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公园内景

桂林公园位于桂林路128号,东邻桂林路,南邻漕河泾港,北靠漕宝路,原名“黄家花园”,曾是旧上海闻人黄金荣的私家花园别墅。1931年,黄金荣耗资350万元,把原来仅2亩多地的黄家墓地扩建成为占地34亩的花园,园中仅桂花树就种植了600多棵。该园初建时呈凹状,缺口处是一户姓张人家的老坟山,黄金荣原打算将张家坟山一并囊括进来,但张家后代在民国时期仍有些势力,故最后扩张未成。1937年,上海沦陷,此园一度成为日本侵略军的兵营,日军在撤出该园时,纵火烧园,部分建筑被焚毁。解放前夕,国民党军队构筑工事,又将园内桂树砍伐殆尽。从此该园无人问津,更趋荒芜。1953年夏,黄金荣去世,黄家花园收归国有,经全面修葺后,于1958年8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因园内遍植桂花树,故定名为“桂林公园”。1980年,原张家老坟山并入桂林公园,辟为园中园,1986年又在公园东侧新辟了18亩园地,至此,桂林公园占地面积扩为52亩。

现桂林公园是中国花卉协会桂花分会的驻地,园内栽有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等20多个桂花名贵品种,约1000余株。公园举办的“唐韵中秋——上海桂花节”,成为上海市民旅游文化的赏桂佳处。每逢中秋佳节,游人纷至沓来,为这满园的醉意撩人而翘首流连。

屡毁屡建的仿古园林

1942年日军侵占上海时,园内所有的摆设都被冲进来的日军士兵洗劫一空,花园也被占为兵营,这让爱财如命的黄金荣几乎痛不欲生。当时园内损失惨重,关帝庙、静观庐、内宅等建筑均被炸毁。所有成套的红木家具亦被日军强占,用18辆卡车偷运至吴淞码头,送到日本。黄金荣平时最爱把玩的宋、明瓷器被日军毁的毁,拿的拿。至于书画更被掠去无数,近代的就有任伯年的人物挂屏,刘春霖的寿字屏条,何绍基的字屏,李鸿章、吴昌硕和蔡元培等人的对联,王一亭的黄金荣像,慈禧太后的福字,翁同的匾额等。

残暴的日本侵略军在狼狈撤离时,纵火烧园,给黄金荣留下的是一片废墟。国民政府曾对战时损失展开调查,黄金荣递交的黄家花园损失报告达47页。由于国民政府放弃了对日赔偿要求,因此,黄金荣的赔偿要求也没能实现。令黄金荣万万想不到的是,他的黄家花园第二次竟毁在国民党军队的手里。1949年,国民党军队为阻止解放军进上海,竟在花园内修筑工事,园中的桂花树被砍伐殆尽。此后,黄家花园更趋荒芜,少人问津,直至1953年夏黄金荣死去,花园收归国有。

1957年5月,根据上海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局批文,黄家花园由上海市园林管理处辟为公园,政府拨款18万元予以重建。1958年8月1日,整修一新的公园正式向上海市民开放。因园内遍植桂花树,故更名为桂林公园。

“文化大革命”期间,这里成了学习班,除了四教厅前石景平台上的一组汉白玉雕“八仙过海”像被毁外,其余建筑均未遭人为破坏。其间,园内职工还自发组织起来,把四教厅72扇折门上精雕的图纹用夹板封存,外面涂上朱漆,助其又逃过一劫,使整座建筑完好无损保存至今。

园景艺术

桂林公园的布景艺术沿用了江南古典私家园林的造景技法。刚进门来,印入眼帘的便是一条长长的龙墙通道,看似一览无余,实则深远莫测,让人联想起黄金荣深不可测的内心世界。转过二道门,侧旁的湖石假山依傍而起,连绵不绝,桂花树在秋风里招摇,远山上的哈哈亭或隐或现。蜿蜒前行,又豁然开朗,四教厅在晴空下巍然挺立,独领风骚。这样的布局彰显了桂林公园虚实对照、开阔疏朗、明净自然的庭院风格和鲜明特色。而园中分散各处的小景也紧密相连,互生情缘。围绕桂树为主题布置了坐亭赏桂、双虹卧波、荷风掠影、枕流听瀑等园林景观,在鸟语、花香、风声、雨声、花影、云影中隐无形之意,散有形之景。

