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9月25日电 志愿服务对青年的成长意味着什么?参与公益创业的青年如何直面这一成长使命?9月24日,“青年之声”志愿服务联盟首场报告会在京举行,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党组书记、团中央团校副校长、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李家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人民出版社读书会秘书长、团委书记徐庆群作了主题为“参与志愿服务与青年生涯发展”的报告,并与青年进行了互动交流。

嘉宾李家华在报告会上通过志愿案例分享志愿故事、传递志愿精神。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延兵 摄

公益创业是青年追寻中国梦的价值起点

李家华分享了这样一个案例。因为汶川地震,郭鑫的两位亲人都走了,他的内心很痛苦,志愿者给他精神上的安慰和生活上的帮助后,让他又挺过来了。郭鑫说:“有一天,到我有能力的时候,我一定要去做一名志愿者。”在志愿服务中,“大学生年度人物”郭鑫的人生轨迹变了……通过碳汇交易项目发挥市场作用反哺农民,改变农民的生存状况;建立创业空间,帮助青年解决创业住房问题,对郭鑫来说,公益让他拥有了无数新的想法和源源不断的动力。

“青年人只要坚持就可能获得成功。”在李家华看来,郭鑫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有智、有恒,有一颗感恩的初心,更因为他选择了公益创业之路。

“年轻的梦可能没有终点,年轻的梦一定会有起点。因为终点很难预测,但起点却能够寻找。”李家华说,如何以创新的商业模式解决社会各种问题,已成为当今志愿服务青年的新选择,他表示,随着兼具道德价值和商业价值的概念引入创业领域,越来越多的青年志愿者尝试加入公益创业者的行列。

创业的精神并不必然指向个人利益,也可以是一个公共的利益。李家华说,当代青年追寻中国梦的一个颇具价值的逻辑起点,就是公益创业——用可行的商业方法实现给予方和授予方的双重发展。

“公益创业昭示着志愿服务的新趋势,是一种关注社会价值的创业行为。”公益创业究竟是什么?李家华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告诉大家,创意就是一个突破资源的束缚、寻找机遇的一个过程。而公益创业就是通过通过创意来响应社会的需求,创造社会价值。

“公益创业呼唤着当代青年的积极参与,青年投身志愿服务的事业和公益创业,直接关系着社会建设进程的速度和建设的水平高度。”李家华说青年在参与志愿服务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同时可以提高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岗位胜任力,促进个人生涯成长,铸就青年人生发展的精神品格。

那公益创业需要什么?“真正的公益创业需要责任、真实和关注的企业家精神塑造。”李家华说,志愿者和公益的参与者应该学会去关注,关注创新的产品,关注目标顾客,关注问题解决。“问题来源于关注,最后解决问题的是方法,要让那个被帮助的人认同,也就实现了真正的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的双赢。”李家华说。

“公益企业家精神的塑造必然很关键,但是公益项目的创业者才是公益创业的‘命’,而不是项目本身,也不是钱和资源,公益创业的真正核心是人。”李家华说,通过志愿服务的不断发展,让志愿文化变成每个人的身体、血液中都流淌着的一种因子的时候,社会公益和公益创业的文化氛围就营造出来了。

“公益创业凝练了我们当代青年成长使命和价值,在进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时。青年为谋取公众社会利益而实施的公益创业行文就是青年自身成长的最好实践。”李家华表示,中国的发展要依托于创业、创新,志愿者、公益人士更应该进入这样一个时代的大环境,青年如果在公益创业过程中跟社会接触的频度加大、深度加深,社会文明进步的速度就会更快。

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中公益创业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我们愿更多青年人能够在早晨八九点钟的时候为年轻的梦找到新的逻辑起点,不再等到黄昏。尝试改变自己,投身志愿者队伍和公益创业,积累公益创业正能量。”李家华说。

徐庆群在报告会上分享“志愿精神”。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延兵 摄

用志愿精神编织最美中国梦

公益创业是社会发展趋势,年轻人该如何做志愿服务,又该怎样安放青春?徐庆群结合自身的志愿服务经历,讲述了志愿精神的内涵。

青春有很多关键词,比如说尽情、活力、叛逆、尖叫、暴力,但是在所有的青春的关键词当中,至少有三个关键词是作为青年人应该选择的,拼搏、梦想、责任。

在宁夏西海固采访志愿者时,徐庆群看到这样一种情形,学生的课桌上刻着“早上”,中间露着一个洞的盆是学校的上课铃。从这样的上课铃和斑驳的书桌上她看到的是贫穷,但是从贫穷背后却又看到西部的孩子们在艰难困苦当中读书的毅力和坚强。“我总是说我采访的不只是志愿者,志愿者做的更不是简单的志愿服务。”

