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出昆仑山,沿青藏公路一路疾驰,记者终于在8月2日早晨赶到格尔木市殡仪馆,参加士兵郭豪的葬礼。

    早早守候在遗体告别大厅的官兵们神情悲痛,遗像上是一张充满稚气的瘦削脸庞,灵动的双眸凝视着前方。遗体安放在水晶棺樽内,上覆鲜艳的八一军旗。

    2018年7月30日,高原演习场上,西部战区陆军某旅上等兵郭豪和他的战友向海拔5008米某高地快速穿插。突然,郭豪侧身倒地,失去知觉。战友们紧急给他吸氧、掐人中,卫生员给他服速效救心丸、做心肺复苏。之后,直升机又把他转运到野战医院全力抢救。高寒缺氧所造成的心脏骤停,无情地夺走了他年轻的生命。

    虽是盛夏,早晨的格尔木仍有阵阵寒意,连绵的昆仑雪峰在晨霭中若隐若现。

    10时30分,西部战区陆军某旅副政委岳嘉宣布:郭豪同志追悼会开始。几十名官兵异常悲痛,在心底默默哀悼,脸上本已干涸的泪痕又添新泪。他们是从全旅选出的官兵代表,战友们都想送郭豪生命的这最后一程,但因任务需要不得不坚守战位。

    敬礼!官兵代表步履缓慢而凝重,依次走过郭豪的遗体,将手捧的鲜花轻轻放到水晶棺盖上。环顾至遗像前时,再次敬礼,和郭豪作最后的告别。

    自知昆仑险,勇把天路攀。郭豪的牺牲,让战友们真真切切体会到了“生命禁区”青藏高原的残酷。黑色挽联上“献身国防酬壮志,为国捐躯留英名”的白色大字,是战友们对郭豪最真挚的敬意。

    “牺牲前,他还在照顾我。”同班战士潘应澳泣不成声。他是班里的机枪手,体能素质弱。行军时,郭豪主动用自己的步枪换过潘应澳的机枪。这一换,郭豪肩上多出近4公斤的负重。

    潘应澳睡在郭豪的下铺。他记得,上高原驻训后,郭豪替有高原反应的战友站过哨,背脚踝扭伤的战友上过厕所。最后一次执行穿插任务,也是郭豪主动争取的名额。

    “班长,我必须去!”郭豪主动请战的场景,至今仍在班长刘亚江眼前浮现,他不忍拒绝目光坚毅的郭豪。从新兵到老兵,无论是训练任务还是公差勤务,郭豪总是第一个打报告,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千里迢迢从陕西咸阳赶来,郭豪的父母早已哭成泪人。郭豪本来还有不到一个月时间就要退伍了,他们很快就能见到久别的儿子,当面听他讲那些从军的故事。然而,他们等来的却是郭豪的猝然离去。

    “他是为国家、为军队牺牲的,你们不必自责。”面对官兵们“没有照顾好郭豪”的歉意,郭爸爸、郭妈妈抹着泪水说。

    追悼会结束后,上等兵杨豪独自站在郭豪遗像前,久久不愿离去。和郭豪同年入伍的他,要给郭豪讲讲那段没有走完的几公里路。“爸,妈,我名字里也有个豪,以后我就做你们的儿子!”郭爸爸、郭妈妈和杨豪紧紧相拥,任泪水肆意流淌。

1.《昆仑军事 昆仑山,一位士兵的葬礼》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昆仑军事 昆仑山,一位士兵的葬礼》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66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