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0月3日报道 港媒称,中国正在研发一种搭载强大激光器的卫星用于反潜战,研究人员希望能够利用它来准确定位海面下500米深的目标。

香港网站10月1日报道称,这是中国不断扩大的深海监测计划最新的组成部分,除了定位潜艇外——大多数潜艇在水下不到500米的深度活动——它还可用于收集全球海洋的数据。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在其网站上称,“观澜号”海洋科学卫星项目于今年5月在该实验室正式启动,旨在加强中国的全球海洋监测活动。该实验室的科学家们正在致力于卫星的总体设计,但是其关键部件正由全国20多个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共同研发。

参与该项目的研究人员宋晓泉表示,如果成功,这一技术将使海洋的上层水体变得“近乎透明”。这名科研人员说:“几乎一切都将发生改变。”

半个多世纪以来,海军研究人员一直在尝试使用激光雷达技术来探测潜艇。从理论上讲,当激光束遇到潜艇时,一些脉冲会反弹回来。然后被传感器接收,并通过计算机分析确定目标的位置、速度和三维形状。

但在现实中,激光雷达技术会受到激光设备功率限制以及云、雾、水的浑浊度甚至是鱼和鲸鱼等海洋动物的影响。除此之外,激光束在不同水体间传播时会发生偏斜和散射,从而使得精确计算变得更具挑战性。

根据公开情报,美国和苏联进行的这类实验,最大探测深度不到100米。

近年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国防部高级研究项目局资助的研究项目加大了探测深度。DARPA研制了一种安装在侦察机上的装置,可以在200米深度左右可靠地探测到像水雷那么小的目标。

报道称,中国的新装置能够产生不同颜色或频率的高功率激光束脉冲,使敏感接收器能够获取来自不同深度水体的更多信息。这些激光束可以扫描宽达100公里的区域,或者集中在一个仅1公里宽的地方。

它将与安装在卫星上的微波雷达一起使用,以更好地识别目标。虽然雷达波不能穿透水体,但它能够以极高的精度测量水面移动——因此当移动的潜艇产生小的水面扰动时,雷达可以告知卫星应该往哪里投射激光束。

参与该项目的另一名研究人员张廷禄表示,这种卫星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对温跃层内目标的有效探测。尽管他拒绝详细说明卫星在反潜战中的作用,但温跃层对潜艇的重要性已人尽皆知。温跃层可以反射主动声呐和其他声学信号。这意味着潜艇有可能在温跃层避开水声设备的探测,但却逃不过激光束的“眼睛”。

宋晓泉说,“观澜号”团队的目标是利用所有可用的传感方法来实现尽可能深的探测深度。

根据纽约巴德学院无人机研究中心2月份发布的一份报告,美国有60多套反无人机系统或产品,它们利用雷达、无线电、声光电侦察跟踪技术来拦截敌方无人机并将其迫停、劫持其通信,或用激光或射弹将之摧毁。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网站显示,美国陆军最新采购的是高功率微波反无人机系统,这正是美国陆军本月早些时候表示计划从该公司购买的系统。该系统是一套由飞机搭载的、能够击落无人机的激光武器,攻击力强于陆基或手持武器。

与此同时,据该网站和中国内地媒体报道,中国拥有的此类系统不足20套,主要依赖雷达这类传统手段来探测无人机——而且中国没有任何可以对抗来犯无人机的欺骗或防护网技术。干扰系统似乎是中国对抗无人机最常见的方式。

但分析人士说,中国正开始奋起直追,许多公司和机构加入了研发反无人机技术的竞赛,包括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华诺星空电子技术公司和北京理工大学。

不过,英国IHS马基特公司的航空航天分析员凯尔文·翁表示,新系统可能不会公开宣布或展示。

翁说:“我相信中国有更多国营或私营企业和研究机构进入了反无人机系统市场。”

无人机研究中心的阿瑟·霍兰·米歇尔说,竞相发展的企业都有机会取得反无人机系统的下一项重大突破。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片:防务展上展出的“沉默猎人”激光炮烧穿的钢板。

他说:“鉴于我们谈论的是一项新兴科技,很有可能会有小型初创公司提出一种能够完全主导市场的绝佳解决方案。就像中国初创企业大疆公司成为消费级无人机领域的市场主导者那样。”

总部位于深圳的大疆公司生产用于航拍的商用无人机,估计占全球市场份额的70%。该公司还设计和生产飞行平台和控制系统。

美国退伍军人、无人机专家布雷特·维利科维奇说,该行业正在迅猛发展,以至于没有哪种武器能在任何情况下百分之百有效地对抗所有类型的无人机——技术就是跟不上,这是各地都要面临的一个挑战。

他说:“问题主要在于,当今无人机技术发展如此迅速,导致这些反无人机系统在测试时就几乎已经过时。”

维利科维奇还说,最好的方法是结合多种拦截技术的多管齐下战略。他说,声学探测——即通过无人机的独特噪音来识别无人机,进而触发消除威胁的系统——是需要进行更多研究的一个领域。

拦截无人机的方法:

1.干扰无线电频率

通过生成大量无线电频率输出,干扰无人机和操作者之间的无线电频率连接。一旦无线电频率连接被阻断,无人机只能降落或返航。

2.干扰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扰乱无人机的导航卫星信号,例如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或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导航卫星。一旦失去导航方向,无人机便会原地盘旋、降落或者返航。

3.电子欺骗

劫持敌军无人机的通信链路来控制无人机。

4.激光

利用激光烧毁无人机的关键零部位,导致其坠落地面。

5.防护网

缠住目标无人机及/或其螺旋桨。

6.射弹

使用常规或定制的弹药来破坏或摧毁来犯的无人机。

7.综合拦截要素

同时使用多种反无人机系统,最常见的是同步使用无线电频率干扰系统和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干扰系统。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片:美军陆战队员试用“天障”反无人机大炮。

1.《中国激光网 港媒:中国激光卫星或成潜艇“死亡之星”》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中国激光网 港媒:中国激光卫星或成潜艇“死亡之星”》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33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