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县

华安县地处南亚热带与中亚热带的过渡地带,全省第二大江——九龙江贯穿全境。全县辖6镇3乡、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4个国有林场,土地总面积1315平方公里,人口16万。境内有畲族、高山族等少数民族,是祖国大陆高山族同胞聚居最多的县份。据统计,华安境内目前尚保存有土楼68座,主要分布在九龙江流域。

在我国的传统住宅中,福建华安土楼独具特色,是人文内涵丰富、造型功能独特的传统生土建筑。土楼形式各异,从外观造型上分主要有三类:五凤楼、方楼和圆楼。还有其他多种变异形式,如五角楼、半月楼、万字楼等等,这些奇特而又丰富多彩的土楼造型,连同土楼这个泥土创造的奇迹反映出登峰造极的夯土技术,以及围绕土楼的传说典故、民俗风情,构成了一幅土楼文化的精彩画卷。

五凤楼

方楼

圆楼

华安的土楼建造工艺历史悠久,为中原夯土技术之传承,始自于唐,明已臻成熟。华安境内现存的68座重点土楼,有年代久远的明朝土楼建筑齐云楼、有造型独特的高山城堡土楼雨伞楼、有规模宏大的大地土楼群,是中国传统夯土民居系统中圆形、方形土楼纪年最早、最明确、分布最集中的地域之一。

土楼之母——齐云楼

土楼之仙——雨伞楼

大地土楼群

华安大地土楼群

大地土楼群位于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由二宜楼、南阳楼、东阳楼组成。素有“民居瑰宝”、“土楼之王”之美誉的二宜楼,始建于清朝乾隆五年(即公元1740年),建成于清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距今230多年,为蒋仕熊所创建,以其规模庞大、设计科学、布局合理、保存完好、内涵丰富、年代确切而闻名。1996年1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与二宜楼毗邻有南阳楼与东阳楼,三楼巧妙布局,形成壮观的古建筑群。圆形的南阳楼创建于清朝嘉庆丁丑年(1817年),系二宜楼创建者蒋仕熊之孙蒋经邦所建。方形的东阳楼创建于清朝嘉庆丁丑桂月(1817年8月),系二宜楼创建者蒋仕熊之孙太学生蒋宗祀所建。建造土楼多无详细的标准设计图纸,因为土楼造型模式乃千百年相传之定式,是由泥木匠师与主家商定建怎样的土楼。这种临场即时性,靠的是匠师的经验承继积累与艺术和科学的智慧。所有土楼都用青瓦盖顶,土楼区有专门制瓦的窑场,大型土楼也往往是自己开窑烧瓦,以保证质量。土楼立,土就地取材;土楼倒,土回归自然。循环使用,生态环保。

土楼之王——二宜楼

传统民居——东阳楼

福建土楼博物馆——南阳楼

作为福建土楼典型代表之一的华安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是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华安土楼采用生土夯筑技术,采取短点带面、理段成弧、内铲外填的工艺建造而成,具有高超的工程技术。在材料选用上,强调就地取材,以当地丰富的土、木、石、竹为主要用材。二宜楼与其他土楼一样,外墙墙脚石砌、墙身夯土,往上逐层收分。台基用块石和花岗岩条石砌成,第一层楼基墙体宽2.53米,埋在地下墙基在3米以上,离地面约2米高全部用花岗岩块石条铆钉式砌成,外沿平整,内沿犬齿交错,十分牢固。在台基上夯筑生土墙,厚达2.5米。泥土注重泥沙比例,夯筑讲究,如泥土含水量、均匀夯实、层层相揉、阴睛处理等,墙体之间密布竹条木枝,增强墙体连结拉力。二楼起土墙透顶,对外封密不畅。墙体从底层的2.5米厚度逐层收分至三层顶部还有1.8米,以0.8米作为四层外墙收顶。土楼依山就势,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国传统的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体系、非常节约、非常坚固、防御性极强,又极富美感的生土高层建筑类型。其以圆形为主的外形及其内部精巧的构造,看似质朴,却又奇特、优美,与周围山川相融,恰似一幅美丽的田原画卷。

土楼建造主要有:

一、墙基

福建土楼的墙基多为鹅卵石或条石、块石砌筑,它高出地面1-2米,以防止墙体因地下毛细水或地面渍水的浸独而坍塌。

二、夯土墙

土楼外墙呈下大上小,从下而上逐渐向里收拢,生土外墙底部的厚度一般是顶部的150%~200%,从而保证了建筑整体的稳定性。

三、木构架

福建土楼多为穿斗、抬梁混合式木构架。

四、屋顶

圆形土楼的屋面为两面坡瓦屋顶,方形、多边形土楼的屋面为悬山顶或歇山顶,府第式土楼的屋面以歇山顶为主。土楼的屋檐出挑较长,以防夯土墙受雨水淋淳而坍塌。

夯土墙使用器具:

一、构件:

土块、砖、瓦、石雕、木刻等。

二、建造工具:

罗盘、尺子、木匠工具斧头、锯子以及夯筑工具墙槌板、夯杵、大小拍板、棉线盘车、水准尺与长短木尺、铁锤、榔头、丁字镐、泥刀、泥锄、木铲、圆木横担等。

土楼建造作品:

其代表作主要有华安大地土楼群。其中仙都镇大地村的二宜楼是最杰出的代表,是福建土楼中最早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是世界级的民居建筑瑰宝。2008年7月7日,在加拿大召开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华安大地土楼群作为福建土楼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华安土楼是世界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种山区民居建筑的杰作,是中国历史上村落环境与自然山水有机结合的典范。它巧妙地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中的“风水”理念,以独特的构造和齐全的功能,承载了土楼人家的世代聚居与和睦相处,承受了时代的动乱与沧桑的变迁,从而成为中华民族又一璀璨的历史文化遗产。随着社会发展,现代建筑的模式及材料不同,土楼古老的夯筑技术濒临失传。记录、传承和展示土楼夯土技艺,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和文化研究价值,保护和传承这一古老造墙技术已时不我待。“华安土楼营建技艺 ”传承谱系主要有:

蒋过仔—蒋水返—蒋石南

蒋泼仔—蒋水左—蒋银勇

蒋泼仔—蒋水左—黄明生

蒋维坂—蒋金标—蒋来生

现在传承人为蒋仕熊第九代孙蒋石南和第九代孙女婿黄明生。

(以上图片由李金城、邹杰辉、林巧勇、林艺谋、姜杰、吴朝虹、陈德政、连珍珍、林纯毅、陈驻南、梁志斌、何国辉等人提供,特此感谢!)

END

1.《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华安土楼营造技艺》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华安土楼营造技艺》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8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