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月3日报道 英媒称,继江西南昌大学后,再有中国高校教师性骚扰女学生的事件曝光。一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毕业生,在网络上“实名举报”其博士论文副导师对其性骚扰,并称至少6名其他女学生有同样遭遇。
据英国广播公司网站1月2日报道,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随后公布称,已暂停有关副教授的职务,调查事件。涉事教授则向媒体称自己“没做违法乱纪的事”。
2018年的第一天,举报人罗茜茜在微博发表题为的文章,指自己12年前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攻读博士期间,曾被副导师陈小武性骚扰,但对方未有得逞。
罗茜茜的文章形容,“在他手下读书的几年,是我人生的噩梦”,她为此患上抑郁症,一直要服用药物,直到获得出国机会。“我开始是对科研有着极大兴趣的,”罗茜茜写道:“经历他这种极品导师以后,我从此和科研是陌路了。”
罗茜茜文中称,去年底在网站“知乎”出现一些匿名讨论,指控陈小武曾经性骚扰其他女学生;与其他受害者取得联络后,决定向学校举报,也获得学校回应,承诺跟进。
报道称,文章刊发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方在同日晚间发表声明,称对有关举报“高度重视”,已展开调查:“已暂停陈小武的工作……有关情况一经查实,将坚决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而被指控的北航教授则已向媒体表示,自己“没有做过违法乱纪的事”,一切以学校调查结果为准,并称事件涉及个人名誉,他会保留一切合法权益。
报道称,事件在中国的社交网络疯传,该女博士的举报文章,一天之内已获300万阅读量。网上反响大部分对事主表示支持,并赞扬北航校方的处理效率。
据罗茜茜向BBC披露,她在2017年10月中旬向学校举报,2018年1月在网上披露事件,中间隔了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期间她一直在配合学校的调查,直到确认校方已将陈停职,她才在网上公布事件。
根据罗茜茜在微博上的统计,目前已知连她在内,有至少7名女学生曾经受害。 “我一直很后悔为了学位当时没有勇敢站出来,”她在举报文章中写道:“否则也不会有后续那么多其他受害者。”
罗茜茜向BBC表示,事件发生在十多年前,法律追溯期已过,今次在网上披露事件,是希望促成母校、以至中国的高校校园,建立出防范性骚扰的机制。
去年底以来,鼓励性侵受害者勇敢说出经历的“#metoo”运动,席卷欧美国家的娱乐界、体坛等不同界别,但这场运动在亚洲相对影响较小。
报道称,现居美国的罗茜茜受访时说,自己深受该运动鼓舞:“美国社会的#metoo,给了我很多勇气。”
“校园缺乏防范性骚扰机制,还有导师对学生学术生涯的否决权太大,在国内高校要换导师,按现行制度也很难……”罗茜茜向记者总结:“在高校里,学生是绝对的弱势群体。”
“我的曝光不能止于曝光。”罗茜茜写道。“希望这次维权,能让更多人有足够的勇气站出来说##MeToo。”
2017年12月,江西南昌大学两名毕业生匿名举报,该校国学院副院长曾分别“猥亵”、“性侵”二人,最终被指控的教授,以及被指曾要求受害者“顾及学院名誉”私了的院长均被免职,南昌警方亦确认接到报案,展开调查。
有专家分析认为,类似事件频发背后,客观上也要求内地高校应该负起相应的责任。
校园性骚扰频发引关注 BBC:需社会各方合力应对
参考消息网12月26日报道 英媒称,中国江西南昌大学两名毕业生近日举报该校国学院副院长曾分别“猥亵”、“性侵”二人,目前该案件正在调查,结果还不明晰。但近年来,高校内老师性侵、性骚扰学生的案例并不鲜有,引发了网民对此类事件的高度关注。
据英国广播公司网站12月23日报道,南昌大学事件见诸报端之前,黑龙江省纪委驻教育厅纪检组刚刚通报了一起教师利用微信向女学生发送淫秽性语言事件。2014年,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吴某被学生指控长期猥亵诱奸女学生,学校调查后发现吴某与一名女研究生多次发生不正当性关系,对另一名女研究生有性骚扰行为,给予吴某开除党籍、撤销教师资格处分。
