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4月,14.8万日军南渡黄河,悍然发动豫中会战。两个月后河南省大部沦陷。在面临国破家亡的日子里,河南洛阳平乐的骨科中医郭均甫先生,带着妻儿逃离日军铁蹄,踏上了前往甘肃兰州的旅途。而在那个时候,年仅11岁的郭宪章怎么也想不到,父亲带他去的那座陌生城市,会成为融进他血脉深处的第二故乡。

如今,83岁的郭宪章已是儿孙满堂。继承家传正骨医术的他,不仅入选全国首届“中医骨伤名师”、“甘肃省名中医”,还曾担任农工党中央委员、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农工党兰州市委会主委等职务。而在他的学生和儿孙辈里,也有了一批名中医和骨科骨干。

72年的时光,见证了这个中医世家在兰州的绵延传续。

洛阳中医世家扎根兰州

“1944年小满后、端午前,日本人快要打到洛阳了。父母亲带着我和堂兄逃离河南洛阳,坐上了沦陷前的最后一趟火车。”郭宪章回忆道,当时是打算逃难到兰州的亲戚家,但是洛阳到兰州没有火车,只得乘坐了去西安的列车,准备转道前往兰州。

“我们坐的火车前脚走,日本人后脚就占领了洛阳城,后面那一趟火车再也没开出来。”回忆起70多年前的往事,郭宪章依然历历在目。当时在洛阳境内,由于邙山阻隔了道路,日本军队急切间难以翻越,而满载着逃难百姓的火车,在黑夜中急速前行。

第二天,火车开到山西、陕西、河南三省交界的潼关一带,白天就没办法继续走了。由于火车白天行驶动静太大,会引来日军的炮弹,因此只得停在了潼关附近的一条隧道里。车厢里,逃难的人挤得满满当当,大家都屏住呼吸,默默等待夜色的降临。

夕阳终于落去,火车再次前行,一路上好几次都不敢加煤,仅靠锅炉中燃煤的余热行驶,悄悄通过了这个“鸡鸣一声听三省”的地方。到达西安半个月后,郭宪章一家坐上了开往兰州的汽车。绕行了四、五天的山路,一家人终于抵达了这座黄河穿城而过的美丽城市。

来兰州后,父亲郭均甫先生凭借祖传的平乐正骨医术,在桥门街开起了中医骨科诊所,位置约在如今的中山路北口。而年纪尚幼的郭宪章,则继续自己的私塾学业。三年后,已是懵懂少年的他,来到兰州西北中学就读初中。

时光转瞬即逝。不知不觉间,郭宪章一家人在兰州扎下了根。凭借精湛的正骨医术,父亲郭均甫先生在兰州已是声名鹊起。建国初期,郭均甫先生担任兰州中医学会会长。1956年,甘肃省中医院成立,应著名中医张汉祥先生之邀,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创立甘肃省中医院骨科的工作中。当时,《甘肃日报》第一版刊头新闻发表了郭均甫先生的工作照片。

“1959年,为向建国十周年献礼,父亲将祖传秘方‘展筋丹’、‘消定散’、‘珍珠生肌散’、‘损伤散’等,全部献给了国家。”回忆起半个多世纪前的往事,郭宪章依然感佩不已,而父亲曾说过的“吾六十年未曾惰一日”,直到如今也依然激励着他。

继承家传医术悬壶济世

“那时候,兰州街上全是土路,来看病的骨折病人,很多都是坐着大轱辘车和两轮人力车。”从十来岁开始,郭宪章一边上学,一边随父亲学习祖传的正骨医术。在他的记忆中,一有空闲,父亲就催着他背“汤头歌”、“药性赋”,除了背药理,还要学着医治病人。

1955年,22岁的郭宪章考入兰州医学院医疗系。经过五年学习,毕业后他被分配到甘肃省中医院骨科工作,那是他父亲创建的全省第一家中医骨科。以往对关节附近的骨折,大多会通过手术切开皮肉,再对骨骼复位和内固定。但中医骨科往往采用外部复位等方法进行治疗,对那些怕开刀的骨折病人颇具吸引力。

1971年底,郭宪章由于执行“6.26指示”,调入了城关区人民医院。这家地处市中心的医院,骨科医生少,患者却很多。病人们天不亮就来排队,而骨科每天只能接诊80人左右。郭宪章每天延迟下班,也接待不完病人。

时光如水。转眼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而郭宪章也迎来了事业的又一个春天。1987年,郭宪章创建了兰州第一家以中医骨伤科为主,综合各科的专科医院——兰州中医骨伤科医院,并担任院长之职,让洛阳郭氏中医正骨医术在兰州开花结果。

1994年7月,郭宪章光荣退休。此后,他仍致力于中医骨伤病的诊疗和研究,并创办了郭宪章骨伤科研究所,为骨科医疗事业的发展再尽绵薄之力。数十年悬壶济世,让郭宪章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好评和赞誉,入选全国首届“中医骨伤名师”、“国家级名中医”、“甘肃省名中医”等。

恩爱夫妻65年相濡以沫

“我们可是经父母‘包办’的婚姻,订亲时都不怎么认识呢。”谈到豆蔻年华时的往事,郭宪章的妻子王则章嘴角露出一丝微笑。尽管这对恩爱夫妻已经共度65年时光,但说起当初的相识,还确实是颇为偶然。

“当时,在中医们相互交流时,我父亲来到附近一位中医的家里,偶然看到了前来走亲戚的她,感觉这个小姑娘人不错。于是,没过多久就托人上门说亲。”郭宪章回忆道。随后,两个年轻人的婚事,很快就定了下来。

婚后三年,这个小家庭已多了两个可爱的女儿。又过两年,一对双胞胎儿子又诞生了。“按规矩要请大家吃红鸡蛋。当时真的很开心,尽管家里生活条件有限,我还是约了同学朋友,一共120人。我家是双胞胎儿子,就每个人请了两个红鸡蛋。”郭宪章笑着回忆道。

日子一天天过去,不知不觉间,这对夫妻已一起走过了60年。2011年5月初,郭宪章、王则章这对“包办”出来的恩爱夫妻,广邀亲朋好友举办了“钻石婚”庆典。

“我们这一家人,大多数都走上了中医的道路,还都干得不错。”说起儿孙辈的成就,郭宪章不由露出自豪的笑容。在他的学生和儿孙辈里,已经有了如潘建西、郭玉涵、郭景仲等一批名中医或骨科骨干。而洛阳平乐郭氏正骨医术,也在大家的努力下,在黄土高原上的兰州扎根发芽。2015年6月,郭宪章的二孙子结束了在甘肃中医药大学的学业。这位硕士研究生毕业的小伙子,来到了祖辈们曾工作多年的甘肃省中医院,开始了自己的中医生涯。当然,这里再也不会看到制作竹夹板的小刀小锯了。

1.《续以绵延 72年时光 见证中医世家绵延传续》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续以绵延 72年时光 见证中医世家绵延传续》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76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