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退伍季。在这个离别的时刻,看到战友们脸上的不舍,看到他们眼含的热泪,看到他们离开时的回眸和不忍迈动的脚步,作为东部战区空军信息通信某旅话务连的一名排长,有时我会想,为什么有些人,即便将整个青春都献给了部队,也从不后悔……

在连队为老兵们准备的上,退伍老兵段舒新写下这么一段话,“我会保持退伍不褪色的精神,传承军魂的使命和担当,传承连队优良的传统,走出军营,走进社会,用同样的激情,谱写另一个壮美的人生……”到底是怎样优良的传统,值得她用这样的方式记录下来呢?

老兵段舒新写下寄语。

时间回到2017年10月12日,我收到这样一条信息:“小陈,我们有几个老战友特别想回连队看看,不知道连队是否方便,安排我们进去看看。”给我发信息的,正是1979年9月至1981年3月在我连任职的老连长——王淑华。王连长告诉我,她现在做梦都想回到老连队,她很怀念与战友并肩战斗的日子,怀念在话务连工作的点点滴滴,她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组织一场战友聚会,希望和老战友一起重新回连队看一看。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多方的共同协调努力下,那年的10月20日,话务连退伍老兵们齐聚南京,共赴这场甲子之约,一起到话务连寻根溯源。

老兵聚会合照。

几十年如过眼云烟一晃而过,当年风华正茂的少年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那一天,我看到他们又年轻了,眼神里满满都是青春的朝气,仿佛又看到了很多年前的自己,在同一方土地干着同样一件事。

当年的副指导员吴巧秀看到主干道上的梧桐树,激动地说,“丫头,看到这些梧桐了吗?当时我们种的时候才这么一点点大,现在都这么粗了,一个人都快抱不下了。”她边说边比划着,“真的,当年种下的时候就只有碗口大。”

来到多功能健身房,老兵刘绍英感慨不已,“你们现在的生活真好啊,我们那时候的业余时间,最多就是拉拉手风琴,不像你们现在生活这么丰富,有跑步机,还能跳舞、练瑜伽……”

老通信员闫树喜1968年3月入伍,在聚会中谈起给老指导员黄宝水当文书的日子,仍感慨万千。聚会结束后曾发文:“四十多年的思念,四十多年的期盼。2017年10月20日,我们这些老兵,从城市,从农村,从全国各地聚集到古都南京,再次重逢在昔日的军营。曾经历了党的九大又迎来了党的十九大,当兵时十六、十七、十八岁的年纪,而今已奔六十、七十、八十,也早已白发满头。我们虽然容颜已改,军装不再,但是兵心依旧,真情满怀。一刻凝望,一片微笑,一次握手,一个拥抱,释放出了战友的深情厚谊。这次聚会,时间虽短,却终身难忘,给大家留下一些眷恋,留下一份期待。”这些文字,让我读出了不舍,读出了无悔,读出了老通信兵的初心,也读出了他们对连队的爱。

在连队党支部会议室进行采访。

时间到了那年的12月24日,营区外的大街小巷,圣诞节的气息已越来越浓厚,这时我又收到了王淑华老连长发来的信息:

“小陈,上次在你的安排下,我们顺利参观了老连队,几个老同志都很高兴,尤其是看到荣誉室里有自己的照片,很激动,谢谢你!今天是电话连建连60周年的日子,我们每个曾经在电话连战斗过的战友都记住了这一天.我们在这个大熔炉里锻炼成长,连队也在不断发展壮大,我们不忘初心,永远热爱着我们的连队。祝愿我们的连队,发扬革命光荣传统,争取更大的光荣,完成党交给我们的各项战斗任务,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看到这里,我不禁感慨,这些已经离开连队回到地方多年的老兵,缘何对老连队如此念念不忘,缘何如此钟情于这片土地?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寻访到了连队的第一任连长——张其运。

看望张其运老连长。

随后的一个午后,我们一行人来到南京下关戴家巷,刚进小区就看到五楼阳台上站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不停地向我们招手,他就是我们的第一任连长张其运。原来,得知我们要来探访的消息,老连长特别激动,老早就站在阳台上等待着。也就是在那一天,我第一次听到了话务连的组建过程。

那是1957年的12月24日,带着上级的嘱托,张其运从上海赶到南京,也就在那一天,电话连正式成立,当时连队编制13人。如今60多年过去了,曾经帅气的小伙儿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连队编制也早已突破百人大关。老连长的腿脚早已不如从前那样利落,但是思路却很清晰,讲起连队的故事情如数家珍,滔滔不绝地跟我们聊了两个多小时仍意犹未尽。考虑到老人的身体原因,我们将采访分成了两段。

话务连老兵的工作照。

这个12岁入伍的娃娃兵,16岁入党,参加过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多场著名战役。1955年参加抗美援朝,不识字的他在战斗间隙,用树枝在地上学习写字,作为团长的通信员,在零下40摄氏度的恶劣环境中来回奔波,曾被敌人的枪炮打穿过裤管,险些伤到左腿。同村9人参军,一起奔赴战场,战争结束后,兄弟们再也没有回来,只剩下他一个人。

1957年,华东军区26军军部成立中学,他被送去学习文化知识,以全5分满分的好成绩顺利毕业。毕业后当过排长、副连长,后调至电话连任连长。与黄宝水指导员搭档期间,连队还曾到北京进行通信业务交流,作为代表为全军官兵讲解业务知识。他提出的电话连“四满意”,即“首长满意、用户满意、友邻满意、自己满意”,直到现在仍被我们的话务员奉为座右铭。

当年的小花们重新回到话务连。

每到过年,老连长都能接到从全国四面八方打来的祝福电话,一通接着一通,年年如此,从未间断。他感恩领导的栽培,感恩部队的教育,更感谢部队给了他这份至高无上的荣誉。老连长告诉我们,在他们那个年代,战友可以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为了荣誉,为了胜利,为了战友去牺牲自己,是可以以命相托,相互信赖,相互依存的人。连队的魂,战友的情,已经深深融入进了他们的血脉。我想,这也许就是老连长和他的战友们坚持的所在。

60年来,话务连在一茬茬通信人的接续建设中不断发展壮大,连续16年被上级机关评为“基层建设先进连队”,2006年被全国妇女联合会评为“巾帼文明岗”,多人获得提干、保送的机会,她们学成归来,逐步成长为连队的骨干力量,就这样一年一年,生生不息。连队总结提炼的“微笑服务,传递真情,勇于担当,不辱使命”16字连训,被一代又一代通信人践行着。

1974年,老兵们在机房合影。

直到今天,每年都有一些退伍老兵回到曾经战斗过的连队。她们在连队的走廊里走走停停,即使不说话也能看到脸上的满足;偶尔翻看她们的朋友圈,更多的也是怀念,怀念她们还是话务员的日子,怀念女兵饭堂的酸菜鱼和冬瓜炖小排……

一转眼又到了9月,今年又将有一批战友离开这个生活了两年或者五年的“小家”,奔向社会这个“大家”。在她们的脸上我也看到了不舍,看到了无悔,也感受到她们对连队的爱。同时,也希望她们带着连队优良的传统,将“红梅”精神带出部队,走向更加广阔的天空。

老兵,永远不说再见!把青春留在这里,我知道你们从不后悔。

 

2018年退伍老兵在新兵连时的合影。

中国空军网

1.《我们的连队 回到18岁:我从不后悔,把青春献给了你!》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我们的连队 回到18岁:我从不后悔,把青春献给了你!》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33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