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8月18日报道日本外交学者网站8月8日发表凯托学会国防和外交政策问题分析师埃里克·戈梅的文章称,中国近日为庆祝解放军建军90周年而在内蒙古朱日和训练基地举行了阅兵式,大批军人和装备参加了阅兵。虽然阅兵式上展示的绝大多数系统是用于常规战斗的,但还有2种弹道导弹可用于核投射,即东风-26和东风-31AG。
中国在核威慑方面的做法以及核力量的变化没有引起太多关注。但鉴于种种可能把美国拖入与中国的武装冲突的导火索事件,中国核威慑的事态发展不容忽视。
近期最重要的爆发点是朝鲜半岛,美国与朝鲜在这里的冲突有把中国卷进来的风险。另外2个历史性爆发点——南中国海和台湾——目前相对平静,但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决定继续维持奥巴马“重返亚洲”的军事要素,从而增大了这些地区不会长期保持平静的可能性。
在这些潜在爆发冲突的地区,中国的核武器发挥着重要作用。东风-26和东风-31AG的技术特点提供了宝贵窗口,令人们能够一窥中国核威慑的未来。
美国国防部最近向国会提交的有关中国军队的报告称,“东风-26是一种能够对地面目标进行常规和核精确打击的中程弹道导弹。”双能弹道导弹可以增大对导弹基地发动袭击的风险,从而加强了威慑力度。一旦与中国爆发冲突,美国攻击支援中国作战部队的固定目标将会相对容易和有利。然而,围绕着东风-26的模糊信息意味着,对中国常规弹道导弹的打击可能会最终摧毁一些核导弹,这增大了中国实施对抗战争升级行动的机会。
与此同时,东风-31AG是东风-31A移动式洲际弹道导弹的改进版本。东风-31AG和东风-31A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运输和发射导弹的集运输、起竖和发射为一体的运输车(TEL)。东风-31A的TEL只能在路面上行驶,而东风-31AG的TEL可以在更崎岖的地形上行驶。通过创建更大面积的潜在发射场,越野能力提高了导弹的生存能力。发现不依赖公路进行运输和发射的导弹要困难得多,因此它更有可能生存足够长的时间来发动报复性袭击。这个逻辑正是朝鲜决定为其“北极星-2”弹道导弹开发有履带TEL的背后原因。
既然中国受制于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原则,北京需要相信,中国核能力能够在遭受核袭击时生存下来,然后实施报复,以便让核威慑力十分可信。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现核力量现代化之后,其陆基洲际弹道导弹的力量集中在建设移动式固体燃料导弹上面,在保持力量规模相对较小的同时推动生存能力最大化。东风-31AG的新TEL是东风-31A的重大改进,因为它可以在更多地形上行驶,从而增大了机动性,令敌方瞄准复杂化,并减少在遭遇对方率先袭击时可能被摧毁的导弹数量。
了解美国导弹防御能力的改善如何影响中国核力量的发展至关重要。中国的核原则假定其核力量将因对方的先发制人打击而降低。如果美国具有强大的导弹防御能力,可以吸收破坏性报复,那么它将对中国具有决定性的战略优势。近年来在东亚部署的导弹防御系统数量稳步增加,表面上是回应朝鲜威胁,这引发了北京的严重关切。此外,朝鲜的洲际弹道导弹为陆基中段防御系统提供了政治支持。这种系统使得美国免遭洲际弹道导弹的攻击,降低了中国威慑力的可信度。
东风-26和东风-31AG表明,面对美国导弹防御能力的提高,北京将大力增强其核威慑力。中国希望通过模糊性和生存性来保持威慑力。东风-26部队是否兼有传统或核弹头不得而知,这种含糊之处使得在先发制人袭击中以这些导弹为目标具有风险。东风-31AG的TEL经过改进,增大了移动性,从而增加了导弹防御系统必须击败的目标数量。
虽然提高生存能力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利,但是有意造成模糊性以此作为加强威慑力的手段在危机时期带来风险。中国的战略家们希望这种模糊性会给美国带来不可接受的高风险,但这并不能保证美国的决策者会克制自己,表现得像中国人所希望的那样。如果美国决策者继续高度重视导弹防御以此作为管理朝鲜问题的一种方式,那么他们必须了解这种做法对中美长期稳定造成的风险。(编译/洪漫)
资料图:参加阅兵的新型东风-31AG洲际导弹发射车。
1.《东风31ag 外媒解析中国东风-31AG和东风-26作战能力》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东风31ag 外媒解析中国东风-31AG和东风-26作战能力》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71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