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3月20日报道俄罗斯周刊网站3月12日发表了康斯坦丁·马基延科的题为的文章,原文编译如下:

大多数观察家在谈到2月的印巴冲突时强调,相比巴基斯坦,印度的资金更雄厚、兵力更多,然而,真正的实力是双方素质决定的,首先是军队人员训练水平。巴基斯坦空军在过去1个月里展现出明显优势。相反,印度人则证明,仅装备大量现代化武器装备并不能确保胜利。

奇怪之处在于,正是印度在经济、金融、工业、技术和军事实力的增强迫使巴基斯坦通过提高军队职业水平、加强动员和组织来应对。这一点在军事技术政策、国防工业建设和外国装备采购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尽管身为全球第二大武器进口国,但印度的武器装备采购政策杂乱无章。国际招标通常长达数十年之久,其结果几乎总是被取消或篡改。这方面的经典例子比如印度采购和组织授权生产“中型多功能战机”的招标。经过15年的咨询、比较、谈判和全尺寸试验,印度取消了原先采购126架战机的计划,直接从法国购买了36架气动性能过时、发动机有缺陷、升级前景不明、但价格超级昂贵的“阵风”战斗机。

印度的任何军备采购招标总是让人想起弗朗西斯科·戈雅的名画。哪怕已经作出了原则性决定,商业谈判平均也要持续5至7年。在宣布“印度制造”计划的5年里,没有任何一个项目得到落实,甚至连重大进展也没有。

印度国防工业的成绩谈不上令人印象深刻。一批昂贵的“胡子工程”众人皆知——“光辉”战斗机、“阿琼”坦克、国产防空系统、“毒蛇”导弹、“印度轻武器系统”突击步枪。所有项目都存在预算超支、进度落后、技术失败或军队不满意等问题。只有个别授权生产项目得到大力落实,比如马扎冈船坞公司花12年造出了法国的鲉鱼级常规动力潜艇。印度国防工业最大的成就来自授权或联合生产俄罗斯装备,主要标志当然是苏-30MKI战斗机和“布拉莫斯”超音速反舰导弹。

在此背景下,巴基斯坦的采购政策看起来有效且合理得多。巴基斯坦人有时能在几周内搞定合同。在中方帮助下,伊斯兰堡总体上为本国军队提供了数量充足的武器装备,令印度发动任何大规模进攻都将付出难以接受的代价。或许,现在只有印度海军还保持着1971年对巴基斯坦建立的绝对优势。但在伊斯兰堡接装8艘S20常规潜艇后,这一优势也将面临问题。

考虑到巴基斯坦的工业发展水平和有限的资金,其国产军工项目看起来也相当不错。把JF-17战斗机称为“杰作”恐怕有点夸张,但它赢得过空战,已经生产了100多架,还拿到了第一批出口订单。巴基斯坦的“哈立德”主战坦克、多管火箭炮和轻武器更是成功。相比之下,印度的“光辉”战斗机则乏善可陈。

俄罗斯应从2月危机中得出的第一个结论是:谨防骄傲自满和对敌人产生轻视心理,哪怕对方的资源比我们少得多。在经济成功的浪潮下,印度精英、军方和社会恰恰对巴基斯坦产生了这种心理。

第二个结论是:俄罗斯应改变与巴基斯坦的军事技术合作态度。我们认为巴基斯坦缺乏资金、没有开展军事技术合作的前景。

巴基斯坦通常给人以穷国的印象,但穷并不意味着该国支付能力差。说到底,俄罗斯武器的大多数买家,包括最大客户印度,都不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进口军备的实际支付能力是由经济体量、国家体制的资源调集能力、外国金融资源和帮助的获取能力决定的。在此背景下,巴基斯坦近期签署的几份合同值得关注。它向土耳其购买了30架T-129武装直升机,价值16亿美元。向中国订购了8艘潜艇,价值50亿美元。俄罗斯本可以获得其中至少一部分。此外,放弃巴基斯坦的订单让莫斯科损失的不光是钱。我们还把它推给了最有可能成为俄罗斯对手的乌克兰,因为俄放弃争取的部分订单恰恰将流向那里。

到不久前为止,反对与巴基斯坦发展军事技术合作的最有力理由是我们要考虑印度的军事政治利益。但那里正在越来越积极地发展武器多渠道进口。这个进程已经如此深入,甚至可以说我们失去了与这个国家的战略伙伴关系。

现在,俄罗斯必须从印度的压力中解放出来,在军事技术合作方面对印度和其他伙伴一视同仁。在印度对俄商业利益给予特殊照顾之前,不要只顾及印度的军事政治利益。

资料图:巴基斯坦空军装备的“枭龙”战斗机

1.《印巴冲突2019中国做了什么 俄专家:应吸取印巴冲突教训 重视与巴军事合作》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印巴冲突2019中国做了什么 俄专家:应吸取印巴冲突教训 重视与巴军事合作》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59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