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6年12月8日正是珍珠港事件爆发75周年,美国二战影片中国首映日特意选在这天,这部以真人真事为原型的战争巨片,无论是剧情,还是道具和画面效果,都堪称精彩,上映短短几天就赢得了一片喝彩。影片的原型人物就是极富传奇色彩,如果不是强调源于真人真事,很可能被人以为是美国的抗战神剧了。

图1:12月8日在中国首映

一个坚决不拿枪的军人

影片故事取自于二战中美国最高荣誉国会荣誉勋章获得者戴斯蒙德·道斯在战场上独自一人抢救下75名伤员的真实经历。

戴斯蒙德·道斯,美国陆军第77步兵师第307团1营B连2排的医务兵,也就是解放军中俗称的卫生员。道斯1919年出生于弗吉尼亚州的林奇堡。青年时正逢美国经济上30年代着名的大萧条,所以道斯被迫于初中毕业就辍学工作,以贴补家用。由于受到大萧条的影响,道斯的父亲一直收入菲薄,在经济重压下时常酗酒,并有暴力倾向。一次在酒醉后差点用枪打死了道斯的小舅舅,当时是道斯的母亲奋力上前夺下枪并报警。这一幕给了年幼的道斯很深的印象。影片这一情节改为了道斯的父亲差点枪杀了道斯的母亲,是道斯上前夺了下枪。

加上道斯童年时,看到有关基督教“十诫”的绘画,特别是该隐杀害弟弟亚伯的绘画深受震撼,认为人无论什么情况都不应剥夺他人的生命。影片中则是道斯和弟弟打架,险些失手打死弟弟而开始恪守“不可杀人”的信条。

正是因为这两个原因,道斯树立了坚决不碰武器更不会杀人的信念。在和平年代,这根本不是问题。但是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1942年4月,道斯应征入伍。

图2:道斯刚入伍时的照片

到了军营他依然坚持不碰武器的信条,拒绝携带任何武器,拒绝参加射击训练。显然这在军营中实在太过奇葩了,因此被军方列为“拒服兵役者”,受到了种种不公平的待遇,被认为是智障、白痴、懦夫、怪胎……,战友们排挤他、恐吓他、咒骂他、捉弄他、羞辱他,让他去洗厕所,禁止他休假,甚至群殴他;他的上级则是想尽办法刁难他,甚至以他拒绝服从拿枪命令为由把他送上了军事法庭,还有人以他精神失常为由要把他赶出军队。面对这一切磨难,道斯却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坚决不拿枪不杀人,哪怕是面对不共戴天的仇敌,对他来说,他的武器就是上帝的准则。影片的前部分也用了相当的篇幅来表现他在军队中的艰难处境,因此显得有些沉闷压抑,但同时也为后半部分惨烈的战争场面做了充分的铺垫,在道斯救下的很多人中就有不少是当初不理解他甚至极不友善的人,这样巨大的反差,更显出道斯的伟大。

图3:剧照,到了军营道斯还是坚持不拿枪不杀人

1944年,第77师结束训练开赴前线。在1944年6月的关岛战役和1944年10月的菲律宾战役中,道斯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往来穿梭,全力抢救伤员,因此获得了两枚铜星勋章,也由此得到了战友们的认可和尊敬。

一个虔诚的信徒

能够让道斯遵循不拿枪不杀人的信条,并且在军队的百般刁难中始终不渝地坚持下来,这种刻板到迂腐的坚忍和执着,就是源自道斯坚定的信仰。他出生在一个基督复临安息日教派的家庭,基督复临安息日教派顾名思义是强调耶稣必将重回人间,恪守星期六为安息日,并坚持以圣经为信仰和教义的唯一依据,该会于1860年5月成立并定名,1861年组织地方教会。1863年建立总会,目前会众超过了一千万。

由于家庭的宗教信仰熏陶,使道斯成为一个非常虔诚的信徒,他的原则,他的坚持,都是因为他的信仰。

1945年4月1日,冲绳战役开始。道斯所在的第77师首先担负攻占琉球群岛外围的庆良间列岛和伊江岛的任务,没有参加进攻冲绳岛的作战。4月30日,由于冲绳岛上的作战陷入胶着,77师奉命上岛接替已经伤亡过半的96师。他们第一个进攻目标就是钢锯岭,也就是在战史上所称的前田高地,这是一个位于陡峭悬崖之上的台地,地形险峻易守难攻。在第一天的进攻中,由于道斯在战斗前的祷告,他所在的1营B连无一人阵亡,而同时投入作战的1营A连却伤亡惨重。

