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在江苏扬州,一老人驾驶电动三轮车倒车时侧翻进河道中,村民看到后立即呼喊帮忙。

一男子闻讯赶来参与救人并报警,消防和民警将老人成功救起后,男子才发现三轮车驾驶员竟是自己的父亲。

网友评论

延伸阅读

少年救人发现溺水者是爷爷 巧合背后是啥

1月18日,浙江衢州,一老人溺水被行人救上岸。16岁的少年杨子铖听闻有人溺水,扒开人群前去施救,发现溺水者竟然是自己的爷爷。杨子铖用心肺复苏加人工呼吸,挽回了爷爷的生命。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少年救人发现溺水者是爷爷的消息一经报道,迅速引发舆论热议,并一度冲上微博热搜榜。

无巧不成书。这件事之所以获得公众关注,除了少年见义勇为之外,更在于“巧合”背后蕴藏着的必然。

据悉,杨子铖所在的衢州市高级中学2017年就开始将急救知识纳入课堂,成为与学分挂钩的选修课。寒假前,杨子铖已经通过考试拿到了救护员证书。该校校长周晓天表示,目前在校2300多名学生全部拿到红十字会颁发的救护员证书,都具备随时参与急救的能力。 “杨子铖及时正确规范的急救为救回老人赢得了抢救时间,从专业角度来说,杨子铖的这次急救可打95分。”ICU主任医生的高度评价,足以证明该校急救教育的成效。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如果不是“万幸”在学校有过急救培训,16岁少年会做出如此专业出色的急救吗?大多数人面对紧急情况,恐怕除了拨打120,就只剩下手足无措了。学校组织的急救教育,关键时刻发挥大作用,这显然是比“少年救溺水爷爷”更让人欣喜的现象。如果人人都能具备这种急救技能,才能涌现更多的救人“佳话”。

然而,除了医护人员外,目前我国的大多数公众并不具有最基本的急救技能。相比发达国家30%-40%的应急救护技能普及率,我国急救技能不到1%的普及比例。与之相应,我国心肺复苏成功率仅有1%—2%,发达国家可以达到40%甚至50%,原因之一就是很多人不会救。

基于这样的严峻现状,去年全国“两会”上,多位代表委员呼吁推进在全社会,特别是大中学生群体中加强急救知识的普及和培训。令人欣喜的是,国家层面已经付诸行动。去年7月份印发的《健康中国行动》明确提出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把学生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特别是心肺复苏纳入考试内容,把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体质健康测试情况作为学校学生评优评先、毕业考核和升学的重要指标。

“杨子铖救回爷爷看似偶然,实则必然。掌握了急救的技能,就能拉回一个患急病的路人、一个溺水的孩子、一个触电的民工和身边的亲人朋友,所以衢州高级中学一定会将生命教育永久留在课堂。”提前行动并一直坚持的衢州高级中学,无疑给其它学校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多一人会急救,就多一分生的希望。从娃娃抓起,让急救知识走进校园,国民的急救技能普及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成为现实。“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期盼我们周围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急救达人”,在关键时刻拯救自己的亲人和他人生命,造福社会。急救知识进课堂刻不容缓。

1.《江苏一男子见义勇为后发现救的是自己父亲:听到有人说翻车便过去帮忙》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江苏一男子见义勇为后发现救的是自己父亲:听到有人说翻车便过去帮忙》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621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