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是独立书店崛起的黄金时代,但如今,独立书店却在艰难地生存。他们不仅要应对不断变化的消费观念、高租金和电子商务的冲击,还要平衡日益被挤压的生存空。2017年4月23日,上海集丰书店宣布将于2018年1月31日关闭,而北京的《野草》和博雅堂书店也将搬离北大校园。独立书店的生存前景会变得明朗吗?如果kindle可以取代纸质书,网购禁令我们身边的书店,那么知识的社区文化将如何延续?

一个城市的特征可以从它的书店中揭示出来。在作家刘宁眼里,上海陕西南路的风情让他觉得不错,但真正让他“一见钟情来不及”的是他与季风书店的相识。字里行间,刘宁用思念挚友的语言回忆着季风书店。在季风即将消亡的今天,这样的语言让人感觉更加情绪化,就像标题无奈地感叹——在一个底蕴深厚的巨大城市里,凭着人性的深情,为什么能容得下老餐馆、老电影院,甚至老文胸店、杂货店,却容不得一家书店?

神奇之都的季风

刘宁

作为一个帝都人,对魔都的理解是熟悉,不熟悉的地方完全不了解。陕西南路和茂名南路是熟悉的界限,所以成了我在Modu的“据点”之一。

我一辈子都忘不了陕西南路和淮海路交叉口的街景,简直就是徐旭和张爱玲小说里的画面:永新百货在西南角,巴黎春天旁边。春天的巴黎下面,有一家星巴克,也是我俯瞰淮海路的“取景器”之一。东南角是一家古今文胸店,穿越淮海路,东侧是国泰电影院,旁边是旧货店,我在那里买了一个多的老上海机械表。马路对面是陕西南路的地铁站。地铁站旁边是百盛,百盛和地铁站之间是哈根达斯店。我没那么喜欢吃冰淇淋,但是有户外座位,可以看书或者发呆。夏天的晚上,一本书斜放在椅子上,视点变低。我抬头一看,在十米之外的走道上,我一定会遇到连衣裙下那条纤细的白小腿,那是令人神往的。

弗洛拉佐在上海拍摄的上海街景

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经常去上海出差,一般选择住老锦江饭店。老晋江已经够老了,它的洋气和产品不仅仅是红砖建筑的外观和内部装饰所透露的底蕴,更是写在黄页上,被人们传承的野史。我听到最多的谣言,无非是毛来上海时住在哪里,但我根本不关心毛的下落。当时我有一个习惯,就是从客房服务手册里拿酒店明信片和城市地图。为了写这篇文字,我特意确认了我的收藏,只找到了九张老晋江的明信片,但我肯定在那里住过九次以上,可能也不会玩两次。

那时候我还没到痴迷于走路的年纪,基本没有走路的习惯。但不知道为什么,如果你住在老晋江,走路就成了日班。我喜欢在北楼11楼的老上海餐馆吃饭,在那里我几乎记住了菜单。当时上海的星巴克不多。如果晚饭后想喝咖啡,我会从老晋江西门走出来,沿着路走到北边的兰新大剧院,然后过马路到花园酒店。花园酒店,以前被称为法国俱乐部,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被改造成一家酒店。由日本著名酒店公司OKURA经营。这是一家罕见的酒店,拥有巨大的门厅和走道,与外国融为一体,设施齐全,同时又不失舒适。我一般会直接去深厅右侧的休息室,在那里享受一杯经典咖啡。那里的咖啡真的很好,但不太贵。咖啡杯碟是洛可可风格的西方瓷器,金属茶匙精致,有重量感。

上海石库门,弗洛拉佐,上海

一天晚上,我在看书的时候在等一个编辑的朋友,一群日本人坐在沙发区。座位很近,聊天的时候好像也不避讳别人,所以一字一句都落在我耳朵里。刚开始没注意,但是歌舞伎、女形、京剧、外交、中日关系等日语词汇频频刺激耳膜,听了一会就知道是在说一场话剧表演。然后,那个背对着我但是坐的离我最近的西装男问了坐在我对面的男人一个问题,我听到了“班斗先生”的称呼。一开始我以为听错了,就用余光扫了一眼脸。我看到两个西装革履的男人和两个西装革履的OL风格的年轻女人围着一个穿唐装的中年男人。那人瘦瘦的,但是背挺得笔直,眼睛亮亮的,总是笑着偶尔回应一两句,但是声音很低,我几乎听不见。果然是日本著名的歌舞伎角色TAMASABURO BANDO。我想起来了,班东和苏州昆剧院合作来上海演出《牡丹亭》,前一天去了《南方周末》。我也知道上海有三场演出,最后一场——也就是我遇见坂本的那一天——是日本驻上海总领事馆热情好客的谢幕演出。就这样,一群人明显陪着刚刚在对面兰新大剧院表演完的班东在这里喝酒聊天。坐在我后面的那个西装革履的胖子是日本驻上海总领事。我的包里刚好有一个数码相机,又笨又袖珍,于是我就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做了个“狗仔队”——一个关掉闪光灯匆匆对焦而略显模糊的Snap,成了我以后的书,评论TAMASABURO BANDO角色的插画。

