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封原名“嵩阳”(意嵩山之南),“登封”、“告成”则因公元696年武则天“登”嵩山,“封”中岳(登封),大功“告成”而得名。

改嵩阳县为登封县,改阳城县为告成县,后两县合并为登封县。登封拥有“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2010年列入世遗名录)。

现存国家、省地市县文物古迹1512处,享有“中华文化圣山·世界功夫之都”的美誉。

登封嵩山可以概括为古寺庙、古宫观、古书院、 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古天文、古碑刻、古塔林、古文化、古武功、古艺术、古地质、古物众多,文化底蕴深厚。

众多的寺庙、宫观、书院、遗址、碑刻、宝塔、文物、地质、天文、山峰、水景、名人、传说等等,令游人炫目。

嵩山历史文化建筑群包括太室阙、中岳庙、少室阙、启母阙、嵩岳寺塔、少林寺常住院、初祖庵、少林寺塔林、会善寺、嵩阳书院、观星台等名胜古迹,一一看下来也要三两天时间。作为普通人,看得也会晕的。简介一些寺院和嵩阳书院。

中岳庙

中岳庙,即嵩山中岳庙,原名“太室祠”,始建于秦。原为祭祀嵩山太室山神的场所,随着祭祀山岳制度的消失,中岳庙后来成为道教的活动场所,但仍保留着礼制建筑的特点。

说是庙,其实是道教全真派的圣地。现存庙制基本上保留着清代重修以后的规模,中轴线建筑共十一进。

中岳庙牌楼

中岳庙峻极殿

嵩阳书院

始建于北魏太和八年(公元484年),初名嵩阳寺,为佛教寺院。隋炀帝大业年间(公元605-617年)更名为嵩阳观,成为道教活动场所。

五代后周时改为太乙书院,成为儒学活动中心,宋初又更名为太室书院,宋仁守景佑二年(公元1035年)重修太室书院时赐名嵩阳书院,并设院长掌理院务。

北宋鼎盛时期,理学大师程颢、程颐曾在此聚众讲学,使书院名声大振,北宋与河南睢州的应天书院、湖南的岳麓书院、江西的白鹿洞书院并称为宋代四大书院。

嵩阳书院二将军柏

法王寺

寺院建于东汉永平十四年(公元71年),比被称为释源的洛阳白马寺(中国第一座佛寺)仅晚三年。

法王寺的名称,历史上曾有多次变更,但寺名的每次更换,都是经帝王御赐命名的,由此可见法王寺的历史地位是非常高的。嵩山法王寺还是地藏菩萨的第二道场(道场是安徽九华山)。

法门寺嵩门待月

法王寺有“嵩山第一胜地”之美誉。寺背是太室山,东有两座山峰,相对耸峙,形状如门,故称“嵩门”。

每逢中秋佳节夜晚,一轮银盘似的皓月从这半圆形的门洞中徐徐升起,不偏不倚,正处在这两峰当中,景色美妙,引人入胜,“嵩门待月不忍归”。

嵩岳寺塔

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砖塔,被誉为“华夏第一塔”。为单层密檐式砖塔,是此类塔的鼻祖。

塔外观为十二边形,也是全国古塔中仅有的一个孤例。

建于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公元509年),原为宣武帝离宫,孝明帝正光元年(520年)改为闲居寺,隋文帝仁寿元年改为嵩岳寺,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永泰寺

它是佛教禅宗传入中国后修建的第一座皇家尼僧佛寺。前身为转运庵,当时是北魏文成帝女儿转运公主悉心修练场所。

北魏正光二年(521年),孝明帝的妹妹永泰公主来到明练寺削发为尼,潜心修佛。由于她乐善好施,经常将朝廷供给自己的钱粮赈济给周围的苦难百姓,因此深受广大僧俗百姓的崇敬和爱戴。

唐中宗神龙二年(公元706年),为纪念永泰公主的功德,嵩岳寺僧人奏请皇帝整修明练寺,奉祀永泰公主,更名永泰寺。

汉阙(少室阙)

门之设立,最早始源于一种防卫上的需要,而阙则属于“宫门”的形制,即建在宫门或陵墓等建筑群前的左右对称的建筑物。其构造是中央无门扇,“阙”与“缺”相通,两阙之间为一通道,“阙然为道”,这也是其名称的由来。

汉代是建阙的盛期,都城、宫殿、陵墓、祠庙、衙署、贵邸以及有一定地位的官民的墓地,都可按一定等级建阙。

汉代的地面建筑,留存至今较为完整的只有阙,堪称国宝级文物。河南登封县有汉代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并称“中岳汉三阙”。

嵩山国家地质公园

嵩山地质构造独特,被地质界誉为地质“五世同堂”,为首批世界地质公园;中岳嵩山还是道教的“第六小洞天”。

收藏

市场

鉴赏

文趣

1.《【中原世遗】中国早期文化荟萃的中心——“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中原世遗】中国早期文化荟萃的中心——“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27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