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刚获得金马奖的中,德国工兵铲被反复提及,它是胡八一与胖子盗墓兼防身利器。每当危急时刻,工兵铲就能发挥无穷威力,与大粽子近身格斗,与僵尸周旋,与同道中人生死对决也多仰仗它,大有一铲在手,遇佛杀佛、遇魔灭魔的气势。

这工兵铲究竟是何方神圣,居然有这样强大的威力?小小的一个铲,胡八一与胖子非德国造不用?

工兵铲也叫工兵锹,天下霸唱说的没错,提到工兵铲,就不能不说德国造。全世界的工兵铲中,如果说德国造是第二,那么没有哪个国家敢称第一了。

国工兵铲名声远播,缘于二次战争,两本书。

两次战争是一次世界大战、二次世界大战,两本书是德人雷马克著与天下霸唱的。

描述的就是残酷的一战,德国工兵铲在一战中的表现太过抢眼,“一战成名”似乎就是专门为它量身定制的。

用大量的篇幅描述了一战中残酷的堑壕战,在泥泞中对峙的双方,为争夺前沿阵地的控制权短兵相接。老兵卡钦斯基谆谆教导新人:“……不要用你的刺刀,那样会卡在敌人的肋骨里,当你拔出来时你也已经死了;你应该用你的锹对着他的脖根来一下,他的脑袋就搬家了……”

卡饮斯基所说的“锹”,就是被胡八一等盗墓人奉为“神器”的德式工兵铲。

一战时的德国工兵锹采用方头锹体,前端两侧有略微的弧形过渡,锹体本身是手工锻造的,比较厚重,锹的前端与两侧开刃,最初这样做是为了减少插入泥土的阻力,哪知在近身肉搏中大显神通,其强悍的战斗力令刺刀相形见绌。

因为锹的刃口太过锋利,为防止误伤到自己与战友,德国人又专门为工兵铲制作了U形的保护套。不使用时将锹装入套中,用皮带束紧,悬挂在士兵后面腰带上。德国工兵锹的柄为原木,长约50公分,锹柄一端插入锹体接套,用铆钉连接固定,因为柄插入接套近半,所以异常牢固。锹柄末端加工成圆球状,这样既可以方便握持,也可以防止发力时伤到使用者的掌心。

因为具有结实、锋利、便携等特点,德国战锹成了近身格斗的利器。士兵们将双臂、上半身的力量可以全部灌注到战锹当中,抡圆开来,就可以在身周组成一道一米多的防护线。尤其是在壕堑这些狭窄地方,步枪加上刺刀因为过长而无法施展,小巧灵活的战锹劈砍攻防自如,极具杀伤力。

挖掘本来就是锹的本职,在狭窄的盗洞与墓穴中,短小锋利的德国工兵铲使用起来得心应手,仓促间又可以防身,自然大受盗墓者青睐了。

由于德国战锹在一战中的不俗表现,战后,德国、苏联将战锹格斗技巧编入了军事教材,在部队中开展推广训练。

到了二战时,德国军锹与一战中使用的略有变化,出现了折叠锹,另出现了一种大型的圆头锹,长度约为短锹的两倍,锹柄末端也为圆球状,同样带有锹套。锹头由方变圆,是因为随着兵器技术的飞速发展,战场上战术也有了相应的变化,贴身近搏战较少,军锹又恢复了本来面目,以担当土木工具的角色为主。

二战时,美军使用的战锹相对轻便一些,锹柄约占全部长度的三分之二,锹体由钢板冲压而成,锹头圆形、略宽、弧度较大,其特点是锹柄末端为T字形结构。方便使用了,可是强度却不及德式,无法用于近身肉搏。

苏联军人使用的战锹类似德式,采用的是带钝尖的方头锹体,厚重、扁平,锹柄较短,接套部分略长。

二战初期,苏军自动火力不足,手榴弹的作战半径有限,在战场上总被对手强大步兵火力所压制。专门为步兵配置迫击炮,不但携带不便,而且占用编制。

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缴获了大量日式战锹,有的一直使用到解放战争时期。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使用的战锹多是苏式与美式。上世纪六十年代之后,我国军锹的生产制造逐渐规范,有了统一的验收标准。代表产品为205型工兵锹,这种制式战锹锹头是圆的,锹柄为流线型设计,两头粗、中间细,特点是成本低,坚固耐用。

我国制式战锹数十年间并无大的变化,直到2005年,一款新型战锹横空出世,立即引起世界各国军方的严重关注。

这款军锹以锹板为载体,两侧分别设计有厚背砍刀与直齿锯,汇聚了挖、锯、砍、切、钳、剪、钩、撬、锤、量、挡等十多种功能,被誉为万能军锹。这款军锹从质量与创新技术上超越了美国戈博公司生产的三折叠军锹,突破了人们对军锹的传统认知。

不知胡八一们是不是也与时俱进,改用了国货。用这款国产军锹挖起盗洞来,更省时省力。

显然,的制作方,已经认可这款万能军锹的功效,黄勃手中拿的已经不再是德国工兵铲。

残酷的战争催生了一种新式武器,苏联人民独出机杼地研制出了37Mm工兵锹式迫击炮。

迫击炮是一种轻便的火炮,采用滑膛身管,利用座板直接承受后座力,发射带尾翼和水滴形弹丸,具有小巧便携、操作简单的特点。

工兵锹式迫击炮净重不足五斤,最大射程为250米,主要装备步兵分队。用于打击敌集群目标和压制敌方火力,携带时迫击炮是铁锹状,装入专门的工兵锹帆布袋中,从外面丝毫看不出这是迫击炮。使用时候,士兵先挖掘座板坑,坑的大小以可以放入锹头为宜,坑与地面成45度坡度最好。这样放入底板,炮管与地面也成45度角,为最佳发射角度。

后来由于这种武器杀伤力有限,且精准度不高,转而交由地方游击队使用,对敌军进行骚扰射击。

将战锹与迫击炮合体,苏联人民的奇思妙想令人脑洞大开。不过,中国人民发明的新式战锹与之相较,丝毫不逊色。

1.《鬼吹灯二战德国工兵铲 《鬼吹灯》中,胡八一盗墓为什么屡屡得手?原来是有它!》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鬼吹灯二战德国工兵铲 《鬼吹灯》中,胡八一盗墓为什么屡屡得手?原来是有它!》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65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