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指南

国是千万家 家是最小国 国是千万家——记者聆听小家庭的“家国情怀”

  不忘家训 做对人民有用的人

  “父亲一辈子是军人,在家不苟言笑,却将爱党爱国的家训传承了下来,到我这一辈,虽不从军,却也想尽自己所能做点有益于人民的事。”近日,在济南城东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园区内,记者见到了农业专家张延军。

张延军在研究种植技术。(张敏 摄)

  张延军从事农业生物科技研究和推广,志愿让更多农民受益,这种情怀,离不开家风的影响。

  张延军的父亲张敬民,14岁从老家河北邯郸报名参军,经历过百团大战、邯郸战役、鲁西战役、淮海战役,新中国成立后,还作为志愿军参加过朝鲜上甘岭战役,战功赫赫。“打仗时的事儿父亲讲得不多,平时在家,他最常说的就是让我们做个对人民有用的人。”张延军说。

  1991年,机缘巧合,张延军开始涉足农业科技,为农民和技术员讲课时,他们对农业知识渴求的目光让张延军印象深刻。“农民掌握的农业知识太少了,和我国农业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于是他决心投身农业科技,为更多农民服务。

  针对当前农业现状,张延军专门在各地推广生物技术,利用微生物菌剂改善土壤菌群,从根本上解决作物与土壤良性循环问题,实现现代农业绿色、环保、高效发展。2018年9月,张延军作为农业技术专家奔赴湘西,加入到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大军中。近一年时间里,他把新型农业理念和农业科技产品带到湘西贫困地区,为当地农民带去脱贫致富的希望。

  张延军常说,攻克技术不难,难的是改变农民理念。湘西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农户文化水平偏低,缺乏种植技术,更难接受新技术。“推广新理念没有捷径,只能增加试点,让农民切切实实看到新技术带来的效益。”张延军说,他计划下一步在湘西尽可能多地增加生物技术试点,同时利用冬闲时间,下乡进村给更多农户传授新技术,灌输先进、科学的管理理念。

  勤俭持家 忆苦思甜 奔向美好生活

  9月17日,记者来到章丘区双山街道三涧溪村,走进村民赵顺利家的“特色小吃店”,炉子上烙着油酥火烧,锅里炖着牛肉汤,香味扑鼻。只见这店不大,装修简约,但有一样物品与周边的家具看起来“格格不入”,显得“土里土气”。

赵顺利在自己的火烧店忙碌着。(本报记者 崔健 摄)

  “这叫‘三股叉’,当年收麦子时,我们用来挑麦秸,现在没人用了。”摸着光溜溜、已开裂的三股叉,赵顺利打开了话匣子,“别看这东西土气,可它就像俺们这一辈,从苦日子里摸爬滚打出来。”

  今年58岁的赵顺利,兄弟姊妹五个,靠着“一亩三分地”,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

  收麦子的时候,三股叉是少不了的,层层的麦草秸秆,在晾晒过程中用叉子挑翻,用叉垒成麦堆,以后可以当柴火烧。赵顺利是家里的老大,重体力活自然是干在前头。

  1979年,17岁的赵顺利到章丘县公路站打工,一个月工资只有33元。21岁那年,家里人东拼西凑,花了5900多元,买了一辆拖拉机,开启了赵顺利30多年的运输生涯。“早上四五点钟起床,经常跑山路,神经整天绷得紧紧的,晚上回来,还得帮家里干农活、收麦子。那时候年轻,也不觉得累,就感觉自己当大哥的,必须干出样子来。”赵顺利说。

  2011年,村里实行旧村改造,赵顺利一家用自己的大院子,换了3套100多平方米的公寓;2014年,一家八口都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小高层。虽然日子好了,但赵顺利却还常讲起过去的苦日子,嘱咐孩子要勤俭持家。

