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救护车有限的情况下,急救人员给婴儿输氧。

急救人员正在接受产科培训。

打了120求助,说腹痛。急救人员前往现场,发现是经产妇。孩子刚出生,母女俩都在垫子上,脐带还没割...8月5日晚,太原市120急救中心中心站急救人员在走访过程中遇到了如此紧急的一幕。此时人命关天,急救人员立即分工,紧急开展处理脐带、清理新生儿口腔分泌物等急救工作。

随着二孩政策的开放,孕妇人数急剧增加。以前120个急救人员一年只能见几个孕妇,这两年一个月就会见几个甚至20多个孕妇。8月8日,记者从太原市急救中心获悉,今年1-7月,120急救中心收治孕妇643例。针对这一变化,太原120急救人员专门进行了相关培训学习。

急救人员根据就诊时孕产妇的情况,总结出六个注意事项,提醒更多孕产妇保护好自己和宝宝。

事件

孩子出生在垫子上,脐带还没有剪断

胡贝贝医生和韩娟护士是120急救中心中心站的急救人员。在谈到8月5日晚上8点的咨询时,他们还是觉得“母亲太粗心了。”

韩娟说,当时,120接到一个电话,解放路北中环附近有一名居民“腹痛”。但当他们赶到现场时,却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昏暗的灯光下,一个新生儿躺在席子上,脐带和羊水都没有处理。我们知道,产妇是经产妇。打120说“腹痛”其实是要生了,家里只有她和老公。

在紧急情况下,韩娟负责剪断脐带和给产妇消毒。胡贝贝立即抱起孩子做口腔异物治疗等急救工作。急救司机祁卫青是“后备队员”。如果他需要什么,他立即跑前跑后去找。因为一家人住在棚子里,条件艰苦,在微弱的光线下根本无法进行急救,韩娟拿出手机,打开“手电筒”功能,但光线仍然不够。她让司机齐卫青和胡贝贝打开“手电筒”。就这样,在三部手机和一盏微弱灯光的照射下,急救人员小心翼翼地操作着每一步。因为是农民工,没能做好预产期的工作。急救人员急需找一个小床垫包裹新生儿,家人找了将近5分钟。

听到婴儿发出“哇”的哭声后,急救人员的心放松了。急救后,救护车将母女俩送往医院进一步检查和护理。

救护车刚到医院,宝宝的头已经出来了

谈到看望孕妇的情况,韩娟和胡贝贝说他们一整天都没办法完成。

还有一件事让胡贝贝记忆犹新。2016年7月,他们在杨家峪高速接了一个孕妇,当时孕妇羊水破了。当救护车刚停在医院门口,准备用担架把孕妇送到医院时,孕妇觉得情况不对。胡贝贝检查的时候,发现宝宝的头已经出来了。

“二胎生产时间很快。”胡贝贝说,他们看到这样的情况,赶紧准备分娩,孩子还没到产房就出生了。好在她已经到了医院,胡贝贝赶紧把母子俩推到产科做进一步检查。

回答

急救人员去产科为孕妇“充电”和全面护理

“6月13日是我在产科学习的第一天。刚到产科的时候很震惊。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简单,对产科的了解也仅限于书本上的知识。经过产科老师的指导,我对产科知识有了更好的了解。我也慢慢学会了做胎心监护,听胎心;

6月14日,我很幸运的遇到了一个刚要顺产的宝宝,我来接手。我见证了她来到这个世界的全过程。子宫全开,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胎盘娩出。看着老师们熟练的操作,我的敬佩油然而生。我相信只要我努力学习,我就能像他们以后一样的淡定淡定,不慌不忙的接生;

6月15日,俗话说“耳闻不如目见,耳闻不如行动。”我跟着老师到台上清理断脐和新生儿口腔鼻腔分泌物。这些看似简单的操作,只有你真正去做了才知道,也需要很大的技巧和技巧。新生儿身上都是羊水,很滑。因此,为了处理断脐,清理口腔和鼻腔的分泌物,必须掌握正确的方法和手段。这些技术为我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我会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

