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一种心灵的享受。一起阅读,让文学温润的光照亮心灵。

母亲的心愿

文 | 吴贱平

母亲常说,有机会一定要去云南探亲,今年7月终于成行。外婆是大理人,在解放大西南战役中,作为医护人员参与救治伤员,其中一名伤员就是外公。两个多月的相处,两颗年轻的心走到了一起。外公由于身体有伤,不想牵累部队,主动申请退役,与外婆一起回了湖南老家。生活总不尽如人意,一年冬天,外公没有抵挡住伤病折磨,扔下4个孩子走了,10天后外婆也跟着离去。当时,母亲4岁,大姨14岁,舅舅9岁,小姨才1岁。母亲虽然对外婆已没有儿时的记忆,但一直想去云南外婆生活过的地方看看,这是她一直以来的愿望。

母亲由表弟陪同从湘潭到昆明。我从广州出发,一下站,母亲远远地就迎了上来。上车后表弟问我,当时有没有看到母亲眼中含有泪水。我点了点头,母亲的心情我能理解。

母亲是孤儿,从小吃了很多苦,经常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生活。听老邻居说,不管春夏秋冬、刮风下雨,母亲经常赤着脚,即使冬天下雪,也是用稻草捆着脚跑去上学,到教室后才舍得把鞋穿上。贫苦的生活,不但磨炼了母亲坚强的意志,更让母亲知道了学习的重要,平时除了参加集体劳动,就是利用一切空闲时间读书学习。每每碰到母亲的同学,他们都竖起大拇指,说母亲不但吃苦耐劳,还会读书,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初中毕业后,由于家境的缘故,不得不缀学。母亲的班主任老师为此很是惋惜。

母亲很重感情。我参加工作后,母亲多次带我去看望她的小学和初中老师,说当时这些老师不仅在学习上给了自己很多关心。有次学校组织去韶山毛主席故居参观,班里同学都是坐车去,只有母亲报名走路去。近三十公里的路,对一个小女孩来说,距离不算近。母亲的老师不忍心,不但帮母亲出了车费,还买了饭给母亲吃。母亲经常向我们提及这些曾帮助过自己的人,教育我们不管忙是大是小,都要懂得感恩,记得人家的好。

初中毕业后,母亲就去大姨家帮带小孩,先后把三个孩子帮着拉扯大。为人母后,对我们两姐弟也照顾得无微不至。我读小学五年级时,母亲从小相依为命的哥哥触电身亡,母亲又担负起照顾两个小表弟的责任。本来以为我们相继长大后,母亲可以安享晚年,但随着孙辈的出生,母亲又主动承担起照顾下一代的重任。

母亲身体不太好,60岁生日时,帮着带大的十多个人齐聚广州,给母亲庆生。大家齐刷刷一起过来敬酒祝福,我看到母亲眼里噙满了幸福的眼泪。

母亲不但为家人、亲戚付出了很多,与邻里、朋友关系也处理得非常融洽。在我记忆里,母亲没有与任何人吵过架,邻里有什么困难,她都第一时间赶过去帮忙。母亲的热心,得到了邻里认可,有喜事好事要操持,有矛盾纠纷要化解,都会请母亲出面帮忙。

母亲从小就教育我们,吃水不忘挖井人,没有党就没有今天的生活,更不用说有我们现在这么温馨的日子。高中毕业时,母亲鼓励我报考军校,要我像外公一样,做一个对国家有贡献的人。当我拿到军校录取通知书时,母亲比我还开心。

我小孩出生后,母亲一直帮我照看家庭。看到母亲非常操劳,我几次想请保姆帮忙,母亲都坚决不同意,说自己还能动,请别人不放心。一直到女儿过完十岁生日,母亲才说,她要回去了,说父亲一个人在家,她不放心。还说这十年欠父亲太多,该回去陪陪他了。任由我们怎么劝说,母亲都坚持要回老家。我心里知道,这是母亲不想给我们添麻烦,母亲觉得小孩大了,不再需要她的照顾了。

去年底,全家回老家过年,母亲非常高兴。回家前,因拗不过小孩,专门去长沙玩了两天,不想突然接到父亲电话,说母亲在家突然不省人事了。当时我两腿直打哆嗦,连话都几乎说不出。事后,邻居帮送到医院抢救了过来。父亲说,母亲身体不太好,一直不让告诉我们,怕我们担心,得知我们过年要回家,天天搞卫生,累坏了。我赶到家时,母亲躺在床上,眼泪不听使唤地流出来,这是我对母亲深深的愧疚。母亲一辈子操劳,为儿女付出了很多,却不想为我们添一丁点麻烦。

外婆也是孤儿,在大理已没有任何亲人。这次陪母亲来,只是感受下外婆曾生活过的地方。与其说是探亲,还不如说是陪母亲寻求一种情感依恋和精神寄托。大理,是外婆与母亲的连结地!

看着母亲神色凝重地走在大理街上,眼中饱含泪水,喜悦中更多的是忧伤,欣慰中明显带有些许失落。我突然感到,母亲既是我们的母亲,也是外婆的女儿,她也在思念着自己的母亲!

1.《母亲的心愿 吴贱平|母亲的心愿》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母亲的心愿 吴贱平|母亲的心愿》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32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