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4周年。但是前几天8.15,在你的朋友圈和新闻里,你是不是好像掀起了一股纪念抗战胜利的热潮?

没错,那是因为1945年8月15日,裕仁天皇在东京宣读停战书,接受波茨坦和柏林公告的宫殿和公园,这代表着日本正式接受失败和投降的结束,代表着二战和抗日战争的结束。

但实际上,尽管同盟国在8月15日宣布接受日本投降,但日本还是于1945年9月2日在东京湾的密苏里号航空母舰上,正式签署并向美国、中国、英国、苏联、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荷兰和新西兰的同盟国代表递交了具有实际法律效力的投降书。

这就是为什么这一天标志着日本正式向所有盟国投降。每年的9月3日,是正式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日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日。

但此时此刻,我们脑海中一定会浮现出另一幅熟悉的画面——陈建的经典油画杰作《南京,公元1945年9月9日9: 00》。

但从这幅画的名字可以看出,图中描绘的场景,既不是8月15日的最后一道圣旨,也不是9月2日密苏里号上的签字仪式,而是1945年9月9日在南京中央陆军学院礼堂举行的二战中国战区投降仪式:侵华日军总司令正式向中华民国陆军总司令贺递交了投降书。

虽然抗日战争的胜利有许多不同的纪念日期和仪式,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的事实永远不会改变,无论是8月15日、9月3日还是9月9日。战争的残酷和痛苦的教训总是提醒我们记住历史,珍惜和平。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不仅中国犯下了无数罪行,臭名昭著的日军在每一个侵略战场上都犯下了残忍、不人道的恶行。除了中国人民英勇的八年抗战,其他被日军侵略的亚洲国家也有自己的血泪史。就连今天日本的老大哥美国也没能逃脱疯狂日军的魔掌。

今天我想介绍一下电影《大偷袭》,这是一部以真实事件为基础的美国反日电影。影片重点讲述了二战胜利前菲律宾境内的卡班奈斯·图战俘营被营救的故事。在这次救援行动中,美军带着120人的突击队深入敌后,在菲律宾游击队的配合下,从近千名日军把守的战俘营中成功救出全部513名战俘,这是一个奇迹。

▲《大偷袭》凤凰卫视电影站9月29日21:15播出

影片以纪实黑白摄影开始,展现这一真实事件的历史背景。

太平洋战争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空军突然袭击珍珠港,给美国太平洋舰队造成巨大损失。这是太平洋战争爆发的起点,偷袭珍珠港只是日本战争的一个切。珍珠港外,由寺内久一将军指挥的日军有40多万日军南军,并分多种方式进攻香港、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缅甸。

就像纳粹突袭波兰一样,日军在战争初期在整个太平洋战场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1942年2月15日,新加坡英军司令帕奇瓦尔签署投降书,新加坡放弃防御。1942年3月9日,荷兰军队在印度尼西亚群岛投降。1942年5月6日,美国和菲律宾7万多人在巴丹投降,菲律宾沦陷。1942年5月8日,缅甸也落入日军手中。

菲律宾战役

日军发动的菲律宾战役,是为了粉碎美菲联军和美国亚裔舰队,夺取资源丰富的美洲殖民地,为日后攻打荷属印尼和澳大利亚创造有利条件的战略战役。

1941年12月8日战斗开始时,日本陆海军航空公司空士兵突然袭击了美军在卡米迪的机场和海军基地,摧毁了一半的重型轰炸机和三分之一以上的美军陆上战斗机,为登陆作战创造了条件。之后,从各地登陆的日军趁机形成由北向南进攻马尼拉,包围美军和菲军主力的有利局面。

