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给你点儿阳光你就出汗,那这个天气出门,你就能够泛滥……”7月30日,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著名主持人朱广权的一个高温段子引起网民追捧。不少网友纷纷直呼自己所在城市的“炎值”已经爆表。
三伏天进入中期,全国各地高温不减,重庆局部地区甚至出现40摄氏度以上的极端天气。据国家气候中心评估,今年全国正处于自1961年以来高温日数第三多的历史高峰。
酷暑下,中国人如何劳动和生活?
高温下的劳动者
7月31日中午一点半,北京市室外温度高达36摄氏度。室外行人少,大树叶子卷了边儿,热气仿佛在每个毛孔扩张。外卖员丁先生刚送完餐,额头上滚下豆大的汗珠,他用手掌抹了把汗,这种天气他已经习以为常。
丁先生,安徽人,来北京18年了。每天早晨八点多出门,晚上八点多回去。丁先生一天接三十多单,以东大桥地铁站为圆心,方圆五公里都是他的派送区域。天气热,丁先生指着电动车上放的1.5升矿泉水,竖起两根手指:“每天两瓶。”
这天路过东大桥地铁站,丁先生在贴着“免费”二字的冰箱里拿一瓶冰水,拧开瓶盖,仰头咕噜咕噜灌两口,长舒口气,笑着说:“自从有了它,我方便多了,真谢谢他们。”
杭州爱心冰箱计划启动后,北京市街头也出现了爱心冰箱。北京市的爱心冰箱坐落在东大桥地铁站旁的奶茶店附近。奶茶店的工作人员表示冰箱是他们店里腾出来的。“我们老板说,天儿热,外卖员、快递员更不容易。”
大部分外卖员送完外卖,拿了水,就跟店员们说声谢谢。7月30日那天,一位四、五十岁的女士来买奶茶,看到爱心冰箱后,立即下单买了20杯奶茶,嘱咐店员:“没了就补进去。”有些人碰巧路过,几分钟后回来,抱着一摞水放进去,安静地离开。“挺暖心的。”该店员说。
7月31日这天中午,笔者看到,爱心冰箱还迎来了几位穿着橙色制服的环卫工人,他们打开爱心冰箱,拿了片西瓜。环卫工人说,他们每天上6小时班,最近单位发了高温补贴,“每个月180块钱!”
自进入三伏天以来,长沙市长期居于全国十大火炉城市之列。湖南省长沙市广铁集团株洲北站施工现场,铁路工人也在默默挥洒着汗水。单位特意为他们准备了三个物件:草帽、凉茶和藿香正气水。一桶凉茶50斤,每天上午、下午各一桶。不消一个上午,一桶凉茶见了底。在这里工作,每年都要经历60多天的暑热。“工作服汗湿不稀奇!”一位工人说道。
掀起清凉福利之风
中国各地进入“烧烤模式”后,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正努力给劳动者带来一些清凉福利。
为避高温,湖北省恩施市人民政府将市直机关高温期间下午的上班时间推迟半小时。7月31日,湖南省宁乡县县委副书记邓杰平和县总工会工作人员将一箱箱中草药和西瓜等防暑物资送给长沙大河西农产品物流中心的工人们。
安徽省马鞍山市城管环卫部门、公交集团慈湖高新区城管局分批购置了7400斤的西瓜,分发给各个路段的保洁人员,在主干道周边设立了环卫保洁人员休息室,定时提供绿豆汤、藿香正气水等防暑降温物品。
前几天,在杭州市工作的小倪得到一次“带薪高温假”:7月30日至8月3日,全体员工放5天带薪年假。他所在的公司创办已经30多年了,放带薪高温假还是第一次。
过去和现在的避暑中国
资深媒体人高严回忆起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儿时乘凉的场景:那时没有电风扇,更没有空调,一把大蒲扇,一张小板凳,傍晚在院子里一坐,老人家摇着大蒲扇,小孙儿围坐在一旁,聊以解暑。
进入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风扇、空调逐步走进中国寻常百姓家。如今人们的避暑方式除了在家里吹吹空调,越来越多地选择去森林踏青,去海湾冲浪。中国旅游研究院和携程旅行网7月25日发布报告称,中国有效避暑需求人口约为 3亿,总计花费将超过人民币3000亿元旅游。
高严喜欢游泳,以前北京游泳馆少,泳池像下饺子,现在游泳馆多了,游起来舒畅,“我每天都去。”他说。
高温“烤验”下,中国人有自己的节奏。“未来,随着科技经济的发展,避暑方式趋向多样化,‘烧烤模式’也能变成‘清凉一夏’。”北京市民黎女士说。
1.《全国烧烤模式 “烧烤模式”下中国人的劳动和生活》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全国烧烤模式 “烧烤模式”下中国人的劳动和生活》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32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