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大观公园始建于明朝洪武元年,清康熙三十五年建大观楼,公园也因此得名,公园占地面约占700多亩,是市区最大公园。
昆明大观楼濒临滇池,同治二年(1864)重建。
木结构三重檐,四攒尖顶式楼阁,造型古朴典雅,具有鲜明的地方风格。楼临滇池可揽湖光山色,被称为“ 省城第一名胜” 。
清乾隆名士孙髯翁(1685一1774),字髯翁,祖籍陕西,因其父在云南任武官,随父寓居昆明。他性格耿直,因鄙视清朝廷腐朽而拒绝科考;他博学多识,却一生穷困潦倒,后来以卖卜为生。乾隆年间昆明滇池大观楼建成后,引来无数的文人墨客,为大观楼赋诗题联。孙髯翁题楹一幅计180字。长联一出,惊动四方,传颂不绝,昆明士民,竞抄死殆遍,蔚滇中盛事。
孙髯翁撰文180字长联,上联写:滇池风物,下联写:云南历史,写景咏史,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对仗工整。《滇池楹联丛钞.跋》认为它是"大气磅礴,光耀宇宙的海内长联,应推第一”,是当之无愧的“古今长联”。毛泽东尤其推崇,认为长联“从古未有,别创一格”。陈毅看完长联,赋《题大观楼诗一首》,赞云:“滇池眼中五百里,联想人类数千年。腐朽制度终崩溃,新兴阶级势如磐。诗人穷死非不幸,迄今长联是预言。" 郭沫若亦赋诗赞:"果然一大观,山水唤凭栏。睡佛云中逸,滇池海样宽。长联犹在壁,巨信笔如椽。我亦披襟久,雄心溢两间"。
上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骥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仿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蘋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下联: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赏析:上联着重于一个"喜“字,运用拟物的修辞手法写景。“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 "奔来",是指人或动物的动作,但此处用景物滇池,使不动的滇池有了奔驰的生命活力。正因为滇池的美景才豪情顿起,情不自禁"披襟岸帻”,欣赏这无边的美景。接着运用了比喻修辞法:把东边的‘’金马山”比喻神骏;西边的碧鸡山比喻成展翅的凤凰;北边的蛇山比喻成蜿蜒的长蛇;南边的鹤山比喻白羽仙鹤扇动双翼。螃蟹海螺状的岛屿边缘有如少女的鬟髻和鬓发;那一簇簇的水草和瑟瑟芦苇似禽鸟五彩缤纷的羽毛点缀着水中云天和红霞。并发出概叹抒发情感:高人学土们,何不选择这名胜的高楼登临欣赏一番,不要辜负了眼前的胜景:四周飘香的稻田,万顷沙滩和浩瀚的滇池,盛夏开的荷花,春风中的杨柳。通过写景抒情,喜悦之情跃然纸上。下联着重于一个“叹”字,数千年的往事,涌上我的心头,举起酒杯,仰对长空感叹,那些历史长河中英雄豪杰们,而今还有谁在呢?试想:汉武帝的造船习水,唐玄宗竖立的纪功铁柱,宋太祖的玉斧挥图,元世祖乘皮筏渡江统一中国。历代帝王的丰功伟绩,费尽了移山心力,然而到头来也不过像朝云暮雨那样过去了;就连那纪功的残碑,也只是横卧在苍烟和夕阳之下。于是,只落得留下古庙的钟声,江中渔火和南飞的秋雁以及深秋的寒霜而已,怎不令人感叹!此下联着重于一个"叹"字,“注到"一词也使用拟物手法,不说千年的历史引发的记忆,却说是千年历史不经意间悄悄涌上心头,发出无限感叹!作者在短小的篇幅中展示出丰富的内涵和高超的语言技巧。180字的长联在世上也不算最多,但在长联里这样运用比喻、排比、借代、呼告、用典、对偶等修辞手法是极为少见的。以它的立意、影响力而论,他的长联可称“天下第一。‘’
敬请欣赏谢谢关注2019年6月12日
1.《大观楼长联 大观楼长联赏析》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大观楼长联 大观楼长联赏析》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557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