另一方面,桂林公园的建筑群落在江南水乡里融入了帝王宫殿式的建筑风格,演绎了权力至上、等级森严的人文景观。整个建筑以四教厅为中心,厅南的八仙台和厅后的静观庐遥相对称,厅东的观音阁和般若舫与厅西的九曲长廊和颐亭左右呼应,在纵横交汇的轴线支点上赫然耸立的四教厅在整个建筑构架中起到了震慑和统领的作用。

在种植设计上,桂林公园以桂花为特色,以桂树为基调,现园内有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等20余个品种1000多株,合理配置,疏密相间地分布在各主要景点上。另外,园内还遍植各种名贵花木,有牡丹、含笑、白玉兰、女贞、松、柏、竹、腊梅等,花开花落,四季皆是景。

经典秀雅的江南园林

四教厅为仿帝王式大殿,宽敞高耸,面积达250平方米,四周的折门共有72扇。在大厅的门窗、梁、柱、隔扇上都刻有24孝图和隋唐、三国故事,刀法精湛,图案华美,处处融有所谓文行忠信的儒家理念。厅上悬梁横空,厅中楹柱硕壮,三盏巨大的西洋铜灯悬挂于房顶中央并一字排开,气势恢宏。在大厅四周环以两米多宽的走廊,宽阔舒畅。整个建筑的结构造型为江南所罕见。

1931年11月18日黄家花园举行盛大落成典礼时,到漕河泾祝贺观光者达5000人。此次落成大典上,张啸林担任大总管,调度一切事物,杜月笙负责总招待,招待各路嘉宾,应邀前来的有上海市市长吴铁城、北平市市长周大文、淞沪警备司令韩戟、保安处处长杨虎、市公安局局长文鸿恩等人。

蒋介石赠送一方大理石碑面,碑上镌刻着蒋介石亲题“文行忠信”四个大字,黄金荣双手扶着碑面,亲自把它迎进四教厅内,供在上方。后来这块石碑被矗立在厅右边的六角亭内。当天四教厅内岑新鲜亮,一尘不染,厅前陈列着一堂樊石八仙,厅内当中供着福禄寿三星,两旁分列着十二把红木大交椅(这些红木家具都是用黄金荣托人从北京特地运来的原根红木精制的)。这“金銮殿”是黄金荣以后用来招待社会名流并与黄门心腹聚会议事、受徒子徒孙朝拜的地方。

文行忠信取自《论语·述而》,乃温文尔雅、德行端正、忠心竭力、诚实可信之意,四教厅也因此定名。此后,四教厅内又陆续挂有行政院长汪精卫题“林泉养性”、监察院长于右任题“孝思维则”、张学良题“德美明堂”、黎元洪题“河汾教泽”、宋子文题“佳兴人同”、孔祥熙题“桃李盈门”、吴佩孚题“广厦欢颜”、曹锟题“馨香百世”、胡汉民题“尼山垂训”等匾额。至于“文行忠信”的大理石碑,在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黄金荣叫门徒把它砸毁了,以示弃暗投明、改邪归正之意。

般若舫与双石桥般若舫位于公园的东侧,舫身用花岗石砌成,长18米,中间宽2.5米,舫首舫尾皆宽2.2米,三面环水,临池而靠,舫首朝西,舫尾向东,两层重檐,歇山篷顶。整座石舫以亭、台、楼、阁组合而成,船头是台,前舱是亭,中间是阁,后舱是楼,像蓄势以待发,欲乘风而破浪。双石桥横跨荷花池的中央,桥身精雕细凿,凭栏而望,池中的倒影宛如天上彩虹飞架不去,故得美名双虹卧波。

古时江南庭院的主人多有在官场上受挫遭贬的经历,晚年辞官回乡时,总觉得官场叵测,稍不留神就要翻船,所以爱在自己隐居的林园里建造石舫,以求平稳度日,不畏风浪。黄金荣并不是什么官,连蒋介石封他的“少将”也只是个空名,无非舫里舫外摆满了红木大躺椅,预备在闲暇里喝着茶、看着风景、图个逍遥罢了。

观音阁位于公园东侧的假山之上,呈四方形,仿寺庙建筑,门扇倚重,古朴肃静。黄金荣向来具有浓重的封建迷信思想,所以在黄家花园内设有关帝庙,庙后的小山上设有观音阁,题名为紫竹林。每年农历九月十九日乃观音菩萨生日,黄金荣准许善男信女入园到观音阁礼拜,且一律以免费素餐相待。因此每年的这一天,黄家花园内香火融融,烛光闪烁,烟雾缭绕、木鱼颂经之声之不绝于耳,一直要到黄昏落日、蜡油滴尽才散去。但黄金荣终究是摆脱不了狰狞的本性,居然叫人在观音阁下挖了一个大洞,用来堆放枪支和关押被绑架的人质。