  这两年,来三涧溪村游玩的人越来越多,赵顺利也觉得不能总在家闲着,于是,他又跟着老伴到泰安学习“打火烧”,6月10日,“赵顺利特色小吃店”正式开业。“店里搞装修,不少人劝我摆一些时尚高档的东西,可我啥也不要,就摆上这‘三股叉’,这样才接地气,才是俺们老农民的‘风格’。过上好日子,咱不能忘了过去的苦日子。”

  孝老爱亲 肩扛责任 一个人撑起多个家

  2002年,济阳区济阳街道居民马居英丈夫因意外离世,悲恸欲绝的她硬是咬牙撑起了自己和公婆的家。十几年来,她悉心照顾已故前夫的父母、现在的公婆和自己的父母,用孝心和大爱诠释了孝老爱亲的真谛,用点滴付出书写了一曲孝的赞歌。

马居英照顾不能自理的丈夫。(王宝静 摄)

  2002年马居英只有31岁,丈夫遭遇车祸不幸去世。后来,在公婆的劝说下,她改嫁到十里外的郑家村。第二年又添一子的她,一直惦记着前公婆的那个“家”。每逢插稻子、种麦子时,便想起一对老人膝下无子的艰难。于是,她起早贪黑奔忙于两个家庭,在地里忙碌的同时还照看老小。渐渐地,她的孝心感动了现在的丈夫郑庆涛和公婆。一到农忙的时候,丈夫便亲自开车陪她一起去前公婆所在的葛店村干活,这种义举在当地传为美谈。

  2006年,马居英前公公因小脑出血住进医院,那时她小儿子才一周岁。她顾不上看孩子,日夜守在病床前,精心看护,直至老人康复出院。对于马居英,前婆婆逢人就夸:“多亏了这个‘亲闺女’,儿子虽然走了,但老天眷顾我们,送来这么好的闺女,不管啥时候都想着我们。”

  马居英家庭生活并不宽裕,公公婆婆年老体弱,没有其他经济收入;前婆婆家只剩下了老两口,靠着地里的微薄收入生活。丈夫郑庆涛之前一直在外打工,她自己以摆摊卖水果为生,每天凌晨三四点钟就起床去批发水果,同时还挂念着打工的大儿子和照顾上小学的小儿子,每天都很疲惫。但是只要有时间,她都会带着孩子去这几个家里,帮着干农活、家务活,陪老人说话聊天。哪位老人不

  舒服了或者住院了,她都要买上水果和营养品去看望。这几个家庭,因为她的维系,变得越来越温暖和谐。2016年10月,不幸再次降临到她身上。丈夫在施工中从高空坠落伤及颈椎,当即被送到医院重症监护室。虽经多方努力保住了性命,但生活不能自理,需要长期卧床。马居英有空就给丈夫擦洗、按摩身体,防止肌肉萎缩和生褥疮。

  马居英用瘦弱的身躯支撑着这几个有些残缺的家庭;用拳拳寸草之心,践行着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书写着孝行天下、大爱无言的美丽篇章。

  勤劳向上 让不幸家庭过上好日子

  1999年,在平阴县孝直镇的农村大集上,一个骑着嘉陵牌二轮摩托车、后面拖着一辆满载蔬菜地排车的农妇很“扎眼”,赶集的人碰到她都得多看上两眼。“这个妇女不简单!”是很多人当时的第一印象,在那个年代,农村妇女会骑摩托车的还是少数,何况后面还拖着一辆地排车。

苏丙莲精心照顾瘫痪在床的丈夫,并扛起家庭重担。 (冯经伟 摄)

  农妇叫苏丙莲,是平阴县孝直镇泊头村一名普通农村妇女。1987年,她的丈夫李长洪因腰椎疾病瘫痪在床,丧失了劳动能力,那一刻,照顾丈夫和两个孩子的重担就全部落在了苏丙莲柔弱的肩上。她没有时间悲伤,也不能逃避现实,只能擦干眼泪,扛起家里的重担。

