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军工人秦俭带着同是军工人的女儿,来到天山脚下的空军某场站。他想让女儿在艰苦环境下磨练意志,感触军工人肩上的使命与责任——

天山脚下的父女军工人

临近中秋,天山脚下的昼夜温差有20多摄氏度。一大早,年近花甲的某航修厂第二军品部改装组组长秦俭裹着大衣,来到新疆某部航空旅机务大队修理间,像往常一样整理维修工具,女儿秦京津睡眼惺忪地跟在后面。老秦侧过身对女儿说:“最近任务紧,中秋节就在部队过吧。”

站在巍峨峻拔的天山脚下,一架架战机从起飞线上呼啸升空、直刺苍穹,秦俭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看着自己维修过的战机翱翔天空、安全返航,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远行,既骄傲又不舍。” 转眼间,父女俩来天山4个多月,从骄阳似火的夏忙碌到凉意渐浓的秋,父女俩黑了一圈,也瘦了一圈。

提起这对上阵的父女军工人,部队官兵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短短4个多月,他们完成了十几架飞机改装任务、排除故障10余起。秦俭第一次带着女儿来外场,有自己的考虑。女儿已经长大了,是时候让她积累一下外场经验,在艰苦环境下磨练意志。今年中秋节,一家三口分隔两地,不能团圆。秦俭心里清楚,身处改革强军的大时代,那就是一个字:干。牺牲点个人的“舒适指数”,才能换来部队建设的“发展指数”,值!

秦俭和女儿秦京津、妻子赵彦苓的全家福。

自古忠孝难两全,一家不圆万家圆。外场军工人因职业特点,总是与家人过着聚少离多的生活。没有什么岁月静好,是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中秋节即将来临之际,让我们向这些军工人致敬,道一声深深的问候。

女儿说——

有个当军工人的父亲,想你时你在远方

初到天山,高原烈日异常毒辣。厂房外停机坪上,女儿秦京津一身蓝色工装,蹲在机腹下检查改装线路,原本细腻白润的脸被烤得通红。

“戴上这顶帽子吧!”父亲秦俭递过准备好的圆形迷彩遮阳帽,女儿接过帽子开心地点了点头。“从记事起,父亲的印象就很模糊,都是从别人嘴里听到他的故事。”秦京津说,从10岁起,她就很少见到父亲,长大后,她才知道父亲的工作。听着父亲的那些故事,她渐渐对航修产生了兴趣。

有一次,工厂组织观看学习外场军工人的视频,秦京津第一次看到外场工作的父亲。视频里,父亲那双布满冻疮的手,让秦京津深受震撼。那一刻,她泪流满面。

那年寒冬,父亲奔赴齐齐哈尔,执行外场保障任务,当地气温低至-30℃。需要改装的飞机在外场等待进厂房,但厂房内几架飞机正在做定检,场地变得紧张起来。

为了不影响第二天的飞行任务,秦俭当即决定就地改装。他把工具箱往雪地上一放,便爬上飞机大干起来……3个小时过后,打下手的战士换了两三拨,老秦就是不下飞机。等改装完成时,他的手脚冻得失去知觉,硬是被官兵从飞机上抬了出来。

“为什么这么拼命?”看着老秦满是冻疮的双手,官兵既敬佩又心疼。老秦笑着说:“不改装完,我怎么放心你们驾驶飞机执行任务呢!”

秦俭和女儿秦京津在维修战机。

像秦俭这样的军工人还有很多。无论是高山海岛,还是戈壁荒漠,他们把一腔热血投入到强军事业中,像军人一样,在平凡岗位默默坚守,守护着祖国的安宁。

秦京津说,生在军工之家,长在军工大院,爷爷奶奶干了一辈子军工,爸爸妈妈也是“战鹰”守护者,但自己对军工人的理解却经历了一个过程。

选择了军工人这份职业,就意味着奉献与付出。有一年国庆节前夕,秦京津听说父亲要回家过节,想到父亲即将兑现全家出游的承诺,一连兴奋了好几天。没想到,就在秦俭返程的那一天,秦俭打电话给妻子说:“临时有紧急抢修任务,我已经把车票退了。你带孩子出去旅游吧,别让女儿失望。”

“那时候我并不理解,也埋怨过父亲,到底是什么样的任务比他唯一的宝贝女儿还重要呢?”大学毕业后,秦京津来到父亲的单位工作,才体会到军工人随时待命的状态。

手机铃响了,他们就像出膛的子弹。不管是雪域高原还是沙漠戈壁,他们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哪里有需要,就第一时间战斗在哪里。手机不响铃,他们就像闹钟一样等待唤醒,出门也不敢走远,行李放在办公室,随时出发。渐渐地,秦京津理解了父亲。