图4:剧照,道斯在军营中是非常特立独行

第二天,由于临时接到任务投入战斗,道斯来不及祷告,结果B连155人中有100人伤亡。道斯在高地上来回奔跑救助伤兵,他先给伤员进行简单处理,然后把伤员拖到崖壁边缘,再用绳子把他们降到山下的安全地带。整整12个小时,道斯赤手空拳地穿梭在枪林弹雨的战场,先后救下了75名伤员!所有人都难以相信,身材瘦弱的道斯是如何在弹如雨下的火网中救下这么多伤员,就是不被子弹打中,光是搬运75名伤员就足以让他累倒,但事实却是他确实做到了,75名伤员的数字是得到官方正式认可的。

道斯事后这样回忆:“我们有很多伤员躺在前线,有一些还是我的朋友,我不能放弃。我有一个日本急救包、两个美国急救包,我口袋里塞满了绷带。我决不会放弃我的战友。他们知道,如果有任何可能的方式,我就会照顾他们,我一定会的!……我爱我的战友,他们也爱我。我不认为我是一个英雄。我不会放弃他们,就像母亲不会放弃她的孩子……我心里一直在祈祷,主啊,求你帮帮我吧,让我再多救一个吧。救了一个之后,我又跟上帝祈求说:再让我救一个吧,多一个就好!”

图5:剧照,道斯不停祷告,一个接一个抢救伤员

他的博爱,他的无畏,使他迅速得到了所有人的敬重和钦佩。

5月5日,美军向前田高地发起总攻。这天是星期六,也就是道斯所在的基督复临安息日教派信仰的安息日,不能工作。但是这时B连只剩下他一名医务兵了,连长恳求他:我们真的很需要你。道斯回答说,我愿意去,但请先让我读一段。连长拿起电话请示营长,道斯正在祷告,我们要推迟十分钟发起进攻。营长居然同意全营的进攻因此推迟十分钟,而且得知这一情况后,为1营提供火力支援的海军和航空兵也都推迟行动,静候道斯祷告。因为这时,所有人都相信,上帝触摸过道斯的手,他会给大家带来好运。影片也真实再现了这个情节,全连为等待道斯祷告而推迟进攻。果不其然,美军当天的总攻一举奏效,顺利攻占前田高地。

图6:剧照,全连在进攻前等候道斯祷告。

5月21日,在进攻冲绳首府首里的战斗中,道斯在救助伤员时,一枚手榴弹落在身边,把他炸成重伤,后来从他身上取出了17块弹片。就在

战友用担架抬着他送往救护站的路上,他看到路边有个伤员,他从担架上下来,为这位伤员处理伤口,发现伤员比自己的伤势更重,就让战友先把伤员送走,自己前往后方救护站。在去救护站的路上被日军击中胳膊,再次负伤,最后是爬了约300米的山路,回到救护站。当他被送到医院船上,才发现从不离身的丢失了。他赶紧拜托还在战场上的战友帮忙找找看。已经撤下阵地休整的B连对此极为重视,立即组成搜索队,返回战场寻找,最后找到了这本已经被烧焦了一半的。道斯后来说自己能从战场上平安归来,是上帝的恩赐,为的就是让他正在战场上挽救更多的生命。

影片中有个细节,战斗结束后的夜晚,道斯和战友们在战壕里吃饭,战友打开了罐头,他却没吃,战友不解地问他怎么不吃,道斯笑着摆手说:我吃素。在如此艰难的时刻,道斯依然坚持自己的信仰,这是多么难得。而他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坚定的信仰,才能从战友的排挤中坚持了下来,才能在战场上如此无畏地救助伤员。

一个传奇的英雄

道斯在战场上的经历,绝对堪称神奇,而他也因为不顾自身安危抢救伤员,在1945年10月12日,由美国总统杜鲁门为他颁发了美国最高荣誉--国会荣誉勋章,在授勋时杜鲁门说:“为你授勋我感到骄傲,这是一个比我成为总统更大的荣耀。”他是美国自设立国会荣誉勋章以来,第一个没有任何杀敌记录而获此殊荣的士兵。

图7:杜鲁门向道斯授予国会勋章

在战争中道斯先后四次负伤,因此还获得了三枚代表战伤的紫心勋章。1946年他又染上肺结核,使得他多次负伤的身体状况更加雪上加霜,到1951年8月退伍时,他已经被鉴定为残疾,随后接受了将近五年半的治疗,并失去了劳动能力。道斯回到家乡后用政府发给的残疾津贴买了四亩地,真正是解甲归田,过起了平静的生活。

