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火器的不断改进,枪械最终取代了冷兵器成为了历史的主流。但是我们在看外国的历史剧的时候会发现,那时的士兵全都端着枪排成排互相对射,这种看似傻缺的战术也被戏称为“排队枪毙”。但是在我们现代人眼里,线列步兵这种“排队枪毙”的战术简直就是送死战术,但实际上,这却是当时最先进、最实际的战术,没有任何其它战术能比它更加有操作性。

我们担心的无非是排成排之后不是给对面当靶子吗,一轮射击之后估计都没活人了。但是我们还要结合当时的武器水平来谈战术,在当时火枪的命中力十分感人。首先我们要明白那时的枪械还都是火绳枪,再先进点也不过是燧发枪。那时的火枪制作工艺水平差,零件公差大,火药残留严重,致使弹丸与枪膛咬合不能太紧密。一般来说,欧洲18世纪的火枪,弹丸与枪膛游隙一般在1.5至2.5mm之间。再加上当时的枪还都是滑膛枪,所以子弹蹦蹦跳跳出膛之后往哪儿飞,只有上帝才知道。

而且当时的火枪填装十分麻烦,在战况激烈的战场上即使是熟练的老兵也只能做到一分钟3、4发的射速。低得令人发指的击发率和感人的命中率使得单独一支滑膛枪的火力可以忽略不计,只有排列成密集横队,才能取得较好的杀伤效果,而且良好紧凑的队形可以应付骑兵的冲击。有鉴于此,欧洲列强立刻达成了共识:大家站好几排,把枪端平对射,反正战线那么长总能打中人。线式战术主导了欧洲战场,排队枪毙开始流行。

线式战术看起来简单,实践上是很难的。最重要的就是保持队形,长达数公里的几列横队,不能走得太快,也不能走得太慢,得听着鼓点,按照固定步幅齐步走,这需要长时间反复的训练才能做到。一旦放羊就只有被屠杀的命运了,所以说:队形就是战斗力。

英国陆军很注重队形训练,在进行长时间机械般的训练的基础上,除了赏金鼓励,还有军士的打骂、军棍和皮鞭,直到士兵变成一个面对枪林弹雨淡定如常、听口令前进装弹射击的机器人。枪一响不但不会转身跑路或装死,还得在前排士兵倒下后,主动填空,保证火力密度。而且在列队前进时,军官一般是走在队伍的最前排的。

1.《排队枪毙 燧发枪时代欧洲为何流行排队枪毙,最前排的岂不是死定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排队枪毙 燧发枪时代欧洲为何流行排队枪毙,最前排的岂不是死定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49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