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老话叫“长病床前无孝子”。我们自古以来就重视孝道。但是,当老人卧病多年,吃喝拉撒都需要照顾的时候,很多孩子就会消磨掉耐心,从一开始的孝顺,到最后的不喜欢。

电影《长眠床前》的剧照

2019年7月29日,国家卫健委健康中国行动促进委员会办公室新闻发布会宣布,中国人均寿命77岁,健康预期寿命只有68.7岁!也就是说,我国居民患病生存时间大致在八年以上。①

与此同时,还有一个更“令人震惊”的数据。2016年,国家老龄办发布了《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第四次抽样调查结果》,显示1.8亿多老年人患有慢性病,约4000万残疾或部分残疾老年人!所谓“残疾”,是指丧失自理能力。②

日本老年临终关怀医学学会的医生宫本健二博士和宫本理子夫人写了一本书《不要在病床上说再见》,书中说我们已经在六个主要国家看到了老年人的临终关怀医疗网站。在这些欧美国家,只有20%的人死在医院,基本没有老人躺在床上,而在亚洲,情况正好相反。

为什么欧美很少有长年卧床的老人?

原因是,在欧美人的普遍认知中,“活着享受,死了爽快”。

欧美人普遍认为,老年人到了一定年龄后“结束生命”是自然的。通过服用抗生素、吃药、手术、人工补充营养,即干扰他人的自然发育来延长老年人的寿命,被认为是对人权和伦理道德的侵犯,更被认为是对老年人的虐待。

“在病床上说再见”,比如欧美老年人不能吃饭的时候,医生和家属一般不会要求插胃管或静脉滴注。即使肺炎是感染引起的,他们也不乱用抗生素,一般只靠口服药物。当然,这样你就不会在生命的最后几天受苦了。

欧美人普遍知道给一个垂危的老人一系列的抢救措施,比如插胃管、大手术、呼吸机等。,人真的很难感受到自己作为人的尊严。

简单来说,欧美国家的大部分患者在进入无意识长眠状态之前,自然会死亡,这样就不会产生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

因此,在了解了欧美的情况后,宫本健二和理子宫本都留下了书面文件,明确表示不愿意接受诸如临终胃造口术等各种“折磨”的延寿医疗。不仅如此,他们还多次告诉孩子,不要因为自己的感受让老人遭受无效医疗。

巴金:这长寿是对我的一种惩罚!

著名作家巴金在医院度过了最后六年。六年来,他以医院为家,整天躺在床上,过着说不出的生活,默默承受着“话不能说”的悲哀。

因为气管切开和帕金森病,他不能自己吃饭,只能通过鼻子插入胃管。为了吸痰,插管长时间卡在鼻子里,嘴巴合不拢,下巴脱臼。后来做了气管切开,用呼吸机呼吸使呼吸道通畅。

巴金想放弃生不如死的待遇,但他没有选择的权利。身边的人对他说,爱他的人都想让他活下去,巴金还要打起精神来,表示即使痛苦也要配合治疗。然而巨大的痛苦让巴金多次提到安乐死。被拒绝后,他生家里人的气,说不尊重他。

巴金不止一次地说过,“我为你而活”,“长寿是我的煎熬”。

还给我死的权利!

罗殿典是开国大将罗瑞卿的女儿。她当了12年医生,看了太多的死亡。她开始意识到,给她死而复生的权利很重要!

罗希望人们以一种温和的方式面对死亡,有尊严地面对死亡。“所谓有尊严的死亡,是指在治疗无望的情况下,放弃人工生命支持的手段,让患者自然、有尊严地死去,将患者的痛苦降到最低。”

她希望人们在还醒着的时候就写下自己的愿望,万一到了生命的尽头,没有恢复自己的期望,就撤回维持生命的医疗措施,这样就可以自然而有尊严地死去。

开国元帅陈毅的儿子陈也支持罗殿典的倡议。他回忆说,最后一次父亲病重时,他几乎昏迷不醒。气管切开后不能说话,全身覆盖着插着的管子,靠呼吸机输液维持。“只是为了维持生活,他自己很痛苦,我们也很痛苦。”

“当时我问了一句,你能不抢救吗?但是医生问,你说了算吗?你敢吗?”陈无言以对,这成了他一生中最遗憾的事。

死亡如镜!

为什么中国的死亡质量这么低?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疗中心刘端奇40年来处理死亡病例至少2000例。

六段七

刘端琪说,在整个医院里,他最不想去的就是ICU病房,尽管那里陈列着最先进的设备。在那里,他分不清那是人还是实验动物。

有的患者说:“这就像电视剧。每集结束后,我们被告知不要离开。下一集更精彩,但我们直到最后一集才知道,主角虽然想活,但还是死了。”有时候,刘端琪会直接对一些癌症晚期患者说:“买票环游世界。”结果家人向他投诉。没多久,病人就把房间卖了住院。没过多久这张病床就换了新床单,人死了。

刘端七说:死亡是一面镜子,折射出生命在它之前所做的各种徒劳的手势。

1.《欧美老人 为什么欧美少有长年卧床的老人?看完令人深思!》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欧美老人 为什么欧美少有长年卧床的老人?看完令人深思!》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735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