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解放军报
8月下旬,“罗麦杯”第二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在国防科技大学落下帷幕。经过激烈角逐,由来自国防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解放军装备学院的10件参赛作品,从晋级总决赛的92件作品中脱颖而出摘取一等奖桂冠。
这些获奖作品,充分展示了学子们的创新风采,下面将详细介绍获得一等奖的10件作品在设计结构、特点、技术等多方面的创新。
一、“不死鸟”太阳能飞行器(国防科技大学)
临近空间长航时太阳能飞行器,采用太阳能作为能量来源,具有持续工作时间长、飞行高度适中、覆盖范围广等特点,构思精巧,设计巧妙,在军事和民事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广泛应用前景。
二、 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国防科技大学)
首次提出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全乘波”气动设计概念,以全新的创新理念,完成了设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以及最终的实用化程序编制。该作品可为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设计提供实用化气动设计工具,从而获得性能优良的内外流一体化飞行器气动外形。
三、 车载旋翼无人机(国防科技大学)
车载旋翼无人机可以全天候自主跟踪并且降落在行驶中的车辆上,操作者可以根据键盘控制无人机跟踪到降落状态的一键切换,也可以使用语音对车载旋翼无人机的状态进行切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四、“女娲”天基微小卫星(解放军装备学院)
作品针对同步轨道带的空间碎片,提出了一种在轨空间碎片回收再利用的“女娲”微小卫星制造系统概念,不仅可以解决空间碎片问题,并且能为卫星零部件的在轨制造提供原材料。
五、“炫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炫蜂”外形设计尺寸小、隐蔽性高,结构新颖,安装有一对反对称扑翼,扑动产生的力矩驱动机翼旋转,整机升力由扑动和旋转两部分提供。其多样化投放方式,在军用和民用领域具有空前广阔的应用前景。
六、仿生蝴蝶飞行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以自然界真实蝴蝶为研究对象,进行仿蝴蝶扑翼飞行器原理与样机试制,从而提高仿昆虫扑翼机的飞行性能,降低噪音与能耗。具有隐蔽性高、安全性高、噪音低、续航时间长及成本低等优点,具有较高的军事使用价值。
七、陆空两用柔性翼飞行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
提出一种可多方式起飞的小型陆空两用柔性翼飞行器,除了常规的手掷起飞外,还可以将机身撑起一个最优角度滑跑起飞,当路面不平整时,起束腿可以支起机身获得一个更大的发射角,具有地面越障机动、自主弹射起飞、机翼自主折叠等功能。
八、“扶摇”无源气动矢量喷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扶摇”基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旁路式无源气动矢量喷管研发,使装备其的发动机同时具备了推力矢量和垂直起降的能力,减小了场地对于飞行器起降的限制,并且提高了飞机的机动性和飞行安全性。
九、“羽龙”无人侦察作战平台(北京理工大学 )
这是一款针对低空空域复杂作战环境的无人机平台,其垂直起降、低速游弋的优势,可广泛用于城市载人飞行器、警用、物流、消防无人机等。
十、自适应变体太阳能无人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常规太阳能无人机仅能在光照强烈的夏季附近实现昼夜不间断飞行,而在北纬中高纬度地区的冬季太阳高度角很小,太阳能转换利用率很低,难以实现昼夜持续飞行。该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自适应变体太阳能无人机,可通过增加外侧机翼上的太阳高度角增加太阳能的转换利用率,最终增加飞行纬度范围,实现北纬50度以内的全年持续飞行。
【免责声明】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删除内容或协商版权问题!联系QQ:3339372142。
军工圈—军工行业第一公共平台
1.《脑洞大开!他们把未来飞行器设计成这样》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脑洞大开!他们把未来飞行器设计成这样》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