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德西效应在生活中时有出现。比如父母经常对孩子的成绩给予物质奖励,却没想到这种不当的奖励机制会让孩子的学习兴趣降低一点。
心理学家德西曾经讲过一个关于“德西效应”的有趣故事:一群孩子在一个老人面前嬉戏。几天过去了,老人受不了了。于是,他出来给每个孩子10美分,对他们说:“你们把这个地方搞得很热闹。感觉自己年轻了很多。我很感激这笔钱。”孩子们很开心,第二天还是来了,一如既往的玩。老人又出来了,给每个孩子5分钱。孩子还是高高兴兴地走了。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2毛钱,孩子勃然大怒。“一天才两分钱,你知道我们有多辛苦吗!”他们向老人发誓再也不为他打球了!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孩子在嬉闹的时候,享受着玩耍带来的乐趣,而老人则用金钱激励的方式引导孩子把对乐趣的追求转向对物欲的追求,从而扼杀了原本的快乐。他把孩子的内在动机“为了自己的幸福而玩”变成了外在动机——“为了分而玩”,他操纵了外在因素,所以他操纵了孩子的行为。
专家提醒你,德西效应经常出现在生活中。比如父母经常对孩子的成绩给予物质奖励,却没想到这种不当的奖励机制会让孩子的学习兴趣降低一点。因为物质欲望是个无底洞,很难填满。孩子这次考了一百分,家长奖励一百元;下次孩子可能要200元,下次可能要300元...久而久之,到了中考和高考,父母不知道要付出多少才能满足孩子的欲望。外在的刺激是短暂的,不可持续的,只有内心的快乐才是持久的。学习本身就能带来乐趣,要保护好这份原本的快乐。
“德西效应”的启示:谨慎奖励和降低孩子的兴趣
激励有两种,一种是物质激励,一种是精神激励。外在的激励可以带来内心的自信。当一个孩子感觉良好的时候,他的潜能就会被激发出来。而外在的刺激是短暂的,不可持续的,只有内在的快乐才是持久的。物质激励法在使用时一定要好好衡量,否则会产生负面影响。
“德西效应”也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启示。当学生尚未形成自发的内部学习动机时,教师从外部给予激励来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这是必要和有效的。但是,如果学习活动本身已经让学生产生了兴趣,此时奖励他们不仅是多余的,而且可能适得其反。一味的奖励会让学生把奖励当成学习的目的,从而导致学习目标的转移,只关注目前的排名和奖励。因此,作为教师,要特别注意正确使用奖励,不滥用奖励,避免“德西效应”。
1.《德西效应 孩子教育 父母必知的“德西效应”》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德西效应 孩子教育 父母必知的“德西效应”》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707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