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亚中苏拉威西岛拉诺耐村,这个距离中国万里之遥的小渔村,过去工业基础几乎为零,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都没有,村民们以种地和打渔为生,住木制房,自给自足。如今,却是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基础设施一件一件铺起来,机声隆隆,卡车穿梭,有的村民做起了小生意,卖海鲜、卖水果,更多的村民变成专业的技术工人,在各自岗位上紧张地忙碌着。有了收入,就改善了生活,村民们开始翻盖新房,有人买了摩托车,还有人甚至买上了汽车。

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源自于恒顺众昇苏拉威西工业园。该工业园是青岛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最大的投资项目,也是青岛市恒顺众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中资民企正在进行的国际化探索之一。

中资民营企业、国际化、“一带一路”……这几个关键词碰撞在一起,激发出了无限的火花。

恒顺苏拉威西工业园入园企业:高炉项目

一条新路:工业园区模式助推中企“走出去“转型升级

2014年2月,恒顺众昇苏拉威西工业园项目启动;2015年10月22日,工业园电厂奠基仪式在园区现场举行; 2016年3月18日,工业园高炉入园企业一期工程正式投产。

据介绍,该项目是2015年3月印尼总统佐科访华的重要经贸成果之一,是两国产能合作的重要项目,总投资达15亿美元,总体规划4000公顷,包括高炉镍铁冶炼、电炉镍铁冶炼、物流仓储和生活办公等四个功能区,配套建设码头、道路、酒店、医院等公辅设施。项目规划建设6×65MW电厂、12×7.5MW余热发电厂以及12条RKEF生产线和20套小高炉项目,年产150万吨镍铁,是中资企业在印尼投资建设的第二大工业园。

印尼自然资源丰富,伸手摘果子就能活下来,一脚都能踢出镍铁矿,而镍矿的主要储藏地就是苏拉威西岛,可开采的镍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72%。过去,中国从印尼进口红土镍矿,炼成镍铁,用于生产不锈钢等产品。

但印尼政府宣布自2014年起禁止原矿出口,以提高资源类产品的出口附加值。这使得包括苏拉威西在内的镍资源地区经济发展陷入停滞,同时中国冶炼厂无法再从印尼进口红土镍矿缺,资源吃紧。

中国政府及时跟上了印尼的政策调整。2013年,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印尼—中国综合产业园区合作的协定》,支持两国企业在印尼投资兴建冶炼等综合产业园区。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恒顺众昇走出国门,以自身电力优势,追踪上下游,一方面在印尼储备矿产资源,另一方面采用煤、电、路、港一体化模式,在当地投资建设综合工业园。“建设一个园区,打造一片新城,我们进行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配套的融资服务、充足的原材料供应以及完善的物流仓储,入园企业只需要拎包入住、专心经营“,恒顺众昇董事长贾全臣谈到工业园投资模式这么说。

在工业园开发过程中,恒顺众昇采用轻资产管理模式,与青岛城投、中国中铁、桂林矿地院以及冶金设计院等企业合作,使全产业链过程可控,还承接国内装备、基建等行业过剩产能和国外落后的基础设施、丰富的自然资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享受由此带来的红利。工业园招商企业入驻,使中国企业得以抱团出海,资源共享,争取更多的话语权,享受更优厚的政策红利,这为中资企业“走出去”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下一页

1.《恒顺众晟 恒顺众昇:“一带一路”上的海外拓荒者》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恒顺众晟 恒顺众昇:“一带一路”上的海外拓荒者》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69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