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电子游戏界公认的质量标杆,被打上“AAA”标签意至少意味着那款游戏值得普遍玩家花些时间体验一番。所以到底什么样的游戏才是“AAA”级游戏?这是游戏业界规范的分级标准么?

首先,“AAA”其实是一种非正式的游戏分级方式,通常用来描述高开发预算、高宣传投入、并获得专业评论一致高度评价的游戏。同时AAA这个说法,并不是游戏行业中独有的,还出现在许多领域当中。第一次出现这个词出现已经不可考,最初是由金融行业经济体系中诞生的。

在金融行业中,评级标准是由A到F来进行判定,当中F代表最低,A代表最高。而“AAA”则用来表示高度的可靠性和极低的违约率,意味着债务人履行债务的信用意愿和信用能力具有最高水平。但为什么一个金融行业的评分规则会放到游戏当中呢?这就要从上世纪80年代的雅达利大崩溃开始说起了。

1983年圣诞雅达利公司收购经典电影《E.T》版权开发同名电子游戏,并倾全公司之力扑向该项目。但最终因游戏质量过差加之错误估计市场需求造成了难以估量的仓储压力。最终雅达利公司因此陷入资金断裂和信誉破产的双重困境。“雅达利冲击”事件造成了上世纪电子游戏界上的最黑暗的时刻,北美游戏界濒临崩溃,进入了大萧条时代。游戏公司急需一个崭新而准确的标准术语来区分优质和劣质游戏,玩家也需要一个标准来判断一款游戏是否值得购买。

当然游戏审查系统也并不是全然真空,任天堂公司是第一批创建质量审核机制的公司,但是这只限定在日本的厂商,北美电子游戏市场却无法执行。所以当时任职在Beam Software的员工Alfred Milgrom重新诠释了高品质的定义——零缺陷。顾名思义,零缺陷是指游戏在发售之前需要进行测试,如果在测试当中遇到一些严重BUG,那将不被认可也不能在市场之上进行发售。这在当时的游戏或其他软件平台,都是不敢想象的。而此时行业内大部分的游戏质量只能通过杂志的专门评论文章或者其他一些评论方式,缺乏一个专门的词汇来描述零缺陷。

所以在20世纪90年代,一些游戏开发商开始在美国的游戏行业会议中援引这种标准表达。AAA游戏开发与高风险相关联,需要高水平的销售才能获得盈利。众所周知,美国的。在主流的视频游戏中,3A是一个用于开发预算和最高水平的推广游戏的分类术语,大凡被打上了3A标志的游戏,一般都会占用到庞大的社会资源,有的甚至比拍摄电影还要高

AAA游戏开发通常需要数千万美元的预算。例如《光晕3》的开发成本估计约为3000万美元,营销预算定在了4000万美元。但这样的体量所制作出的游戏,才值得玩家贡献出自己的钱包不是么?

1.《你知道什么才是“AAA”级大作么?》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你知道什么才是“AAA”级大作么?》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4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