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气功虽然自古有之,但从未被广泛采用。20世纪50年代初,在刘先生的倡导下,气功这个词开始流行起来。相对于“引导”、“吐气”、“养生”,气功似乎更受欢迎,但却引起了更多的误解。

首先是“气”这个概念带来的麻烦。很多现代人把“气”理解为空气的“气”。因此,气功被误解为深呼吸练习或呼吸训练。在古代,“气”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有人认为“气”是物质的本质。《管子》说:“万事皆精,比较为主,五谷在其下,星辰在其上。天地间流淌的叫鬼神;”如果藏在胸前,会被称为圣人,所以会出名。显然,这种气的概念对于气功中的气来说太广了。有人认为气功之气指的是“真气”,《内经灵枢》说:“真怒者,亦填天谷之气结合。”对于气功来说,气的范围太窄了,因为高水平气功训练所涉及的气的范围要广得多。

问题不在这里,因为即使理解了气的概念,也很难表达气功的含义。气功顾名思义就是“练气的功夫”。于是,很多人认为气功是“银枪刺喉”、“头撞石碑”、“脚踩气球”、“吞剑”;或者认为:气功是“外泄内气”,“千里定脉”。但是,从本质上说,气功不是一种“练气”的功夫,而是一种“锻炼意识”的功夫。“佛法西无一言,一切努力皆照心。”这句名言道出了气功锻炼的关键。事实上,无论是哪一派的功法,都没有一个不在“心志”上下功夫的。所以,“气功”似乎被定义为一种通过意识的运用来优化身心健康的锻炼方法。这里有三层含义:

第一层意思是方法,即通过意识的运用。当然,气功练习除了运用意识之外,还包括其他要素,比如身体调节、呼吸控制等。但是,对于气功来说,后者远不如前者重要。这就是气功和其他体育运动的主要区别。平时的体育锻炼也包括三调,但调形是主导,调心、调息是保证竞技状态最优化的措施。

第二层意思是目的,即优化身心健康。这是区别于用气功表演杂技的“硬气功”的分水岭。气功锻炼的目的是优化身心,“硬气功”是优化表演效果。由于宣传不当,有些人崇洋媚外,甚至把掌握这些技能作为进入“高水平”的标准,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诚然,“气功外气”是客观存在的。在一定条件下,人类的某些感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比普通人更敏感。但从气功的角度来看,这些功能的超常发挥,应该是建立在不影响自己身心健康的前提下。即使在古代,气功修炼者释放外气也是一种禁忌,被认为是与炼丹过程相违背的“倒丹”行为。

第三层意思是方式,即强调自我锻炼。其实古今修行者都强调自我修养。不幸的是,许多人相信江湖骗子的谎言,并因误服酏剂而丧生。据统计,在唐朝的300年间,21位皇帝中有一半以上是因为服用了矿石制成的长生不老药而中毒的。公元十一世纪的一位伟大的气功大师张平书曾明确指出:"不练三黄四神就不求草。"“四神”指的是金、石、草、木,“三黄”指的是硫磺、雄黄、雌黄等矿物质。意思是气功要自己练,而不是拿什么矿石药炼成的“丹”。张平书还特别指出:“人们应该知道真正的铅和汞,而不是沙子和汞。”铅和汞常用来形容修行过程中精气神的结合。为防止误解,指出杂技术语中的铅和汞不是普通的铅和汞。那么运动中的“汞”和“铅”是什么呢?张平书在《武振章》中暗示,这是每个家庭都有的东西,是生命力的隐喻——袁晶,而且是靠自己,只要大家坚持练习,每个人都能有所收获。一段时间内发气治病并不是气功的根本,因为发气治病充其量就像是送美人鱼吃饭,是一次性的,而教人锻炼自己就像是给人送渔网,学会撒网,总会有鱼吃。

气功锻炼可以增强身体的活力,提高身体素质,充分发挥人体功能的潜力,从而起到防病治病、益智延年的作用。它是祖国医学遗产的一部分,也是古代健康科学的重要内容。总结了古代中医中和精神、调息行气的重要理论和经验。所以气功是一门涉及复杂生命现象和人体身心互动规律的人体科学。在中国古代,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对内实行“精、神、神”,对外实行“筋、骨、皮”,以培养他们的活力,促进他们滋补身体、熏蒸皮肤和光泽头发的效果。这样,身心健康的趋势得到缓解,体质得到增强。气功是中国传统的保健和体育锻炼。

气功的发生和发展与中华文明的发生和发展密不可分。气功作为一门学问,有其孕育和产生的过程。同样,气功的学术成就也是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上所述,气功的文化来源极其多样。大多数人认为有儒、释、道、武、医。修炼的目的不同:儒家的目的在于“心之正”,也就是说提高修行者的道德水准。例如,宋珠熙提倡“半天学习,半天静坐”,以便“从事物中学习”。明代王阳明的“时学”,不仅未能达到“知”的目的,反而引发了大病。王阳明进而修正了修炼方法,实现了“致良知”的境界。佛教的禅修是成佛,“看清自然”。和儒家一样,它的目的与医学无关。道家修行是为了“成仙”,好像和医学有关。但是,和佛教一样,它也追求宗教修行的目标。目的不一样,评价体系也会不一样。相反,不同的评价标准会导致不同的练习方法。持相同观点的人都把“修心”作为进取的阶梯。医疗气功追求的是“修心”达到身心协调,“守阴阳秘,百年寿终正寝”,追求的是“延年益寿”的真正目的,而不是“长生不老”、“长生不老”或“看透生死”。

有鉴于此,中国古代医家早就将养生的“气功”学术从其他气功文化中分离出来。事实证明,这种剥离对医学文明的升华极为有利。通过明确医疗气功的研究领域和目标,继承和发扬医疗气功的纯目标,可以避免各种社会气功文化的干扰,为人类健康做出真正的贡献。

引用

1.林雅谷主编,《中医气功百科全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08,第1页

2.360百科,医疗气功

1.《医学气功 浅谈医学气功》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医学气功 浅谈医学气功》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691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