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追猎者",它是德国的“最后的坦克歼击车",同时还由于它的特殊经历,因而在欧洲的许多著名的军事博物馆中,至今还都可以见到它的踪影。而且不能不提到它的前身“黄鼠狼"3型自行火炮。

值得一提的是,研制轻型坦克歼击车的建议,是由古德里安于1943年3月提出来的,其出发点是弥补反坦克作战能力的不足。德国陆军兵器局采纳了古德里安的建议,于1943年12月下令研制“战斗全重为13t的38轻型突击炮",并且明确规定,这种轻型突击炮和38坦克零部件的通用性要达到80%,由捷克的 BMM公司负责研制。

BMM公司仅用1个月便生产出第一辆样车。随着车体加长、战斗全重的增加以及悬挂装置的强化等一系列车体改装工作的进行,“80%的通用性"这一指标便无法实现了。 “追猎者"的外部特征很明显,不难识别。它的一直到顶的车体首上甲板及两侧的斜甲板、突出的火炮防盾和火炮轴线明显偏右,使人们一眼就认出来。

1944年4月20日,在希特勒生日举行的兵器展览会上,有20辆新型轻型坦克歼击车参加了表演,希特勒大喜过望。同年6月19日,这种轻型坦克歼击车便被命名为“追猎者"坦克歼击车。关于“追猎者"的总生产量,外文资料上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生产了1577辆;另一种说法是生产了2584辆,其中,BMM公司生产了1834辆,斯可达公司生产了750辆看来后一种说法似乎更可信些。

1.《追猎者坦克歼击车 德国黑科技,最后的“追猎者”,坦克歼击车》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追猎者坦克歼击车 德国黑科技,最后的“追猎者”,坦克歼击车》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55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