徐庆群在采访志愿者的过程中,发现的不仅是志愿者奉献的爱心,更是那些在艰难困苦当中生存的人们的昂扬的人生态度。

徐庆群向大家展示了一张她印象深刻的照片——在一个孩子布满补丁的床的上方竟然有一张中国地图。孩子对她说:“每天晚上我写完作业,就躺在床上看这张中国地图,我的心就开始在这张地图上行走。”让徐庆群惊讶的是这位从来没有走出过黄土高原的孩子,心却已经在黄土高原以外。“一个人的出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把自己的心放在哪里。”

在报告会上,徐庆群展示了许多自己采访的志愿者的图片。她说:“如果没有志愿者到那里,我也不会到那里。如果我们都不到那里,我们永远不知道在那里还生活着这样一批人,他们面对困难的态度不正是我们这个国家发展最需要的一种态度和力量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青春,你的选择决定了你青春的模样。在青春年少的时候有一件事要去做,就是要做好人,做好事,也就是要做志愿者。“我们为什么做志愿者?因为通过志愿服务可以认识中国、发现中国。”徐庆群说。

如果把社会比作一团线,志愿者就是这团线的一个线头。如果没有那样一批十几万的志愿者赴西部,我们并不知道除了北京和上海的繁华以外,还有那样的山区,那里的老百姓需要我们的关爱。

这些年很多人问徐庆群,为什么要做志愿者?她说:“做志愿者,就是为了建设自己、建设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中倡导的平等、民主、法治的意识都体现在志愿精神当中了,做了志愿者这些东西都会感受得到。它不是在校园里学到的,而是在志愿者服务过程当中学到的。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青年一代要有担当。青年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徐庆群说:“不论是培育美丽中国人,建设美丽中国,还是实现中国梦,在践行这些理念的过程中都应该有一颗志愿心和公益心,才能实现美丽的中国梦。” 徐庆群还现场为青年们朗诵了她写的这首诗:

“小时候学过一篇课文叫《我的祖国多辽阔》

同一国家,同一时刻

东端阳光明媚、西端繁星满天,北端白雪皑皑、南端绿树婆娑

走遍祖国的想法扎进我的心窝,祖国地大物博

我还有很多地方没去过

但我知道,不是所有人的土地都火热,不是所有人们都过着幸福的生活

还有很的地方的孩子不能学习《我们的祖国多辽阔》

报告会现场,嘉宾与台下青年互动交流。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延兵 摄

志愿服务 我们在路上

“志愿服务是一种动员机制,向上向善的机制,能被动员起来的青年也是对志愿服务有认同的青年。”在互动环节,一位青年志愿者提问:“志愿服务对青年成长有哪些意义?”

一位叫张娜的网友说:“支教生活临近尾声了,很难割舍这些朝夕相处的孩子,但是考虑到自己的前途又不得不选择离开,心里很纠结,我不知道自己做的对还是不对?”

面对现实中有很多像张娜一样有同样困惑的志愿者,李家华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人在一生的发展当中,很多时候为情所动、为情所困、为情所围,要考虑怎样能够实现个人价值的更大化,把志愿热情带到真正需要的岗位上去,也能够延续自己的价值情怀。”

“青年之声”网友丹鹰说:“为了公益的纯洁性,我们不希望自己的活动有商业化的赞助。但公益救援装备和资金都是自掏腰包的,压力挺大,民间公益组织如何谋取自己的发展?”

针对这个现实的问题,徐庆群回答道:“志愿者不等于免费,做志愿服务需要成本,作为一个公益组织、社会组织来说,做志愿服务要付出时间精力、人力等成本,如果想让一个组织健康发展的话,要学会算账。这样才能够使一个组织良性地发展,才能做更多更大的事情。”

报告会结束后,“青年之声”志愿服务联盟专家、中日友好医院志愿者协会徐宏向记者表达了他对这次活动的感受:“非常荣幸能够成为百名专家团的一员,我觉得我们志愿服务的春天真的要来了。‘青年之声’志愿服务联盟包括专家团的成立将成为社会志愿服务的推动力。”

“‘青年之声’的重要性和它的意义所在,是要不断地倾听、关注青年的心声,不断地打捞青年的心声,不断地让青年人发出更大的声音,这是我们的使命。”徐宏说,今后他将更多地把志愿文化和理念传播给他人,让更多的人投身到志愿事业中来。

据了解,报告会前,还举行了“青年之声”志愿服务联盟百名专家服务团成立仪式,团中央书记处书记汪鸿雁为专家颁发了聘书。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党组书记、“青年之声”综合服务办公室主任金东,团中央青年志愿者工作部部长、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青年之声”志愿服务联盟主席杨松等出席了会议。专家团成立后,来自不同领域的百名专家将通过“青年之声”平台直接与各地青年进行交流,并通过线下活动积极服务青年需求。

1.《志愿精神是什么 志愿人生 给青春多一种选择》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志愿精神是什么 志愿人生 给青春多一种选择》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76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