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宣布筹划校属企业体制改革仅仅5天后,“山大系”47家企业即宣布将“打包”转让给山东省国有资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国投”)。从去年“紫光系”打响第一枪后,一场高校企业改革浪潮正不可避免地席卷全国。“高校概念股”接二连三易主的背后,是怎样的改革背景?而这些已经创立了二三十年的高校企业,又将何去何从?
山大华特或易主山东国投一起“打包”的有47家企业
“目前,我们正在谋划打造全面服务山东的‘山大系’,山大地纬公司就是其中‘山大校企系’的重要力量。”就在十几天前的一个签约现场,说起山大地纬,山东大学校长樊丽明俨然透着几分骄傲的“家长”口气。
短短一周后,与山大地纬“同门”的山大华特透露,12日,公司收到山大产业集团“关于山东大学筹划校属企业体制改革的告知函”,函件内容如下:“依据国家关于高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政策要求,山东大学正在筹划校属企业体制改革事宜,该事项可能导致你公司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动。目前该事项尚处于筹划阶段,存在不确定性。”
“筹划”仅仅5天后,17日晚,山大华特的一纸公告即宣告了重大进展:山大华特的实际控制人山东大学与山东国投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山东大学拟将其全资公司山东山大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及所属企业的股权转让给山东国投。
此次转让标的包括山大产业集团及所属企业共47家。此次股权采取协议转让方式,转让价格以经教育部核准备案的资产评估结果为基础,遵循市场规律,按照国有产权转让有关规定及双方认可的定价方法协商确定并签订正式股权转让协议,待监管机构批复同意后正式实施。
这意味着,一旦转让完成,“山大系”47家企业或将集体易主山东国投。
一周俩企业冲刺IPO“山大系”企业渐成气候
公开信息显示,山大产业集团是山东大学出资成立的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成立于2001年7月,注册资金3亿元。
除了山大华特、山大地纬,其旗下已经发展起包括山大鲁能、鸥玛软件、山大电力、山大生殖、山东奥太、山大华天和学府酒店等一批骨干企业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集群,业务版块范围覆盖信息、软件、医药、材料、制造、环保、酒店服务等领域。
作为接手方的山东国投,成立于1994年3月,是山东省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注册资本45亿元。身为山东省唯一一家省级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承担着贯彻实施山东省委、省政府战略意图、引导带动全省经济创新发展的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的“山大系”企业在资本市场可谓动作频繁。
就在7月3日,山大鸥玛发布公告称,公司已向山东证监局报送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备案材料,正式开启IPO之旅。而在此前一周,山大地纬科创板上市申请刚刚获得获上交所受理。如果上市之路顺畅,加上已经登陆A股的山大华特,“山大系”上市公司极有可能扩容到3家。除此之外,去年8月在新三板挂牌的山大实际控制企业——山大电力,目前也正积极筹划上市准备工作。
但“山大系”企业的快步疾行,依然难以阻挡这一场改革的步伐。
校企改革大潮来袭高校概念股频繁“易主”
去年5月,《高等学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审议通过。意见要求,坚持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方向,对高校所属企业进行全面清理和规范,理清产权和责任关系,分类实施改革工作,促进高校集中精力办学、实现内涵式发展,并明确了“清理关闭、脱钩剥离、保留管理和集中监管”4种改革方式。
《意见》发布后,清华大学下属的“紫光系”随即打响了改革“头炮”。2018年10月起,清华大学旗下三大资本平台纷纷启动改革,先于2018年10月将紫光国微、紫光股份和紫光学大3家上市公司控制权转让给深圳国资旗下的深投控;再于2019年3月与雄安新区合作,使清华控股和雄安集团和/或雄安新区管委会控股的基金并列成为启迪桑德和启迪古汉大股东;最后于2019年4月将同方股份控制权转让给中核资本。
而进入2019年,不少高校也紧随清华步伐。今年4月,石大胜华公告称,控股股东青岛中石大控股有限公司拟减持石大胜华不超过4033.13万股,占总股本的19.9%,而后者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全资控股企业。石大胜华在公告中也表示,上述减持实施可能导致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及实控人变更。
根据报道,自2018年至今,多场武汉高校校办产业协会年会或理事会上,校企改革成为焦点议题。高校孵化出来的上市公司,即将与创办高校剥离,将企业交给社会,让高校回归教育。
一场席卷全国的高校企业改革浪潮已经袭来。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7月17日,共有12家A股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为高等院校。
历经30余年发展高校企业改革何去何从
说起高校办企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
彼时,国内兴起一波高校兴办企业的潮流,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弥补教学经费不足,二是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一些教育管理部门甚至将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列为大学办学的重要评估指标。
经过30余年的发展,高校校办企业已经成为了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中经常可见多头管理以及监督力度缺失的问题,最终导致高校出现“管资不管人,管人不管事,管事没有权”的局面。
“高校不应该花过多精力去办企业,现在很多高校企业主营业务跟高校开展教学科研关联小,高校企业并不能有效支撑高校的发展,甚至产生出很多权力寻租、贪污腐败等现象。”此前,中国科技管理研究院邵鲁宁曾表示。
一个可以佐证的案例是,作为山大地纬的前董事长,王海洋对自己的教授、高管等多重角色身份曾感到“非常矛盾”。他甚至表示“自己已经很不专心了”,一直想辞掉这个董事长。但在2008年的审计中,他被发现挪用公款650万元帮助他人注册公司,最终被认定贪污罪和挪用公款罪,等待他的是6年刑期。
邵鲁宁认为,高校企业改革的核心是建立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而高校企业转移给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是未来相对明确的方向。高校就应该集中精力做好教学科研,而企业则应该由社会相关专业人士去经营管理。(新时报记者董莉)
1.《山大学府 一场声势浩大的校企改革来了 “山大系”47家企业或将易主山东国投》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山大学府 一场声势浩大的校企改革来了 “山大系”47家企业或将易主山东国投》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441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