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坚守一个“真”字

  ——感受第13集团军某旅总工程师黎登贵的心路历程

  ■李 江 本报记者 杨 彪

  国字脸、板寸头,胸厚肩宽、壮壮实实,初见第13集团军某旅总工程师黎登贵,他正在检查部队训练。

  一对进行捕俘训练的战士引起了黎登贵的注意,捕俘手一个抱膝顶摔,假设敌相当配合地丢掉手中武器,毫不反抗地被抓了“舌头”。

  看到这一幕,黎登贵的脸顿时黑了下来,叫来连队干部就是一顿“狠批”:“实战化训练重点在实,任何时候决不能搞假把式,这样的‘演戏式’训练必须纠正!”

  言必信,行必果。入党16年来,黎登贵始终把不说假话、不搞假把式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

  年初,黎登贵作为英模代表应邀参加陆军学雷锋事迹报告会。为使黎登贵的发言更出彩,该旅组织科科长带着两个干事连夜加班对发言材料进行润色,可材料交到黎登贵手里却没能通过。

  原来组织科科长对黎登贵的个别事迹进行了些许拔高,黎登贵对此很不满意,他说自己是什么样就什么样,说假话不是他的作风。

  有人劝他:“材料有点水分,听众也不一定知道,何必较真?”黎登贵两眼一瞪:“作报告本就应该讲真话,绝对不能说假话糊弄听众,这是党性问题,没有商量的余地。”

  “讲真话动真情才能真正打动人。”报告会现场,黎登贵的故事,特别是他以36岁“高龄”与战友代表中国军队勇夺国际特种兵比武竞赛团体冠军的事迹,让许多听众流下了感动的眼泪。

  在训练场,黎登贵是出了名的“一根筋”,较劲、较真。2014年,黎登贵担任该旅“常委班”的教头。手枪特种射击训练时,一位资历老、任职时间长的常委因动作要领掌握不熟练没有过关。黎登贵为他单独“开小灶”,午休时间练动作,周末还拉去打实弹,每天练到天黑也不下训练场。

  有人“教育”黎登贵:“对首长不要太过严苛,要学会当‘睁眼瞎’。”

  黎登贵反过来教育他:“战场上,敌人瞎不瞎?”一句话顶得对方半天回不过神来。

  “在他的训练词典里,根本没有‘变通’这个词。”与黎登贵一起摸爬滚打了13年的四级军士长李俊辉谈到,“他常说,玩虚是最大的愚蠢,玩真才是最大的聪明。”

  2011年,上级安排黎登贵到西藏边防代职副营长。代职之初,黎登贵提出想下河泅渡,采集数据,被领导拒绝:“拿命开玩笑,你不怕丢命,我还怕丢‘乌纱帽’!”

  他早有对策,展开“攻心”:仗在哪儿打,就必须搞清哪里的情况。如果将来打仗,需要在此泅渡而没有准备,那牺牲的人就多了……

  言之凿凿。领导采取多重安全措施,协助黎登贵在海拔5000多米的两个湖泊、两条河流中试游,记录了上百组数据,填补了多项研究空白。营部医生说:“在这么高的海拔、这么冰冷的水中坚持这么久,可能只有黎登贵才冲得出扛得住!”

  “金鹰-2013”国际特种兵比武竞赛,5公里侦察兵赛道艰难重重。4公里处,主办方又临时增设一个高难课目:潜入2.5米深的湖底,捞运30公斤重的弹药箱。

  各国参赛队员已极度疲劳,不少人望湖兴叹。几名外国队员硬拼一把,却因体力不支,被救生员救起。而有的队员干脆放弃,从岸边绕过。

  “跟我来!”黎登贵从牙缝里蹦出3个字后,背着12公斤重的武器装备扑向湖心,潜入水底。3名战友见状,跟着扑进水里。

  在水底,听着自己猛烈的心跳声,黎登贵忍受着双耳被压得发胀、血管就要爆裂的疼痛。40秒、50秒、60秒……终于,他和另一名战友同时抓到弹药箱,两人在水底奋力蹬地,迅速上浮,将沉重的箱体托出水面。

  橡皮艇上的裁判惊呼:“太不可思议了,这完全突破了极限!”

  综合射击、野战救护、远程机降、长途夜行、武装泅渡、机动伏击、警戒偷袭、通过雷场、敌后破袭……5天4夜,36岁的黎登贵带着全队战友,连续奋战,与国际特种兵中年轻的佼佼者斗智斗勇,用“谜一样的东方精神”和“豹一般的不凡身手”,征服所有对手。

  这就是一个真实的黎登贵。

1.《黎登贵 国际比武,黎登贵用“谜一样的东方精神”征服对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黎登贵 国际比武,黎登贵用“谜一样的东方精神”征服对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83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