应该说和季风书店的偶遇也是因为那个地区的风水。直接来说就是散步的“礼物”。大概1998年,一个夏天的傍晚,我工作了一天从瑞金大厦出来,想溜达回酒店。那条路也是我的一条走道。以淮海路为界,北一站,南一站。走在梧桐树的树荫下,人会变得很放松。当我走出瑞金大厦的时候,虽然是阴天,但是我没有想到会下雨。当我们接近淮海路和陕西南路的交叉口时,有一场雷雨。没带伞,我跑了几步,进了国泰电影院对面的陕西南路地铁站。其实那时候我没坐地铁,甚至在北京也没坐,但是听说上海地铁几年前刚开通,我公司参加过地铁项目的比赛,车辆和技术都比北京先进很多。而且雨下得很大,地铁站门口有很多人在避雨,看一下吧。就这样,不小心闯进了季风书店。

上海季风书园,图片来自网络

在北京,我经常去万盛、丰如松、丰等民营书店,但在上海没有好的书店。有一次在福州路的书店转了一圈,觉得气氛不对,就不去了。接下来的几年,我干脆放弃了去上海逛书店,专注于饕餮、喝酒、做咖啡店。黄河路的当地餐馆,北极的日本食品店,衡山路的酒吧和绍兴路的咖啡成了我的“乐土”,但我不觉得缺什么。但是和季风的“邂逅”真的让我觉得一见钟情已经来不及了。

作为一个充分见识过两个“帝都”的人文类书店大师,我自诩有一个“特殊功能”来鉴别书店的口味。比如位于北京国贸三期的新加坡连锁PageNe书店开业时,我曾经得到过三折的贵宾卡。但是有一次去了,直觉不是我喜欢的人文系,就没有再去,书和卡也是给人送的。季风,从店名到书到咖啡到音乐,都是“治愈”的。按顺序喜欢!因为外面下雨,书店里人很多,显然不是所有人都是书商。入口是咖啡空室,有桌子、椅子和台灯。音乐的基调有点醉意,很像万圣节老店的咖啡厅。穿过咖啡室空,书店就在后面。一转身,我立刻有了一种“迎面走来”的第六感:从各种各样的新书架,“堆码”,到图书分类,我知道我已经“开辟”了一家新的人文书店,一种强烈的波西米亚气质,我快死于文艺了,毕竟那是近二十年前的事了,甚至我都忘了从季风书店买了哪些书。有两种感觉至今记忆犹新:一是与北京万盛等人文类书店互补,那里卖完的书还在这里卖。这样,正好填补空缺;二是杂志齐全,如《读书》《天涯》《万象》《书店》《东方》《方法》等,基本都是主流文化学术期刊。我记得收银台旁边有两份报纸,一份是《中国读书报》,另一份是我当时在写专栏的读书报,填补了我的虚荣心。

不过坦白说,我在季风区买的书,几乎都可以在帝都找到。而书店是人们见面和约会书籍的地方,书商见面的地方有一种神秘的宿命色彩。对此,我们只能接受它——结账,小心包装,然后带回来。这几年从季风买了很多书。记得有一次,我要从上海去广州,带着一大堆书搬不动,就委托老晋江的大堂直接打包邮寄到我北京的办公室。

后来参与了《独立阅读》的编辑和写作。这是一个与阅读相关的松散粉丝社区。除了少数海外友人,其成员大多来自北京和上海。上海的会员都是季风书店的亲戚,有些朋友甚至是季风书店老板严伯飞先生经营的学术出版公司三汇的编辑。从此,我与季风的自觉缘分加深了。2006年夏天,独立阅读在上海举办了一场沙龙,我和北京的另一位成员苏小和被邀请上台。活动在周六和周日举行。当时季风也有中国师范大学的一个分校。记得小荷周日在中师店讲中国现代企业家的官商传统,而我选择周六在陕西南路店的咖啡室空讲日本新闻出版——没错,一定是陕西南路店的咖啡,我第一次遇到季风的地方。

北京,单行道的一个角落空

其实季风曾经有过静安寺的一个分支。但不知道为什么,在我见过的很多季风记忆中,参考文献很少。那家店是我在静安广场的真壶咖啡上偶然遇到一位编辑的前任时发现的。几年前我在《我的书天堂》一文中回忆过。文字不长,可以复制:

静安广场附近有一家季风分店,叫“季风艺术书店”。店铺不大,但是有两层,靠近收银台,螺旋楼梯通向楼上。我还记得店里的地板是深棕色的实木地板,和蜗居里的差不多。下午3点左右,二楼窗户的阳光打在地板上,人在上面走着,吱呀作响,脚感觉很舒服。也许是因为环境太“治愈”了,很多年后,我忘了买那些书。我只记得买了一本郑谷的《人类摄影150年》和几期《艺术世界》杂志。当时我正在为《艺术世界》写一个现代艺术专栏,突然发现有那么多过期的,几乎是全新的,非常刺激。

学者对书店的回忆,总是流露出温暖和幸福。但它是幸福,却是转瞬即逝的,如流水流沙,无法阻挡,无法把握,所以它也是感伤的,尤其是那种记忆与青春相连的时候。关于这种感觉,我已经在同一篇文章中描述过了,请允许我再转录一遍。因为,我再也写不出那种动情的文字了:

时间过得很突然,二十年过去了。以前因为工作,时不时的坐飞机,直接飞到其他让人恶心的城市,现在都成了遥远,温暖,醇厚的回忆。就像我不再是昨天的我一样,那些城市的改造已经溢出了我的想象。好与坏,这是现实,只能接受。但唯一不变的甜蜜,是对“书天堂”的记忆。它们已经深深地固定在我的脑海里,它们是代表那个城市的LOGO。当然还有我逝去的青春。

1.《古今胸罩 古今胸罩犹在,而季风将逝 | 单读》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古今胸罩 古今胸罩犹在,而季风将逝 | 单读》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701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