父亲说——

有个当军工人的女儿,特别自豪骄傲

“飞机减速伞舱内出现了压坑变形,立即停飞。”接到部队的求援信息,秦俭有点着急,工作任务有冲突,组员们都被抽调到其他点位,身边连个帮手都找不到。

原本轮休的秦京津说:“爸,让我帮您吧!” 父女俩来到飞机尾部,仔细检查了压坑状况后,秦俭找来一根弯曲的导管,一头包裹上砂纸后伸进压坑部位进行打磨。午后的机场,气温高达30多摄氏度。不一会,豆大的汗珠从脸上滑落,两人的衣服早已湿透。

秦俭在维修战机。

从上午一直忙到傍晚,耽误了两顿正餐,看着嘴唇发白、满脸憔悴的女儿,秦俭心有不忍,便让女儿先回去休息一下。“明天,这架飞机有飞行任务,今晩一定要干完。爸,您不用担心我,我撑得住!”正说着,秦京津转身登上了飞机,“哒哒哒”的铆枪声随即响了起来……

秦俭拿自己打趣,军工人就是要献完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自己干了半辈子的事业后继有人,老秦心里高兴;看到女儿在外场实践中不断成长,老秦骄傲。“工匠精神需要代代传承。”想到女儿可以接过自己的接力棒,老秦欣慰地笑了。

选择了外场军工人,注定了远离城市繁华,注定与苦累相伴。天山的夏天昼夜温差大,早上套着保暖内衣还有点冷;中午穿着短袖依然汗流浃背。外场的紫外线非常强烈,皮肤很容易被灼伤。

“爸,你看我脸上好多小痘痘,这可怎么办?” 秦京津感觉汗水浸过的皮肤火辣辣地疼,摸上去才发现起了包。秦俭抚摸着女儿的脸庞,既心疼又自责。然而,战机改装任务周期拖不得,老秦微微一笑,对女儿说:“没事,孩子。一会天凉了就自然下去了。”

当晚,秦俭花了2个小时来到商场,买了一条纱巾和一盒防晒护肤霜,一并交到女儿手中。

“后悔吗?”秦俭问女儿。

“来天山就是来接受锻炼、挑战自我,既然选择了外场军工人,再大的苦我也能承受。” 秦京津说。

看到女儿坚定的眼神,一向倔强的秦俭埋下头,拍拍女儿的肩膀提醒她记得擦药,便回了房间。

天山的夜空很美,站在山腰上,仿佛一伸手就能摘下月亮。这是秦俭一天最放松的时候,再过几天就是中秋节,回想起自外场工作以来,一家三口聚少离多。望着天上的明月,他想起了自己的妻子,她在干什么?是不是也像他一样思念着对方。

妻子说——

一家三代军工人,部队是咱第二个家

秦俭的爱人赵彦苓也是一名军工人,最能理解他们在外场保障的艰辛。

赵彦苓多次和老秦商量给女儿换个岗位,方便照顾。老秦却说要尊重女儿的选择,既然女儿要当外场军工人,那就让她在部队磨练一下,尽早成长起来。

其实,赵彦苓心里再明白不过,她何尝不知军工人的脚下泥土越多、手上老茧越厚、保障经验才越丰富、技术才越娴熟?每次说服不了这对父女,她只能偷偷抹眼泪,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滋味。

前不久,厂里同事打电话夸女儿秦京津能吃苦。为了不延误改装周期,秦京津和同事们一起加班加点在外场工作。到了饭点,他们来不及赶回内场,随身带点简餐,午饭晚饭就这样应付过去。那半个月,秦京津像个“野小子”,顶烈日、战风沙,头发乱了顾不得整理,脸脏了也来不及洗。

“听了他们的描述,哪个父母不心疼自己的孩子,可是除了支持她还能做什么?”说到这里,赵彦苓不禁泪湿眼眶。

秦京津在维修战机。

前几天,女儿秦京津告诉母亲,部队演训任务重,今年中秋节不回去了。“一家三口,两个在天山,我在石家庄,想团聚不容易。” 赵彦苓笑着对记者说,要说心里没有一点埋怨也不可能,但军工人不就是这样吗?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是家,部队已经是军工人第二个家。

秦俭的父母曾在保定一家老军工厂工作,从事的是最危险的工作——火雷管制造。秦俭亲眼见到母亲的同事炸伤了双眼,父亲的同事炸断了右腿……他们为军工事业奉献了青春乃至生命。这些故事深深感染着秦俭,激励他参军投身国防建设,退伍后他仍然心系部队,便走上了军工岗位,继续为部队建设作贡献。

军工人姓军为军,有着与军人同样的使命与责任。由于常年在外场奔波,家中的老父亲身体不好,全靠妻子照顾。5年前,还在部队执行保障任务的秦俭听到母亲病重的消息,连夜从部队赶到病床前,母亲握着秦俭的手,断断续续地叮嘱:“儿呀,你是军工人的后代,心里装着国家,娘高兴!” 病床前,老秦泪流满面,重重点头。

中国空军网

1.《秦俭 致敬!天山脚下的父女军工人》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秦俭 致敬!天山脚下的父女军工人》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33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