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唐·王昌龄<<<
诗
闺 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4. 封侯:封拜侯爵。
3. 陌头:路上,路旁。陌:田间小路。
2. 凝妆:盛妆,严妆。翠楼:特指妇女居处。
1. 不知愁:一作“不曾愁”。
诗的题目为“闺怨”,而首句却说“闺中少妇不知愁”,这是从题旨的反面入笔,即反起。次句“春日凝妆上翠楼”紧承首句,写少妇“不知愁”的表现。春天来了,她要精心地把自己打扮一番,好出去欣赏春色,与百花争妍斗艳。“凝妆”即盛妆,妆容秾艳,服装华丽,表明她赏春兴致很高,心情很舒畅。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先看心情抑郁的女子是怎么打扮自己的吧: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温庭筠《菩萨蛮》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诗经·伯兮》
自君之出矣,懒妆眉黛浓。
——徐照《自君之出矣》
她们都无一例外地,懒于梳洗,无心打扮,更不用说“严妆上翠楼”了。
到这里,“闺怨”的主题似乎渐行渐远了,作者该怎样把它拉回呢?
“忽见陌头杨柳色”便是一个转机。我们可以感受到女主人公心中的波动,正是这个波动,推动着她的情绪向“愁”的方向发展。“忽见”二字,看似突兀,实际上很符合少妇的心理。杨柳自古是离情的象征,也是美好春光、青春年华的代名词。所以,当她看到青青的杨柳,就难免回想起与丈夫别离的情景,难免产生青春易逝、年华易老的感伤情绪,进而也生发出一个以前她没有明确意识到过,而此刻却变得非常强烈的念头——“悔教夫婿觅封侯”。一个“悔”字,正是本诗闺怨题旨之所在。
这首七绝,通篇叙别情而不着“别”字,言离愁而无“愁字”,用笔简练,生动有致,意韵深婉。
插图:来自微博@樂兮画,已获作者授权
○
○
1.《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 古诗赏析》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 古诗赏析》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9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