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两国共同研制的首颗卫星——中法海洋卫星,10月29日8时43分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

▲高剑 摄

▲赵光轮 摄

▲赵光轮 摄

正式交付使用后,该卫星将在距地面500公里的轨道上不间断工作,对世界范围内的海洋动力环境,如风场和浪场等海洋状态进行观测,观测数据将被中法两国共享。

▲中法海洋卫星示意图

这颗历时十年研制的海洋微波遥感卫星,不仅是两国在高科技领域合作的里程碑,也成为双方在共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继续加强合作的具体体现,将推动两国海洋卫星工程发展和卫星应用服务水平的提升。

十年孕育,中法团队紧密合作

2006年10月,在中法两国领导人的见证下,双方航天局局长签署了。

作为我国首次与世界先进宇航机构在卫星系统层面的合作项目,中法海洋卫星受到了高度关注。2018年1月,法国总统马克龙在访华期间,专门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视察正在测试中的卫星,看望了卫星研制团队。

▲中法海洋全家福

▲中法双方队员共同工作

从项目论证、方案设计、单机研制、整星集成测试、发射测控各环节,五院团队始终以客户需求为牵引,与法方研制团队保持紧密合作。针对卫星研制环节多、研制方多的情况,五院团队联合法方开展了整星总装、集成、测试工作,以及阶段评审工作。双方在现场实现协同,共同保证了卫星工程圆满成功和科学目标全面实现。

在后续数据处理及应用过程中,双方还将本着平等、互惠、共享原则继续合作。

新型载荷一天可覆盖全球海域

中法海洋卫星基于我国CAST2000卫星平台,由五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抓总研制。其将用于获取海面风场、海浪波普信息等海洋动力环境参数。

据该卫星总指挥、总设计师王丽丽介绍,卫星平台上创新集成了两种新型微波遥感载荷,赋予了卫星更多“新技能”。

▲中法海洋卫星EMC试验

其中,由五院西安分院与兄弟单位联合研制的微波散射计,是目前世界上首台扇形圆锥扫描散射计。

微波散射计具有大尺度、全天时、全球观测特点,一天时间可以覆盖全球海域,这样的探测能力将使该卫星在海面台风等海洋环境监测中发挥独特作用。

▲中法海洋卫星全景

例如,当台风还是热带低压状态时,微波散射计就能捕捉到它在洋面上的形态特征,将观测数据实时地发往用户,为相关部门分析判读及预报提供决策依据。通过准确捕捉台风中心并跟踪其位置变化,可以获取台风的行进路线及移动速度,这些资料有助于直观有效地判断台风强度及破坏性。

该卫星的数传分系统由中法联合研制,负责接收遥感载荷传来的数据并进行编码,随后将数据存储或直接传回地面接收站。是存还是传,数传分系统能自主智能化选择。值得一提的是,卫星上的固态存储器采用了分区设计,中法双方可分别使用,互不干扰。

7颗小卫星搭上“顺风车”

执行此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由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抓总研制。除了将中法海洋卫星送入轨道,该火箭还利用剩余运载能力,以“顺风车”的形式搭载了7颗小卫星。这也创下了该火箭搭载小卫星数量的纪录。

▲中法海洋卫星太阳翼光照试验

据长二丙火箭副总设计师徐勤介绍,以往该火箭除了主星任务,最多只能搭载1至2颗小卫星。为适应“一箭多星”发射任务,研制团队对箭体结构进行了改造,设置了卫星搭载环形安装平台,便于小卫星的搭载安装。同时增加了搭载控制器,目的是收到主星实际分离信号后,依照时序发送给其余的“乘客”,由小卫星们自行完成分离动作。

▲中法海洋卫星质量特性测试

中法海洋卫星在发射完成后,还要进行一系列的变轨动作,再加上本次搭载的小卫星数量多,每颗小卫星的分离方向、速度以及先后顺序等,都有可能影响到任务安全性。为此研制团队开展了分离近场、分离远场、力学特性等一系列分析工作,以确保任务全程的安全可靠。

来源 | 科技日报

1.《中法海洋卫星 祝贺 | 孕育十年,首颗中法“混血”卫星升空!》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中法海洋卫星 祝贺 | 孕育十年,首颗中法“混血”卫星升空!》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33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