有专家表示,类似事件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内地法律上没有要求作为雇主、教育机构的高校负起提供安全环境的责任。妇女权利传播组织“新媒体女性”发起人李思磐表示,中国的高校管控比较严格,但是没有针对性骚扰的具体制度和规定,遇到性骚扰,不知道谁来管,学生不知道该找谁。对于学校,既没有行政问责的规定,也没有民事、刑事、行政上问责的依据。
李思磐表示,校园中,老师、上司对学生的事业影响很大。比如厦门大学事件中,即使在涉案老师受到处理后,还是有投诉者无法继续完成学业,没能继续进行学术研究。可能面对的“二次伤害”也会导致很多受害人在决定是否揭发时犹豫不决。
北京市千千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吕孝权律师称,性侵案件受害人会面对后期精神创伤、心理恢复方面的支出,但法律不支持相关方面的赔偿,选择“私了”反而可能会获得十万甚至数十万的赔偿。同时事情一旦曝光,受害人可能会受到来自社会舆论甚至身边人的指责与伤害,这些都使受害人在决定是揭发、私了还是隐忍不发时面临两难。
专家也表示,校园性侵与性骚扰案件存在取证难、立案难等特点,处理时较为复杂,案件经常不了了之。吕孝权称,立法上中国大陆目前对性侵犯罪的规定只有“强奸罪”一项,并规定其有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等三种客观表现形式,执法与司法机关往往只关注传统的暴力与胁迫手段,而忽略其他手段。他解释道,校园性侵案件中,施害者更多是通过权力控制和心理强制的方法使被害人产生心里恐惧,通常没有直接的肢体暴力,被害人身上没有伤痕,更多是精神上被洗脑,在不自觉的状态下不知反抗。这要求执法和司法机关在处理校园性侵案件时使用跟“传统方式”分开的办案方法,否则连立案都很困难。
据吕律师介绍,千千律师事务所千千律师事务所22年来代理了四五十起类似案件,在近两年来代理的三起类似案件中,只有一起成功立案且施害人获刑,另外两起都无疾而终。
李思磐说,校园性侵或性骚扰案件中,一般模式为“一对多”,即一名施害人对同时接触多个对象,这其中涉及到对师生、上下级权利关系的滥用和有社会阅历的成年人对年青人的情感操控。施害人会把写推荐信、指导学业等“公器”巧妙地转换成私人情境,警察很难理解师生相处的特殊情境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李思磐说,防范校园性侵与性骚扰,个人需要加强防范意识和教育,但是更重要的是依靠制度和立法支持。
报道称,其实中国已有相关规定。2014年,中国教育部颁布,该文件首次规定禁止老师对学生实施性骚扰或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对于有违规定的教师依法依规进行处罚,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的,要追究高校主要负责人的责任。但是作为一份“意见”,这份规定没有法律效力,只是高校在处理相关事件时的一个依据。李思磐说,只有“红七条”不够,必须要在教师手册和学生手册里面告诉师生,怎么主张自己的权利。同时要在在法律上规定机构的责任,这样机构才不会包庇类似行为。
吕孝权认为,应对校园性侵需要社会的“合力”。他指出,教育行政系统内部的考评机制不应流于形式,法律上也应加大惩罚措施,决策、立法、执法、司法机关应该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网民与被害人家人也应增强性别意识、法律意识,他称“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境外媒体:中国职场性骚扰八成来自上司 半数选择隐忍
参考消息网12月16日报道 境外媒体称,中国大陆一家银行的业务副总经理逼迫女下属开房被拒后,竟威胁女下属辞职。大陆多年前的统计显示,40%女性曾遭办公室性骚扰,高达八成的工作场所性骚扰来自于上司。
台湾“中央社”12月15日援引美国自由亚洲电台报道,经多名网友证实,这家银行为民生银行。迫于压力,民生银行7日下午回应说,当事双方分别是民生银行北京的关姓业务副总经理,遭骚扰的王姓女职员已于11月离职。
法制晚报8日报道,王姓女职员表示,她在民生银行工作期间,曾受到长达两年的性骚扰,这名副总对她有过强迫性的搂腰和摸手。她几次转为正职人员的机会都受影响,她也因此惧怕上班。
北京众泽妇女法律谘询服务中心“妇女观察”2011年对北京、广东等4地共2000份调查问卷显示,19.8%的被调查者承认遭受过职场性骚扰,23.9%的被调查者自己曾目睹或听说其他职工遭受性骚扰。
发生性骚扰后,选择司法诉讼和报警的比例不到1/5;隐忍的高达54.4%。智联招聘2009年职场性骚扰调查显示,40%女性遭办公室性骚扰。其中,68.2%为肢体接触,高达八成的工作场所性骚扰来自于上司。