  丈夫看病需要花钱,大儿子上学需要花钱,苏丙莲一边带着丈夫四处求医,一边在地里种上了辣椒、茄子、大葱等蔬菜,安顿好丈夫后,拉上地排车就去周围几个集上卖菜,来填补家里巨大的支出窟窿。

  在苏丙莲精心照顾下,丈夫的病情渐渐好转,就在2010年初,已经被宣告站立无望的丈夫竟然奇迹般地站了起来,虽然腿部依然不能打弯,但起码已经能在屋内慢慢活动,也能站立在饭桌前吃饭了。

  李长洪病情的缓解让苏丙莲松了一口气。安顿好家里,苏丙莲就一心扑到了地里。白天去赶集卖菜,晚上一桶桶提水浇菜,就这样,却还是凑不够孩子上学的学费。为了不难为孩子,每到过年前,苏丙莲都会早早地找亲戚把孩子开学后的学费借到手,再用卖菜赚的钱去一点点还清。靠着家里的4亩土豆,每年能给这个家庭带来两万多元的收入,生活这才能够勉强维持。

  苏丙莲说,丈夫刚瘫痪的那几年,各级政府和村里没少给家里资助,还给办了低保。但生活稍微好了一点,他们一家就从低保里退了出来,到现在已经退了十几年,她要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撑着这个不幸的家庭。

  她说到做到了。2009年,苏丙莲一家盖起了二层楼,债也已经基本还清。今年,她已经年满60岁,按说两个儿子都有出息了,自己可以歇歇了,但常年勤劳的她总是闲不住,家里的几亩土豆忙不过来了才找村民帮忙。苏丙莲说,看看今天的好日子,当年那些苦没白吃。

  传承家风 孝心真心搭建和美大家庭

  在商河县韩庙镇店子张村,提起薛大华,人人都竖起大拇指为他的孝顺点赞。村里人说他人好、家风好,他却说“千好万好,都是因为俺找了一个好媳妇”。

王克慧侍弄家中的花草。 (李冬阳 摄)

  王克慧是薛大华的第二任妻子,2013年两人重组家庭,新媳妇进门第一件事就是照顾老公公。薛大华父亲年事已高,患有哮喘、肺气肿,瘫痪在床,王克慧每天早起蒸鸡蛋,煮牛奶,变着花样给老人做饭。做好饭后,再将饭一口口喂给父亲。

  虽是重组家庭,但两人对待对方的孩子一点不比亲生的差。

  薛大华的儿子当兵退伍后在天津工作,每次回家之前,王克慧总是提前准备孩子们爱吃的饭菜,把新的床单被罩换好。薛大华的两个女儿离家近,不管是包水饺还是炖排骨,王克慧总是给女儿们打电话让她们回家吃饭。

  “你不也一样,对我的孩子,比对自己的孩子都好。”看着老伴夸自己,王克慧也夸起了薛大华。在家中小院里,薛大华特意为孩子们种了白菜、葱、大蒜、香菜等蔬菜,每当孩子回家时,大包小包地拎着。小院里的石榴、柿子,也早早地被薛大华送去了济南市区王克慧的孩子们家。村里刚收了玉米,他就张罗着磨玉米面,给他们送去。这一家人普普通通又十分幸福,用孝心、真心传播淳朴家风。

  两人的孝行也深深影响着自己的孩子们。10岁的孙女小美(化名)给老两口特意写了《孝经》:“爷爷奶奶孝老爱亲,我以后也要孝顺他们。”

  (本报记者 李小梦 张敏 时晔然 李冬阳 王宝静 冯经伟)

1.《国是千万家 家是最小国 国是千万家——记者聆听小家庭的“家国情怀”》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国是千万家 家是最小国 国是千万家——记者聆听小家庭的“家国情怀”》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511253.html

