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曾经相中欧洲的狂风式战机,一度派代表团前往参观,进行引进谈判工作。这款战机为双座双发可变后掠翼战机,上世纪70年代,由英国、西德、意大利三国联合研制,1980年才正式服役,为当时最先进的机型,如果对比的话,它比我军当时的主力攻击机强5要先进十倍。自然吸引中国的目光,尤其是它的多用途,可以执行多种任务。无论是防空型,还是对地攻击型,中国都有相当的兴趣!

该机不同型号之间,只是设备有所不同,主要性能参数相同,机长16.72米,翼展在全展开时为13.91米,全后掠时为8.60米,空重约14吨,最大起飞重量28吨。采用2台RB199发动机,最高时速达2.2马赫,由于采用可变后掠翼技术,即有良好高空性能,也有不错的低空性能,最大航程3800公里。对地攻击型拥有2门27毫米航炮加7个外挂点,最大载弹量9吨。防空型则只有1门机炮加8个外挂点,最大载弹量8500公斤,可以加挂所有北约制式机载武器。

狂风的设计与同时期有美制F111,俄制苏24类似,性能更理想,中国自然想引进该机,为此差一点让歼轰7项目下马,即不可能,也不需要同时列装两款攻击机,幸好歼轰7项目已进入后期攻关阶段,在科研人员坚持下来项目保住了。

该机差点落户中国,却因多种原因,我们没能引进这款战机,至于为啥?或者说,解放军到底如何考虑?其实原因只有二个,是价格昂贵,1980年时,出厂单价为2800万马克,出口价格更贵,中国当时无法承受;二是,技术转让问题,我方要引进全部技术,以便在国内进行大量生产,这是西方无法接受。所以有关引进狂风的谈判不顺利,双方的分歧越来越大,一经过权衡之后,中国放弃狂风,继续搞歼轰7,随后于1988年,实现了首飞,自然不再有引进之动意。

中国没能引进,其它国家却为其性能吸引,纷纷采购,到1992年停产时,总计生产了982架。目前在许多国家依然处于现役状态,平均机龄已达30年,但是改进工作依然没停,显然大家都打算用下去!

1.《强5攻击机 中国为啥没引进这款比强5先进十倍的攻击机:解放军到底如何考虑》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强5攻击机 中国为啥没引进这款比强5先进十倍的攻击机:解放军到底如何考虑》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50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