英媒称中国大学校园性骚扰频繁 没人知道该如何维权
参考消息网9月18日报道 英媒称,一名中国大学生对北京一所著名大学校园内涉嫌性骚扰事件的揭露引发了全国的关注,打开了中国这一禁忌话题的盖子。
英国网站9月13日刊登题为的报道称,大三学生康宸玮记录了过去10年北京师范大学发生的60起涉嫌性骚扰的案例。北师大是中国顶尖学府之一,也是为数不多的女生占多数的高校之一。
报道称,这份揭露校园性骚扰的报告引发的关注在中国掀起了一场不同寻常的公共辩论。在中国,对大学声誉的顾虑以及学生希望避免公开羞辱的心理,通常都会使性骚扰案件被悄悄处理或者掩盖。
律师李莹表示:“我们在媒体上看到的案件只是冰山一角。虽然对于这一问题的媒体报道不是很多,但校园性骚扰发生得非常频繁。”李莹代理过中国为数不多的几起引发广泛关注的性骚扰案件中的一起——厦门大学一名历史系教授在胁迫多名女学生与其发生性关系后于2014年被学校开除。
“我们的法律没有对性骚扰的明确定义。受害者提起性骚扰诉讼非常困难,法官也很难对此类案件作出裁决。”
北师大表示,在康宸玮发布的文章被疯狂传播后,校方正在对相关情况进行“调查”。
报道称,北京各高校的教授、学生表示,他们并不了解有任何程序可供学生报告所遭受的不受欢迎行为。李莹律师表示,中国的法规并不要求校方针对校园性骚扰的投诉采取行动。
北师大表示,校方已经开展了打击性骚扰的专项行动,并加强了校园安保工作。
另一个导致校园性骚扰频发的因素是中国性教育的缺失。康宸玮发起此项调查的初衷是为了寻找今年春天一名在北师大女卫生间偷拍而被抓的男同学的行为动机。他发现,该学生在来北师大前从未接受过性教育。
反性骚扰活动人士肖美丽表示,缺乏性教育同样可能会妨碍女生将受到的骚扰说出来。“许多遭遇性骚扰的女生根本不知道这一概念。当这种事发生在她们身上时,她们感到难受,但不知道自己是什么的受害者”。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揭露校园性骚扰的报告引发的关注在中国掀起了一场不同寻常的公共辩论。
美媒:郑州女性专用公交引争议 保护妇女防性骚扰
参考消息网5月2日报道 据网站4月29日发表了题为的报道称,
为保护妇女免受性骚扰的女性专用公交最近在中国推出,引来赞扬与批评的声音。
郑州市公交三公司在该市的一条繁忙线路上推出了这项服务。该“女性专车”只在上下班高峰期运行,一直延续到8月初。
中国媒体引用该公司一位负责人的话称,夏季将至,女性乘客一般穿着比较单薄,在拥挤的车厢中容易遇到骚扰行为。此外,女性专车可以为女性出行提供方便和保障,更好地关爱女性。
女性专车上贴着红色的标志,车厢顶上还挂着毛绒动物等玩具。
性骚扰在中国的公交系统中是一个很普遍但基本上被忽略的问题。去年的一项调查发现,五成以上的女性受访者在乘坐地铁或公交时经历过不恰当的触摸或身体接触。
中国媒体基本上对这个消息持支持态度。一家媒体说:“女性专车确实令人眼前一亮。首先,这是对女性乘客的保护,尤其是对穿得越来越清凉的年轻人。其二,这是给女性乘客的便利,方便孕妇和哺乳期女性的出行。”
女权主义者肖美丽说:“中国的性骚扰问题越来越严重,但90%的女性选择不反击,这使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这种局面可能会改变。一些女性进行了反击。最近,南京一位年轻女性乘坐地铁时发现有一名男子偷拍她的裙底,她当场提出质问并要求他删除照片,还在社交媒体上公布了偷拍者的样子。
全亚洲的女性都面临着类似的问题。东京地铁系统设置女性专用车厢已经多年,印度铁路部门也推出了女性专用车厢。
郑州市公交三公司承诺,男性不会受到女性专车服务的影响,因为每辆女性专车之后都会紧跟着发出一辆普通公交车。
一些人对此举表达了不安。一名男性网友在微博上说:“女性专车是一种侮辱,它把每个男人都当成了色狼。”一名女性网友说:“那些坐上男女混乘公交的女性怎么办?不是更危险了吗?”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片:郑州市带有“女性专用”标志的公交车。
1.《女博士与教授导师车震 女博士举报导师性骚扰 BBC:北航迅速回应并处理获赞》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女博士与教授导师车震 女博士举报导师性骚扰 BBC:北航迅速回应并处理获赞》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66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