这是120急救煤站的护士李俊在日记中写下的话。其实从2016年8月开始,太原市120急救中心就定期邀请医院产房的护士长或助产士向急救人员讲解妇产科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2016年初,二孩政策放开。从下半年开始,经常听到急救站说孕妇咨询越来越多,有点忙乱。”太原市120急救中心主任唐新宇告诉记者,组织急救人员学习做好危重孕妇和新生儿的管理服务和临床治疗的初衷。除了组织学习,他们还会时不时的组织考试,让大家巩固自己的理论知识。

随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急救人员在出诊过程中遇到孕妇时,将不再着急。今年6月16日凌晨,一位30岁的妇女在120急救肥料站产下一名女婴。在产科学习后,急救人员立即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面对新生儿,他们并没有惊慌失措,有序地进行了口鼻清洁、脐带结扎等急救处理和护理,安全地将母女俩送到了医院。

曹锁雷,120急救火车站25岁男护士,刚刚结婚成家。记者问他:大男孩学产科知识害羞吗?他说:“别害羞,这是爱,也是责任。”通过学习,曹索雷感受到了新生命诞生的神奇,感受到了母亲的伟大。他还掌握了分娩的要领,以及在探视过程中遇到孕妇时一些突发情况的处理。他相信自己会“用心照顾每一个孕妇,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提醒

一定要做定期检查,心理上不要太放松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胡贝贝和韩娟表示,如果急救人员了解更多,他们需要保持警惕,不应该掉以轻心。他们在走访中根据孕产妇的情况做了总结,希望更多的孕产妇能够重视这六个方面。

1.拨打120时,疾病描述有误。这种情况经常可以看到。“打电话说是腹痛。到了之后,发现要生孩子了。”韩娟说,当病人或家属打电话时,他们不能清楚地说出关键点,这会误导急救人员,拖延时间。

2.生产环境复杂,卫生不达标。除了在家里的垫子上生产,还有一些是在厕所和走廊上生产的,急救人员以前也有过经历。“生产环境要求生在家里,生在无菌环境的走廊里。这种卫生环境是达不到的。无论是羊水治疗还是脐带结扎,都容易引起母婴感染。”胡贝贝说,有一次,他们把孕妇抱下楼,到了一楼,孕妇说她出生了,要当场找床,走廊就成了临时的“产房”。

3.每个孕妇都知道自己的预产期。家人和孕妇要提前做好准备。“有的孕妇肚子疼了四五个小时才想起打120准备去医院……”韩娟说。

4、必须做定期出生检查。在回家探亲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个孕妇,她从来没有做过体检,但是打120的时候,情况已经很紧急了,要么羊水破了,要么前置胎盘,送医院的时候情况已经很紧急了。韩娟说,没有产前检查意味着孕妇不注意自己。据了解,现在大部分医院都有孕妇学校。建议孕妇有时间多学习多听,有助于孕期更好的照顾自己。多一点准备,风险就少一点。

5.对于住在小高层的孕妇来说,预产期还有一个月的时候,不妨搬到一楼,这样遇到紧急情况就不用担心抬担架了。“孕妇本身比较重,需要一层一层的从楼道里抬出来。他们需要一个稳定的担架,需要观察孕妇的情况。这个时候,如果孕妇紧张,后果不堪设想。”胡贝贝说。

6.有些经产妇太放松了。有了第一次生孩子的经历,很多二胎妈妈在怀孕期间往往会觉得有经验,所以心理上有些放松,没有第一胎那么重视,但不知道这样的后果很严重。“有些孕妇及其家属很粗心。家里就她一个人。”韩娟说,在预产期,家人必须陪伴孕妇,以防发生意外时身边没有人。有一次,急救人员赶到孕妇家门口,才发现屋里只有一个孕妇,连门都打不开,只好找开锁公司。

本报记者徐麦力实习生马

1.《生二胎的妈妈千万别大意 这六件事儿必须认真对》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生二胎的妈妈千万别大意 这六件事儿必须认真对》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802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