图8:战后的道斯,他脖子上佩戴的蓝色绶带勋章就是国会荣誉勋章

除了在1961年代表国会荣誉勋章获得者前往白宫接受时任总统肯尼迪的接见外,几乎没有再出席什么公开活动,基本淡出了公众视野,直到2006年3月23日,在家乡林奇堡去世,被以最高规格的军礼下葬于田纳西州查图努加市国家公墓。

对于这样一位不拿枪不杀人的真英雄,好莱坞一直都想把道斯的故事搬上银幕,梅尔·吉布森2004年就想拍成电影,但好事多磨,直到2014年才最终确定拍摄。这也是梅尔·吉布森在2006年执导整整十年后再次执导影片。十年磨一剑打造的确实是精品,剧情来自真人真事,影片中的战争场面、武器道具更是力求真实再现当年的场景,尽管影片只是选取了道斯在钢锯岭之战中的经历,但是逼真的战争场面却被公认是继以后20年来最真实的战争片。影片用最写实的手法,再现了战争的杀戮和血腥,而道斯的和平主义以及无私博爱的精神,在这样惨烈的战争场面反衬下,更是显得难能可贵,给予观众的感动也更为深刻震撼。

图9:剧照,医务兵道斯头盔上有红十字标志,左手臂上也有红十字臂章,但日军会专门狙击医务兵,所以上战场后这些标志都不能佩戴

一场惨烈的登陆战役

钢锯岭之战是冲绳战役中的一场战斗,说起太平洋战争中的岛屿登陆战,人们更熟悉的是1945年2月的硫磺岛战役,为了夺取总面积只有3平方公里的弹丸小岛,美军投入3个陆战师共约3万人,血战36天,付出了2.6万人伤亡的惨重代价,超过了日军2.3万人的伤亡,这也是整个太平洋战争中唯一的一次进攻方伤亡超过防御方的战役,美军参战的3个陆战师,平均伤亡率超过40%,一线战斗连队伤亡率更是高达70%,甚至出现过36个小时中一个步兵连接连损失30位连长的极端情况,几乎每小时就换一位连长!为了拿下硫磺岛,美军平均每天伤亡722人,每推进一米就要倒下3个人!特别是美军攻占制高点折钵山后插上星条旗的照片更是成为二战中最着名的照片,因为要说战斗的惨烈,自然首先会想到硫磺岛。

而冲绳战役人们往往都只知道围绕登陆战而展开的海空大战,比如日军最大的战列舰“大和”号的决死突击,比如以自杀式攻击的神风特攻为主要形式的十次“菊水”特攻,对于岛上的地面战相关介绍并不多。实际上冲绳岛上的战斗惨烈程度并不硫磺岛逊色,以一组数据来说明:美军投入了3个陆战师和5个陆军步兵师,总共约20万人,血战96天,不算海军人员,仅仅是地面战的伤亡,陆军阵亡4600人,陆战队阵亡3400人,陆军负伤18100人,陆战队负伤13600人,总伤亡人数高达39700人,伤亡率约20%,平均每天伤亡413人,而且美军在太平洋战争中阵亡的最高级别将领,第10集团军司令巴克纳中将就是在冲绳战役中阵亡。

图10:美军在冲绳战役中也是伤亡惨重

岛上的日军约10万人,除了7400人被俘外,基本全部阵亡,另外还有大量平民死亡,平民死亡的确切数据难以考证,从7万到15万都有。日美双方的死亡总数超过了20万!

影片中钢锯岭就是日军在首里防线的一处核心阵地前田高地,为了夺取这个位于悬崖上的台地,美军77师307团1营付出了伤亡500人的代价,几乎占全营编制人数的60%,损失相当惨重。从这些冷冰冰的数字中可以完全想象到战场上的惨烈,面对美军强大的海空火力支援--海军战列舰最大口径主炮达到406毫米,影片中就有战列舰舰炮轰击的震撼场面--日军采取了坑道战术,避开美军的火力轰击,然后对美军步兵展开近战,迫使美军只能用炸药包和火焰喷射器一步一步向前推进,影片中真实表现了炸药包和火焰喷射器对日军工事的攻击力,特别是火焰喷射器更是给人以极大的震撼。当时美军就有人提出用毒气对付坑道中的日军,但最终美军没有使用毒气,而主要使用火焰喷射器,其实火焰喷射器的杀伤力远比毒气更为残忍。

1.《钢锯岭战役 杀戮还是拯救:大片《血战钢锯岭》中的人物和战争》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钢锯岭战役 杀戮还是拯救:大片《血战钢锯岭》中的人物和战争》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56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