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岁的袁隆平走了。

很多人说,这位中国“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是从泥土中来,带着梦想的“种子”去到了白云间。他,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在三亚的最后岁月他是如何度过?生前最关心哪些问题?5月23日,新海南客户端记者采访了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海南基地副站长张展、一线科研人员等,作为袁老生前有过接触的同事,他们悲恸追忆了袁老在三亚生活、工作的最后125天时光。

“身体稍有好转,他就要去试验田转转”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海南基地位于三亚师部农场,这里远离城市喧嚣,沃野田畴织锦绣。

袁老每年冬天都从外地飞抵三亚开展科研,便居住在基地的科研宿舍,一栋米白色的四层小楼,袁老的房间在二楼最左侧,房间不大、内部陈设简陋,考虑到袁老坐轮椅不便,基地专门在楼梯安装了轮椅自动升降设备。

“老爷子身体稍有好转,就会自己坐轮椅下二楼,不让别人抬下楼,然后又坐着轮椅去试验田转转。”张展的妻子是袁老秘书,也因为这层关系,他见到袁老的机会很多。他说,袁老本可以去条件更好的地方住,但他说在这里,可以随时关注第三代杂交水稻的进展情况。

他讲述,2020年12月袁老满90岁高龄,尽管家人和同事担忧他的身体状况,但他还是按往年一样前往三亚开展科研,“从前身体状况好的时候,他几乎天天都会到田里,查看每亩穗数、谷粒大小、是否有空壳,这次因为腿脚不便无法下田,他就在住所拿起显微镜,仔细观察第三代杂交水稻种子,做详细记录”。

去年12月3日来三亚、今年4月7日回长沙,在三亚的这125天里,袁老大多时间都处于工作状态,每天早上八点多起床,吃过早餐后处理一些院士办的事务、专家领导的来访,午餐后休息到三点多,完成一些常规工作后,时常会跟学生讨论杂交水稻的研究工作。

“老爷子说自己永远不会退休,他的确做到了!”张展说,刚到三亚的袁老主持召开了杂交水稻双季亩产3000斤攻关目标项目启动会。今年住院前,袁老还专程去了两趟三亚海棠湾的新基地调研,新基地有300多亩田地,目前有100多亩已经试种,袁老说今后要在这里把杂交水稻事业发展好。

91岁的袁隆平走了。

很多人说,这位中国“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是从泥土中来,带着梦想的“种子”去到了白云间。他,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在三亚的最后岁月他是如何度过?生前最关心哪些问题?5月23日,新海南客户端记者采访了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海南基地副站长张展、一线科研人员等,作为袁老生前有过接触的同事,他们悲恸追忆了袁老在三亚生活、工作的最后125天时光。

“身体稍有好转,他就要去试验田转转”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海南基地位于三亚师部农场,这里远离城市喧嚣,沃野田畴织锦绣。

袁老每年冬天都从外地飞抵三亚开展科研,便居住在基地的科研宿舍,一栋米白色的四层小楼,袁老的房间在二楼最左侧,房间不大、内部陈设简陋,考虑到袁老坐轮椅不便,基地专门在楼梯安装了轮椅自动升降设备。

“老爷子身体稍有好转,就会自己坐轮椅下二楼,不让别人抬下楼,然后又坐着轮椅去试验田转转。”张展的妻子是袁老秘书,也因为这层关系,他见到袁老的机会很多。他说,袁老本可以去条件更好的地方住,但他说在这里,可以随时关注第三代杂交水稻的进展情况。

他讲述,2020年12月袁老满90岁高龄,尽管家人和同事担忧他的身体状况,但他还是按往年一样前往三亚开展科研,“从前身体状况好的时候,他几乎天天都会到田里,查看每亩穗数、谷粒大小、是否有空壳,这次因为腿脚不便无法下田,他就在住所拿起显微镜,仔细观察第三代杂交水稻种子,做详细记录”。

去年12月3日来三亚、今年4月7日回长沙,在三亚的这125天里,袁老大多时间都处于工作状态,每天早上八点多起床,吃过早餐后处理一些院士办的事务、专家领导的来访,午餐后休息到三点多,完成一些常规工作后,时常会跟学生讨论杂交水稻的研究工作。

“老爷子说自己永远不会退休,他的确做到了!”张展说,刚到三亚的袁老主持召开了杂交水稻双季亩产3000斤攻关目标项目启动会。今年住院前,袁老还专程去了两趟三亚海棠湾的新基地调研,新基地有300多亩田地,目前有100多亩已经试种,袁老说今后要在这里把杂交水稻事业发展好。

1.《 袁隆平在三亚的最后时光 一生求“稻” 天涯逐梦》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 袁隆平在三亚的最后时光 一生求“稻” 天涯逐梦》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729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