盛宴中,观众不仅收获了全新的艺术体验,也让城市的文化品格不断升华。

交响饕餮名家荟萃

除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歌剧双子星之外,今年音乐节精心策划的“勃拉姆斯4+4计划”也是国内音乐厅舞台史无前例的大手笔。4个晚上,著名的西德广播交响乐团奏响伟大的德国浪漫派作曲家勃拉姆斯的4部交响曲和4部协奏曲,同等规模、水准、量级的勃拉姆斯作品音乐会极为罕见,更令广大乐迷一饱耳福。

芬兰指挥大师尤卡-佩卡·萨拉斯特首次登上音乐节舞台,便与西德广播交响乐团带来了足以载入史册的勃拉姆斯全集系列,一同参演的小提琴家演奏大师弗兰克?彼得?齐默尔曼、著名钢琴家格哈德·欧匹兹、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徐惟聆和大提琴演奏家王健皆是享誉世界的顶级独奏家,正是他们技惊四座的演出,助力今年音乐节盛况空前的“勃拉姆斯马拉松”完美收官。

曾荣膺格莱美大奖的爱沙尼亚国家男声合唱团,在勋伯格的《古雷之歌》中惊艳全场,而一批当今欧洲最杰出的德语歌剧演唱家在指挥大师彼得·鲁策齐卡的执棒下助阵演出,与观众共同见证了这部浪漫主义史诗杰作的中国首演。

长期活跃于国际古典乐坛的芬兰著名指挥大师艾萨-佩卡·萨洛宁,是中生代指挥家中佼佼者,但他因种种原因多年来始终无缘中国观众。在今年音乐节中,这位倍受乐迷喜爱的指挥大师终于来到北京,与马勒室内乐团联袂献演,以精深的艺术造诣令观众折服。

韩国小提琴女皇郑京和来了,音乐节的老朋友大提琴家米沙·麦斯基也来了,一位是“新朋友”,一位是“老熟人”,两位大师凭借精湛的演奏为第十八届北京国际音乐节正式开启了浪漫乐旅。

中国概念新作委约齐飞

北京国际音乐节历来重视推广新作品和传播“中国概念”,今年音乐节一如既往地延续了这一主题,有超过20部中外作品进行了中国首演或世界首演,数量将创下历年音乐节之最。这其中,既有中国作曲家郭文景、陈其钢、刘索拉、黄若等中国作曲家的新近作品,也包括马努斯·林德伯格、萨洛宁等当代国际知名作曲家作品在国内首次亮相。

尽管刚刚过去的本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以展现瓦格纳、勃拉姆斯为核心的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作品为主线,但音乐节仍然将相当数量的演出场次用于介绍和展示中国作品。开幕音乐会上,一部名为《京剧瞬间》的管弦乐作品让人眼前一亮,而他的作者正是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谱写主题曲的著名作曲家陈其钢。

本届音乐节以中国作品公益专场的形式推出“西湖诗情”专场音乐会,邀请杭州爱乐乐团演绎了包括叶小纲《七阙西湖》、张朝的《中国之梦》、郭文景的交响套曲《满江红》在内的中国新作,都体现出浓厚的中国文化意味。如果说叶小纲、郭文景都是北京国际音乐节舞台上的“老熟人”了的话,旅居美国的新生代中国作曲家黄若则是“新面孔”。

北京国际音乐节不断丰富“中国概念”的内涵,以创新的姿态将中国元素融入音乐节的演出舞台。今年更是将“中国概念”与一贯支持委约新作的理念相结合——开幕式上,由音乐节独家委约作曲家邹野创作的《中国民歌主题变奏曲》以观众耳熟能详的“茉莉花”旋律为依托,以大提琴与乐队的变奏曲形式重新诠释编配,别开生面,妙趣横生。而音乐节与上海夏季音乐节联合委约美国作曲家安迪·秋保创作的《乒乓协奏曲》,借助乒乓球在国内的超高人气,将艺术的绚烂色彩与体育的激情相互融合,两名美国奥运会乒乓球运动员来华,与中国音乐家、指挥家共同完成演奏,形式新颖,立意不凡。

首尝视频直播,高雅艺术惠及更多民众

而在演出内容之外,第十八届北京国际音乐尝试了另一项重大革新,那就联手知名视频网站乐视网旗下的乐视音乐,首次对音乐节的6场演出进行了在线直播。观众通过乐视旗下的超级电视、超级手机、视频APP和PC端能在第一时间欣赏到音乐节的精彩演出,并且能享受到高达1080P超高清度的视频画面。据不完全统计,超百万用户收看了本届音乐节的相关演出。

在10月9日首场直播歌剧《纽伦堡的名歌手》的5小时时间内,这部瓦格纳重磅歌剧的中国首演吸引了超过60万观众在线收看,之后又有超过3万名网友通过网站回看了演出的重播实况。在此之后,乐视网又相继直播了“西德广播交响乐团勃拉姆斯系列音乐会”“天地图腾——刘索拉与朋友们音乐会”等5场音乐会。

众所周知,在互联网+方兴未艾的今天,许多行业纷纷“触网”,而古典音乐由于场地演出的局限,其受众范围相当有限。北京国际音乐节此次与乐视音乐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借助乐视生态的4屏终端,古典音乐终于迎来了不再受时空限制的2.0时代,让音乐爱好者可以“将音乐厅搬回家中”,随时随地感受古典音乐的高贵典雅。

今年北京国际音乐节的这一全新尝试,让高雅艺术惠及更多民众,并且超越城市和地域,让全国各地的观众聆听到音乐节的声音。在坚持以往演出低票价的基础之上,音乐节的这一全新举措最大限度地将演出资源的欣赏效应最大化,突显了其长期坚持公益价、社会性价值。

可以想见的是,凭借专业的艺术策划、高水平的演出质量,并在互联网技术的助力下,在不远的将来北京国际音乐节将不仅仅是首都艺术舞台的年度盛事,更会为高雅艺术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和推广作出巨大贡献。

1.《乐旅 第十八届北京国际音乐节浪漫乐旅圆满落幕》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乐旅 第十八届北京国际音乐节浪漫乐旅圆满落幕》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65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