鸳鸯楼原名静观庐,是黄家花园的住宅建筑,东楼曾被日军炸毁,只剩下西楼的底层部分,1992年经修缮恢复其原貌。现分为上下两层,东西楼婀娜相守,楼顶四面展开,飞檐起翘,楼底洞门相隔,精雕细刻,楼外旋梯宽阔,露台舒展,楼内斗拱梭柱,净几明窗。整个建筑庄严雄伟气派大方。

解放前,每年立夏后,黄金荣便带上大小仆佣举家迁至花园内度夏避暑,一直到8月秋凉后才回到钧培里。静观庐内常闻女眷们围着沪上名角学唱京腔昆曲的声音。

颐亭位于公园西北部,是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主的中西结合体建筑。脊顶为古典棚式,亭底配花雕长门,而亭身墙面则系耐火砖:清水壁面,白色嵌线,红白相间,层次分明。它建在300平方米的长方形水池中,池南与池北之间以水泥平桥相连接,亦中亦西,为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之少见者。

这里过去是黄金荣接待贵宾、商榷密事的地方。

九曲长廊、甬道位于四教厅西北部,木制结构,长60米余,廊内两侧随廊身迂回而设扶王靠,可坐。廊的两端和中间分设三个小亭,两端的小亭结构相似,高约5米,六角,亭角有斗拱挑出,亭顶置以石质莲花座,座上有葫芦状承露托。廊中的腰亭为八角形,高约10米,亭顶精雕四个龙头,曰多角龙头亭。各亭四面敞开,与长廊贯通,是上海地区亭榭建筑中不可多得的珍品。甬道位于南大门的入口处,长86米,宽5米,似乎一眼望穿,却又觉宫门深似海。甬道两旁龙墙蜿蜒起伏,墙上花窗46扇,图案各不相同,使原来单调枯燥的墙面,通过精美的装饰纹理,透视出墙内外景致丰富的变化。

飞香厅、飞香水榭位于东园中央,是1986年东园扩建时新建的,为和原有的园貌相协调,仍沿用了园林建筑的构造技法。飞香厅为木制结构,采用重檐,厅南联结飞香水榭,临水平台挑出荷花池畔。

倡导桂花文化

桂花是我国传统的名贵香花,1987年5月被评为我国十大名花之一。

据历史记载,中国栽培桂花的历史达2500年以上。公元前111年,武帝破南越后,在上林苑中兴建扶荔宫,广植奇花异木,其中有桂花树100株。当时栽种的植物如甘蕉、密香、指甲花、龙眼、荔枝、橄榄、柑橘等,大多枯死,独桂花树存活了下来。到晋代,桂花的栽培得到进一步推广和发展。唐宋时期,引种桂花十分普遍,吟桂蔚然成风,譬如,柳宗元任永州司马时,自衡阳移桂花十余株于零陵住宅;白居易为苏州刺史时,特将杭州天竺寺的桂子带到苏州城中栽种;唐宰相李德裕在二十年间收集了大量桂树,先后引种到洛阳郊外他的别墅里。咏桂诗就更多了,宋之问有“桂子中秋落,天香云外飘”,杨万里有“不是人间种,疑从月里来”,李贺有“翩联桂花坠秋月,孤鸾惊啼商丝发”,白居易有“遥知天上桂花孤,试问嫦娥更要无”,李商隐有“昨夜西池凉露满,桂花吹断月中香”。唐宋以后,桂花已被广泛用于庭园栽培观赏。

桂林公园是上海地区赏桂旅游的最佳胜地,现在世界上有桂花品种32种,我国占27种,1991~1992年,公园在原有的600多棵桂花树的基础上,分别从江西、四川、湖北、广西等地大量引进新的桂花品种,使园内的桂花品种更趋丰富多样,目前园内植有1000多株,共23个品种。

自1991年9月起,每逢中秋佳节桂林公园都要隆重举行以桂花为载体、以名园为效应的大型游园活动——上海桂花节,特别是近年来以“唐韵中秋”为主题的桂花节更是成了诸多上海市民的时尚活动。

引自《上海名园志》

1.《【话说上海】桂林公园》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话说上海】桂林公园》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