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当着两江总督,几个省的巡抚将军都是湘军派系的人,势力非常大,眼见朝廷要卸

磨杀驴,有人就忍不住了,劝曾国藩学着宋太祖赵匡胤的样子,来一个黄袍加身,把满人赶出去,恢复我们汉人的江山。

曾国藩吓了一跳,他不是没有动过这个念头,可是据他的分析,手上有军队十三万人,其中左宗棠五万,李鸿章四万,另外还有彭玉麟、骆秉章的两三万,若真的要起事,这几个人不一定都听他的话。手下的嫡系,只不过两三万人,成事很难。再说了,攻下天京之后,朝廷就预防到他叛乱,已经让僧格林沁等人领兵十几万,虎视眈眈。

曾国藩的心里没底,他也不敢,所以乖乖听了朝廷的话,裁撤湘军。经过这一年的裁撤,湘军的兵力已经降到三四万人,朝廷开始对湘系将领下手了。

湘军的很多将领都是土包子,性格火爆,有权在手就乱来,仗势欺人作威作福,同僚官员深受其害,纷纷上折子弹劾。朝廷借此机会,不断以“目无法纪肆意妄为”“尸位殃民”为理由开缺,才一年多,一半以上的将领被赶回家种地去了。这时候,有人坐不住了,直接找到曾国藩:涤帅,再这样下去,我们都要回家种地了,白白替大清卖命,不如反了吧?

曾国藩当即对属下严厉斥责:要对大清忠心耿耿,以后绝对不敢有此念头。

以前有机会都不敢反,现在更加不能反了。要是被太后知道,这是要掉脑袋的。就在曾国藩设法应对朝廷中“有人说他谋逆”的谣言时,捻军兴起了。

“捻”是淮北方言,意思是“一股一伙”,捻军起源于“捻子”,最初安徽、河南一带有游民捏纸,将油脂点燃,烧油捻纸用来作法,于节日时聚众表演,为人驱除疾病、灾难以牟利。早期捻子是向乡民募捐香油钱,购买油捻纸。后来,也有恐吓取财、勒索而实与盗贼无异的现象。越是荒年歉收,入捻人数越多,所谓“居者为民,出者为捻”,而清朝官方称之为捻匪。

捻军自起事以来,活跃在长江以北皖、苏、鲁、豫四省部分地区,与太平军遥呼相应。太平天国被镇压以后,捻军也军心大失,处于瓦解状态。借此时机,清政府派僧格林沁和官文一路追杀,终于把捻军的主力部队歼灭,而剩下的两小股势力在赖文光的带领下来到湖北、河南等地,仍四处活动,搅得清政府日夜不安。

赖文光文武兼备,他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仍组织了一些力量,并吸纳了兵败后的一些太平军将领。显然,这样捻军的队伍就壮大了,而且他们发誓要为恢复太平天国而战。改编后的捻军不断和清军作战,并从清兵处获取了大量的装备及物资。久而久之,他们练就了一支精锐的骑兵部队,而且这支部队比太平军更胜一筹。他们在战略上也不同于太平军,是以大规模运动战打击清军;他们的作战灵活机动,以精锐骑兵袭击清兵,他们作战时急如狂飙般将清兵包围,往往清兵还没想好如何应战就被打死。

1.《天津教案 曾国藩在天津教案失了晚节,但在刺马案中赢了,而且赢得很漂亮》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天津教案 曾国藩在天津教案失了晚节,但在刺马案中赢了,而且赢得很漂亮》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57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