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武器,通常用于对敌方实施监视、侦察乃至破坏、灭杀,由于不需要驾驶员坐在飞机驾驶舱内,所以可以将驾驶舱充分利用,能够显著提高作战效率,对远程驾驶员而言,也不会有任何的安全风险。

随着如今战斗的无人化和远程化,德国联邦国防军通过官方渠道,直接发布招聘启事寻找能够为德军驾驶无人机的远程驾驶员,这份工作虽然是在军队中工作,不过安全又轻松,操作者看上去只需要摇动手中的操纵杆就能够轻松赚钱。但是所有驾驶无人机的驾驶员都应该知道,自己一念之间的决定就可能决定了千里之外地面上人的生死。

关于德国是否应该大规模使用武装无人机,并让驾驶员通过这种无人空中平台肆意完成杀戮的问题,现如今的德国赞成派和反对派之间的矛盾十分激烈。

德国联邦国防部长卡兰普·卡伦看上去是无人机武装化的忠实支持者,她曾在去年12月考察了位于中东阿富汗的德军军事基地,并听取了一线士兵们的意见。虽然使用武装无人机可能会违反联合国制定的国际法,不过如果出于保护己方士兵的生命不受敌方威胁,使用无人机显然是最稳妥有效的选择。

显然,卡伦的主张遭到了德国国内无人机反对者的猛烈抨击,德国左翼政党坚决反对无人机武装化,无论从道德还是法律的角度来看,通过无人机发动战争很容易成为各国监管的"大漏洞",这对于当地民众而言,生命安全将无法得到保障。比如美国无人机就在中东给各国民众留下了极其糟糕的印象,所以如果德国坚持如此,势必会影响到德国的国际威望。

根据美国"拦截"骇客网站2015年公布的大量美军内部资料显示,美国奥巴马政府以至于今天的特朗普政府长期以来一直在支持武装无人机,虽然无人机的确会杀死恐怖分子头目,但是更多的则是对当地平民的误杀,可能真正杀死的恐怖分子占当地死亡人数的10%都不到。

看上去无人机驾驶员的工作很简单,但事实上也要背负很大的心理压力,美军曾有一名无人机驾驶员退役后,军方给他展示了一份"成绩单",显示他在6000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内击杀了1626人,其中更是有不少儿童,他也因此患上了战争创伤综合征。虽然炮弹和子弹并不是从他手里的枪中发射出去,但驾驶无人机杀人所带来的心理压力不亚于亲临战场。

所以深知无人机利弊的德国,至今仍然只是将无人机用作侦察用途,尚未完全武装化。由于德国不像美国,积极开展全球军事业务,拥有德军部署的仅为中东的极个别地区,且德军也只是负责训练当地部队,并不像美军那帮直接和反对派交战,所以暂时没有武装无人机袭击目标的实际需求。

比如德国驻扎在阿富汗的1300名士兵,使用的就是以色列制造的"苍鹭"无人机,和以色列国防军使用的"苍鹭TP"配备武器不同,德军的无人机仅拥有电子设备,能够干扰地面设施从而起到防御的效果。

尽管如今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德国国防军会以类似方式执行无人机行动,但德国的武装无人机使用依然陷入支持派和反对派对峙的僵局,也不排除未来德军将会采用武装无人机执行地面袭击任务的可能。

1.《远程红球杀号 千里之外“远程杀敌”!德国全国激烈讨论:该不该用无人机作战?》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远程红球杀号 千里之外“远程杀敌”!德国全国激烈讨论:该不该用无人机作战?》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59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