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自小就被教育培养好的习惯很重要,但到底有多重要?

1、成功者总是有自己独特的优秀习惯

好比李嘉诚先生,他在访谈中提到,自己一生都没有放弃学习,即使到了暮年,仍然每天花半小时看英文新闻,像孩子一样对科技保持着兴趣和热爱。我们不禁佩服,他的这种好学精神在早年已经培养成习惯,所以能坚持一生。

2、习惯形成后会自我启动,无需费力思考

为了不占用我们大脑的内存,习惯形成后会让我们不用思考就行动起来。思考与习惯在大脑中被不同区域控制着,当一个习惯被启动时,掌管思考的区域处于待机状态。所以你早上起床后会收拾被子然后洗漱,而不会思考一遍后再开始。这是习惯最大的优点和缺点,培养好的习惯让我们更轻松步向成功,相反则更容易失败。

3、习惯养成后不会消失

有国外学者(安 ·格雷比尔)对大脑进行了研究发现,习惯养成后不会消失。所以养成好习惯需要从孩童时代就要培养教育,在三岁前能培养好的思维习惯,将影响孩子一辈子。当然,已经成年的你如果想改变不良习惯,效果不如孩子时候的好了,但也是有机会改变的。因为虽然习惯不能删除,却可以覆盖。

在改之前我们先了解习惯的基本原理,才能更好地理解后面的改变方法。

在《习惯的力量》中这样描述:习惯由暗示,行为,奖励三个要素组成回路。如图

再打个比方,喝酒。通常喜欢喝酒甚至是酗酒的人多是因为某种暗示情绪引发的行为,例如郁闷,压力,挫败感等,通过喝酒的行为,带来兴奋的情绪奖励,于是形成了习惯的回路。重复多几次,就会变成心情一旦郁闷就想喝酒,变成习惯后,大脑也不再分析行为的对与错。

虽然习惯形成后不能删除,但却可以覆盖。习惯改变的重要法则是我们先要意识到自己有怎样的习惯,习惯的暗示条件是什么?得到的奖励是什么?只有清楚了这两点,才能有目的地去改,用新的行为取替旧的不良行为。

比如在我之前在《思维改变行为,你离目标可能只差一步》提到的案例,如果你总是打游戏,而且这种行为已经影响了学习和工作,那你一定要先回想是怎样的情绪(暗示)下让你想打游戏?可能是消遣,无聊,而打游戏带给你哪种情绪上的满足感(奖励)?当你了解清楚后,你会发现其实有其他更健康的行为可以满足自己的需求。

另外,现在很多学生年纪太小却沉迷了网游,大脑的未完全发育使他们缺乏自觉性,也不懂理性分析。所以在教育他们时不要用过于强硬的态度。因为养成这样的习惯多数与他们某种特定的暗示有关,例如成就感或者为了融入同龄人的世界等等原因。这个时候越是禁止,只会越是走到孩子的对立面。最佳的方法是走进他们的世界,了解他们的暗示与奖励,再慢慢引导他们改变行为。

我也是曾经沉迷网游的孩子,游戏确实能非常给力地满足某种精神需要,所以容易让人沉迷。但只要身边的人引导一下,发现更多生活中的趣味,则能用真正有意义的事取替游戏带来的满足感,逐步改掉沉迷游戏的不良习惯。

喜欢的顺手点个赞吧,请继续关注我或公众号抹茶猫,感谢阅读。

1.《教你如何改掉坏习惯》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教你如何改掉坏习惯》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9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