上一篇

从零到一 从零元到千亿元,水发集团破浪前行

下一篇

剧本杀 【“夜经济”推进发展融媒体报道】“剧本杀”的火与惑

王惊梦怎么变成丁宁 剑王朝番外结局是什么 剑王朝丁宁长孙浅雪第一次有孩子了吗

王惊梦怎么变成丁宁 剑王朝番外结局是什么 剑王朝丁宁长孙浅雪第一次有孩子了吗

日前,热播电视剧剑王朝开播之后,不少现女友又可以看到李现了,而剑王朝是根据小说改编的,那么,剑王朝有番外吗?剑王朝番外结局是什么备受关注,剑王朝丁宁长孙浅雪第一次有孩子了吗?跟小编来一起看看剑王朝...

小栗旬老婆 小栗旬结婚没有?    小栗旬老婆是谁有孩子没?

小栗旬老婆 小栗旬结婚没有? 小栗旬老婆是谁有孩子没?

小栗旬是日本知的演员、导演和声优,1998年就凭借校园剧《麻辣老师GTO》而进入演艺圈,开始了演艺生涯,至今积累的人气不小。那小栗旬结婚了没有呢?2007年,小栗旬与演员山田优通过配音美国电影《冲...

殷秀梅的老公 殷秀梅有没有孩子?   殷秀梅丈夫资料介绍

殷秀梅的老公 殷秀梅有没有孩子? 殷秀梅丈夫资料介绍

殷秀梅是国内非常知名的女高音歌唱家,代表作有《我爱你,塞北的雪》《长江之歌》《妈妈教我一支歌》《中国大舞台》等。那殷秀梅有没有孩子呢?著名歌唱家殷秀梅和法国丈夫的异国情缘,殷秀梅用“缘分”二字诠释...

长江代孕网 41岁滨崎步未婚生子 不愿透露孩子爸爸 网友怀疑代孕

  • 长江代孕网 41岁滨崎步未婚生子 不愿透露孩子爸爸 网友怀疑代孕
  • 长江代孕网 41岁滨崎步未婚生子 不愿透露孩子爸爸 网友怀疑代孕
  • 长江代孕网 41岁滨崎步未婚生子 不愿透露孩子爸爸 网友怀疑代孕
王铮亮 王铮亮有孩子了吗?    王铮亮女儿照片

王铮亮 王铮亮有孩子了吗? 王铮亮女儿照片

凭借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而走红的王铮亮,与其妻子文薇受到各方的关注。据悉,文薇是知名的小提琴家,那王铮亮有孩子了吗?2016年6月23日,王铮亮晒出老婆文薇的孕肚,配文称:“说好今天到货的,咋个...

天愿结婚庆 真爱!张晋蔡少芬庆结婚十二周年 撇下孩子两人单独约会

  • 天愿结婚庆 真爱!张晋蔡少芬庆结婚十二周年 撇下孩子两人单独约会
  • 天愿结婚庆 真爱!张晋蔡少芬庆结婚十二周年 撇下孩子两人单独约会
  • 天愿结婚庆 真爱!张晋蔡少芬庆结婚十二周年 撇下孩子两人单独约会

知识体系 企业培训技巧:如何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学习是一个从零散到系统的过程,如果一直处于散状学习状态的弊端可能就是形不成系统,难以达到知识间的链接和整合,无法构建起知识点的合力。而如果开始就构建一个牢不可破的僵化系统又会出现不易吸收新的知识的...

聪明女生正确的恋爱观 女孩子正确的择偶标准 这两种标准比帅和有钱更好

聪明女生正确的恋爱观 女孩子正确的择偶标准 这两种标准比帅和有钱更好

现在的女孩子找男朋友都很随便,帅气有钱够酷就可以了。完全不考虑男生的性格,男生的好坏。女孩子这样找男朋友迟早会出事,以后被吃干抹净被玩弄的一无所有。千万不要找父母哭泣,这一切都是自找的。女孩子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