1942年1月2日,日军占领马尼拉,吕宋岛美军和菲律宾军队被迫撤至巴丹半岛。

1月9日,日军开始进攻巴丹半岛,遭到顽强抵抗。美菲联军与日军展开激烈的山地战、丛林战、阵地战。最终日军因人员伤亡严重丧失攻击力,被迫转向防御。战局一度陷入僵局。

3月中旬,麦克阿瑟转移到澳大利亚,剩下的美菲军队由少将·韦新莱特指挥。日军经第4师增援后,实力有所增强。4月3日,日军主力再次向巴丹半岛发起总攻,双方在丛林中殊死搏斗。美菲联军既无增援也无补给,在日军猛烈进攻下于4月9日被迫投降。

巴丹的死亡进行曲

投降后,美国和菲律宾的战俘被押往潘潘加省的圣费尔南多,途中有数千人死于饥饿、疾病或被杀,史称“巴丹死亡行军”。

与南京大屠杀、新加坡大屠杀并列的“巴丹死亡行军”,是日军在二战期间犯下的三大残暴罪行。在大偷袭中被盟军营救的卡班尼斯营地是巴丹死亡行军后建立的营地之一。

入侵巴丹半岛后,日军忙于调集兵力一举占领整个菲律宾,于是要求被俘的7.8万守军(包括约9300名美军)尽快离开战场,以免影响战争的推进。因此,这7.8万战俘被日军强行押送到约100公里外的战俘营,行程主要是步行。整个行军开始除了给一点食物,战俘一路上不许有任何食物。任何试图寻找水和食物的人都被日军用刺刀或枪毙。

经过这么强行的不吃不喝的行军,终于到达了目标营地,但是沿途却有多达15000人饿死渴死,被日军刺死。这就是著名的“巴丹死亡进行曲”。即使是侥幸到达营地的囚犯,在到达营地的两个月内,也有大约26000人因日军的残酷、折磨、折磨、强迫劳动和故意挨饿而死亡。

在强行把巴丹半岛投降的盟军士兵赶出战场之初,日本人就想当然地认为美菲联军官兵应该营养良好,身体健康,能够在没有食物和饮用水保障的情况下行军。然而,事实恰恰相反。在过去45天的激烈战斗中,这些坚守巴丹的士兵由于缺乏补给,每天消耗的热量不到800卡路里。有时候,士兵不得不用蛇、猴子甚至鬣蜥来加强营养。饥饿导致坏血病、糙皮病、脚气病、疟疾等传染病,使士兵虚弱的身体更加虚弱。

而且受传统武士道精神的影响,日本人认为在战场上投降是可耻的,战败者理所当然应该自杀。所以在他们眼里,被俘的士兵并没有被当作成年人对待,随时都有可能被虐待,甚至被随意处决。日本高级官员甚至下令,任何不能步行到集中营的美国战俘,在游行期间必须在距离公路200米的地方被处死。

于是,这次战俘护送就成了历史上一次悲剧性的“死亡行军”。

日军在驱赶战俘远离战场的同时,继续投入后续兵力,对菲律宾仅存的几个美军据点展开了猛烈的围剿。直到1942年5月18日,驻扎在巴奈岛的美军停止抵抗,日军占领并控制了整个菲律宾。

麦克阿瑟:“我回来了”

自1942年6月美国赢得中途岛海战并取得主动后,日军开始在整个太平洋战场上节节败退。经过塞班岛、关岛和蒂尼安岛的数次战斗,日本海军和陆军伤亡惨重,难以发动有效抵抗。

近三年来,盟军与日军在菲律宾的兵力对比发生了很大变化。

1944年7月,麦克阿瑟提出先进攻菲律宾,再进攻日本冲绳的战争计划。1944年9月,美军再次发动菲律宾战役。9月至10月,美军出动大量空中国部队对琉球群岛、吕宋岛、台湾省等地的日本机场进行大规模空攻击,导致日军在战斗开始前就失去了空中国反击力量。

10月20日,美军登陆莱特岛。当天下午,麦克阿瑟在菲律宾总统奥斯汀的陪同下,带着齐膝高的海水上岸。在海滩上,麦克阿瑟通过大功率无线电向全世界发表了著名的“我回来了”演讲。

