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年幼之时憧憬未来,为自己刻画了一个完美的前景,怀着梦想和激情以及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是,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你会发现自己与周边的一切都显得格格不入,下面给大家分享旅行可以改变一个人。
《冈仁波齐》,一部讲西藏佛教徒朝圣的电影,整部影片没有高潮,却出人意料地火了。不仅远远超出预计的400万票房,还获得各界知名人士力挺。自然地,拍出这部好片的第六代导演张扬,进入人们视野。他在网上披露了一篇手记,讲述自己与西藏的缘分。
1991年,即将毕业的张杨,拿着父母给的三千块钱,开始了一个人的背包旅行。这是一段十分随意的旅行,常常因为跟路人的攀谈,突然决定要去某个地方。也常常在奔赴某一目的的客车上,突然跳下车。只是因为看到了牧民的帐篷,想要跟他们同吃同住。
这也是一段近乎流浪的经历,他住最便宜的旅馆,靠搭便车或徒步来省钱。足足三个月,从甘肃到青海,再到新疆,最后入西藏,花光了身上所以的钱,无法买上一张回北京的火车票,幸好遇到好心的列车长收留。
这更是一段青春里的热血冒险。鸣沙山遇到半风干女尸,伊犁街头跟醉汉打架,甚至在囊中羞涩时,破窗而入朋友的空宿舍。
张杨自述,这段旅行改变了一生。三个月的独自上路,他在足够的孤独里自省,一遍遍问自己:我的理想是什么?我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我真正想要的生活是什么?
这些问题的答案,在行走中逐渐清晰起来。也是在这段旅行中,张杨发现了自己骨子里的野性,对那些充满神奇的土地的热忱。于是,他在大学毕业后的两年里,拍了关于自然和人文的纪录片。并且非常肯定,自己终有一天会拍摄关于土地的电影。
很多人容易把这段故事理解为旅行成就人生,甚至拿它来支持呼应现下“说走就走”的热潮。但是,细细读过,我发现张杨所表达的,并不是旅行指引他拍出《冈仁波齐》。而是旅行让他发现了,心中有部电影,样子正好是《冈仁波齐》。若干年后,他如愿以偿将它呈现出来而已。
部分热爱旅行,畅想环游世界的人,会过于夸大旅行的作用。常将它与生命这个重大课题相连,企图以旅行改变人生。但是,我从不觉得关于人生中某些问题的思考,特别是哲理性的永恒问题,会是一场旅行就能够解决的。人们过于拔高它的意义,却忘了人对未来的打算,总是基于过去经验的。旅行不会凭空给你画出一幅蓝图,它只是唤醒你心中沉睡的那部分而已。
在熟悉的生活里呆久了,人的反应会变得迟钝。我们需要从惯性的轨道上跳出来,在新鲜事物的刺激中,重新审视自己。去找到那些原本被你忽视掉的细节,去坚定那些原本有所迷茫的道路。旅行只是诱因,而不是结果。答案本就在心中,旅行只是帮你拨开迷雾。正如米兰﹒昆德拉所说:“最好的旅行,是在陌生的地方,发现了一种久违的感动。”
我们是个什么样的人,想要过什么生活,这些其实早已注定。它深藏在血脉中,而旅行让我们热血沸腾。是旅行打开一个新世界,告诉我们,世界上的另一群人,他们在追求什么,过怎样的生活。而你,可能会发现自己属于这个群体,也可能不是。那么,就需要到更广阔的生活里寻找。
开始一段旅行,换一份新工作,尝试一种新的活法,都是这个道理。现实生活中,有人选择一层不变,也有人选择不断试错,给自己的灵魂,找到一个最合适的容器安置。
大学的那段时间,我也是个狂热的旅行爱好者。有一大半年里,还特意利用课余的时间兼职,赚够了钱就出发。那时,我对于人生有许多迷茫,对现状也不太满意,常常希望跳出来,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在原来的生活里找到一些能描绘出未来的蛛丝马迹。
奈何,自身经历尚浅。旅行所带给我的,除了壮美或秀丽的风景,以及对过去生活的偶有所得外,并不能指引我未来的什么。因此,我也觉得,那些因为一段旅行改变一生的人,何其幸运。他们所追求的,正好与旅行中的风物相通,因此能够得到直接的启示。
而生活中的大部分人,大约也与我一样,不会因一段旅行产生重大变化。它的作用,不过是轻拂心上的尘埃。而你要做的,是继续在人生的旅途中寻寻觅觅,通过不断试错去排除那些不想要的,然后不断接近所求的中心。
旅行不会改变你什么,除非你原本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
1.《旅行可以改变一个人 旅行可以改变一个人的认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旅行可以改变一个人 旅行可以改变一个人的认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3177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