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对外发布了全球唯一一只白色大熊猫野外活动的影像。自2019年5月红外线相机首次在野外记录到这只白色大熊猫以来,截至2020年底,四川卧龙野外布控的红外相机仅在去年2月份有2次拍摄到这只白色大熊猫的活动,画面异常珍贵。
画面中,白色大熊猫或在雪地漫步,或在“打坐思考”。它紧贴着安装红外线相机的大树坐下,全程背对相机,像个文静的“小姑娘”若有所思了3分多钟。3天后,它穿过密林和小河沟,出现在1公里外山脊上的另一台红外线相机里,然后用了大约10分钟到达山脚,山脚的红外线相机记录下它离开的背影。
四川卧龙白色大熊猫保护研究项目执行人谭迎春介绍,从红外相机拍摄到的影像判断,这只白色大熊猫从2019年5月到2020年2月期间长大了不少,体格壮实。相较于小时候的通体白色,它在成年后四肢的毛发还显出淡淡的金色。2020年两次记录中这只白色大熊猫都是单独活动,我们推算它目前已3岁左右,判断它已离开妈妈,自立‘门户’了。
据IUCN熊类专家组成员、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晟研究员介绍,视频中这只白色大熊猫步伐稳健,身体壮实,毛色光亮,可以看出是一只健康的野生大熊猫。“白化”现象虽然罕见,但在脊椎动物各类群中广泛存在。“白化”通常是由于动物个体基因突变所致,使得动物体内色素合成受阻,在外部形态上呈现白色、金白色或浅金色。单纯的“白化”突变并不一定影响动物个体的生存。这只白色大熊猫能健康成长到3岁左右,说明它已基本适应了生存环境,生存状态良好。
除了毛色变化之外,白色大熊猫的白化突变是否会对其生理和健康带来其他附带影响,目前还没有定论。深入研究这一问题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人类对大熊猫这一古老物种的认知,并科学评估白化突变基因对大熊猫野外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影响,对大熊猫保护事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020年4月报道:大熊猫“七仔”最近有些焦躁,它不停地来回跑圈,脚下两三平方米内的草皮已被磨光,脚爪和尾部也沾满了泥土。
“春天来了,大熊猫开始发情,七仔也表现出了求偶行为。”陕西省林业科学院秦岭大熊猫研究中心工作人员梁小龙说,“七仔”是世界上唯一一只圈养的棕色大熊猫,它属于一个更为稀少、古老的大熊猫亚种——秦岭亚种。
不同于普通大熊猫,皮毛本应黑色的部分,“七仔”呈现淡棕色。陕西省林业科学院秦岭大熊猫研究中心兽医院院长马清义说,棕色大熊猫有科学记载的几次发现,都在秦岭范围内。
“棕色大熊猫的出现原因一直没有统一的说法。有人说是其父亲、母亲双方携带的隐性基因重合,导致诞育出棕色后代。也有人认为,这是返祖现象,也许在远古时期,大熊猫的祖代有这种颜色。”马清义说,“目前我们也在致力于揭开棕色大熊猫的秘密。”
“七仔”是从野外被营救回秦岭大熊猫研究中心的,当时它只有一个半月到两个月大,肠道堵塞,脱水严重,经过工作人员的及时抢救和精心照料,“七仔”转危为安,在位于秦岭中的研究中心安家落户。因为幼年的“七仔”很像电影《长江七号》里的角色“七仔”,工作人员就为其取了同样的名字。
大熊猫的平均寿命为25年,11岁的“七仔”已是一名成熟的“中年男子”。近期,“七仔”总是守着圈舍墙上的窗户不肯离去,圈舍墙另一边住着一只和它差不多同岁的雄性大熊猫。
梁小龙说,“七仔”最近特别关注隔壁大熊猫的动静,时不时向它发出挑衅的吼叫。“发情期,雄性大熊猫有一定的竞争意识,前几天它们俩就隔墙对吼了一阵子。”梁小龙说。
“七仔”继续在墙边跑圈,直到累得张开嘴巴大口喘气,才踱步到草地中央的水池休息。几分钟后,它又走到墙边开始跑圈。
2018年,“七仔”开始接受自然交配训练。研究人员会刻意把苹果、胡萝卜等吊高或丢在草丛里,让它站起来够着吃或到处找着吃,以增强它的后肢力量、四肢协调能力和辨别气味的能力,激发“七仔”的本能和野性。
2020年3月,“七仔”终于与出现发情行为的雌性大熊猫“安安”成功自然交配。
下一步,研究人员将继续为它选择合适配对的雌性大熊猫。大家都在期盼,2020年“七仔”能顺利晋升“奶爸”。
1.《罕见!全球唯一白色大熊猫长大变金白色 网友:确定不是北极熊?》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罕见!全球唯一白色大熊猫长大变金白色 网友:确定不是北极熊?》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722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