这也是麦克阿瑟离开菲律宾时的承诺,意味着美军没有放弃菲律宾和留在那里的战俘。

麦克阿瑟在莱特岛登陆后,日本驻军已经觉得自己的时间不多了,于是开始屠杀战俘营:1944年底,美国在巴拉望岛的战俘不幸首先被屠杀。

为了防止日本人的暴行再次发生,麦克阿瑟亲自下令派遣突击队去营救其他集中营的战俘。在麦克阿瑟的指挥下,中校·亨利在卡班尼斯的战俘营为513名士兵发起了营救行动。

大突袭

在这样的背景下,电影《大偷袭》描绘了在卡班尼斯的战俘营中的营救行动。

卡班奈斯屠战俘营的美国战俘在日军的残酷劳动和折磨下被囚禁了三年。大部分都是病重体弱。虽然众所周知,距离日军“人道自尽”的时间已经不远了,但患疟疾的吉布森少校依然鼓舞着他的士兵们的士气。

1945年1月28日,尽管数百名日本卫兵驻扎在战俘营,数千名日本士兵驻扎在离战俘营不到两英里的地方,但中校·亨利·穆西和美国陆军上尉罗伯特·普林斯领导了第六突击营。在菲律宾游击队的反击下,他们大胆深入敌后,按计划展开秘密救援行动。

最终,美国突击队仅牺牲一名士兵和一名医生,奇迹般地从日本战俘营中救出513名美国士兵,从而完成了美国军事史上最成功的救援行动。这次胜利,对于鼓舞我们的士兵和国内情绪,对于打击日军战败前最后的嚣张气焰,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在展现这一大拯救行动时,来自好莱坞的《大偷袭》很少约束个人英雄主义和宏大叙事的套路,也没有太多华而不实的枪战。它的节奏简单明快,更贴近现实,让我们更直观地感受到战争的冷酷和生命的价值。

影片前半部分用大量的章节描述了日本占领时期菲律宾城市、地下组织和日本战俘集中营的情况,深刻地描绘了日军压迫下的日常生活,并给出了精彩的细节,让观众充分感受到大家都生活在恐惧之中。

影片试图用一个非常写实的镜头再现当时战俘营的真实场景。从日本士兵的衣着,到大规模的冷血屠杀,这些残酷的场景被毫无保留的一一重现,让观众能够深切感受到那些被真实情况留下的囚徒的恐惧和无奈。

这种耐心的步步为营、细致入微的叙事,从大救援的前因、准备、矛盾和障碍、菲律宾地下组织的努力、战俘和战俘营日军的处境三个方面,清晰而完整地为观众做了铺垫。与激烈的战斗场面相比,人们深深感受到了时间的紧迫和战争的残酷。

虽然这一切让最后一次救援行动真的短时间内自相残杀,影片比例也不够大,成为很多人眼中的诟病,但不得不承认,正是这种多方位的铺垫和细腻的刻画,让这部影片从普通战争片中脱颖而出。

恢宏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当然可以制造出强烈的视听享受,但如果一味追求“手撕恶魔”这样的场景效果,而忽略了影片想要传达的深层本质,那就太快了。这也是值得我们国内抗日剧借鉴的。

而且比起美军的酣畅淋漓的偷袭,中国军民在中国战场上英勇抗日的血泪史无疑更加惨痛和惨烈。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大大小小打了近20万仗。中国军民以3500多万人伤亡为代价,歼灭日军150多万人,伪军118万人。抗战结束,128多万日军接受投降。

缅怀过去是未来的老师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4周年之际,我们缅怀这段历史,不是为了继续仇恨,而是为了学习历史,面向未来。中国人民饱受侵略和战争的摧残,所以他们更了解和平的珍贵。

记住历史,不是为了记住仇恨,而是为了未来的和平。

电影预告

电影偷袭

时间:9月29日21:15

铭记历史,珍惜和平

文本:焦点

1.《大偷袭 《大偷袭》:源自真实事件的好莱坞抗日剧》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大偷袭 《大偷袭》:源自真实事件的好莱坞抗日剧》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981872.html