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运行速度接近音速时,会有一股强大的阻力,使物体产生强烈的振荡,速度衰减。这一现象被俗称为音障。突破音障时,由于物体本身对空气的压缩无法迅速传播,逐渐在物体的迎风面积累而终形成激波面,在激波面上声学能量高度集中。这些能量传到人们耳朵里时,会让人感受到短暂而极其强烈的爆炸声,称为音爆。

只要物体在空气中的相对运动速度向上突破达到1马赫临界点时,音爆就会出现。所以以前的飞机只要作超音速飞行就会出现音爆,歼七的最大速递能超过2倍音速,自然也不例外。但音爆的影响却和飞机的高度、飞行速度和大气状况直接相关。激波和水波一样,距离越远,波的强度也越弱。当飞机作低空超音速飞行时,不但地面的人畜能听到震耳欲聋的巨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严重的还可以震碎玻璃,甚至损坏不坚固的建筑物,造成直接的损失。随着飞行高度的增加,这种影响越来越弱,当超过一定的高度后,地面基本不会受到影响。

当然,如果飞行速度更快,那么能对地面造成影响的高度也就越高。有人测量过,一架在 16000米高空以2倍音速飞行的协和客机产生的音爆对地面产生的压强高达100帕,相当于给一块一平米左右的窗玻璃上施加10公斤的力,玻璃哗哗直响就不难解释了。我们把压强换算成更直观的声强,100帕大约相当于133分贝,如果你恰好身处某重金属摇滚音乐会的大音箱旁边,就知道133分贝的声音会对你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了。因此协和被禁止在陆地上进行超音速飞行。

所以,此前你没听到过音爆可能只是因为我军的战斗机训练时都只在人口密度比较低的地方、而且飞到高空才进行超音速飞行吧。

1.《歼七 原来飞机没有音爆,歼七也是超音速飞机,却没有音爆发生呢?》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歼七 原来飞机没有音爆,歼七也是超音速飞机,却没有音爆发生呢?》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48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